魔性广告千千万,为何有道词典笔的最洗脑?
魔性广告因为其极具趣味的内容往往可以使消费者自愿重复观看,从而产生深刻记忆的特点,成了近两年品牌营销中拉近与消费者之间距离的常用手段。
相比于普通广告而言,魔性广告的确更容易“洗脑”消费者,但这并不意味着“魔性”和“洗脑”就可以画上等号,许多魔性广告都只是贴了一个魔性的标签而已。
但在今年春节期间,有道词典笔上线改编金曲《常辅导看看》,又一次成功“洗脑”了消费者。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有道词典笔的魔性广告能屡创奇效背后的营销逻辑。
有道金曲“三重奏”,形成魔性IP
春节假期,也恰好是学生们的寒假,大多数家长都要在春节牺牲休息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寒假作业。有道词典笔洞察到了这一痛点,将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歌曲《常回家看看》改变成为《常辅导看看》。
有道词典笔延续了有道金曲前两次的风格,用90年代复古风MV,配合上夸张趣味且洞察深刻的歌词,展现出父母在春节辅导孩子写作业的不易,引发家长们的共鸣。
同时在这支MV中,还用趣味的歌词巧妙展示了有道词典笔的各项功能,让消费者在不断重复观看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特色有更深的认知,在春节期间向父母提供了给孩子送礼的最佳选项。
去年开学季,有道词典笔发布了第一支改编金曲MV《开学家长联盟》,复古MV+趣味歌词+演员的魔性表演这样的组合迅速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成为了当时最洗脑的魔性广告。
在今年年初,配合年货节有道词典笔0元购的活动,则上线了第二支改编金曲《好运来》,魔性与喜庆的结合让这次有道词典笔的促销活动有了更高的关注度。
加上这次的《常辅导看看》,接连三支同样类型的魔性广告成功的把有道金曲打造成一个有魔性的IP,成为有道词典笔品牌的独家特色。
IP效应一旦发生,可以帮助有道词典笔像士力架那样,跳脱出同一类型广告会引起消费者疲惫的缺点。甚至不但不会引起反感,而会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于有道词典笔的兴趣,来期待下一次有道词典笔又会改编哪一首金曲。
魔性进阶,电视购物引发回忆
除了有道金曲这个魔性IP之外,有道词典笔在去年双11期间还发布了一支《孩子好,他好,我也好》的魔性广告。
广告前半部分通过令人遐想的剧情设置和突然转折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后半部分则采用了十五年前火热的电视购物广告形式,循环播放有道词典笔的优惠活动信息。 现如今的大多数促销广告,都是用互动性或者趣味性的产品介绍和有力的价格优惠来吸引消费者的。 而有道词典把曾经令人反感的电视购物广告形式放在如今,夸张且直白的风格显得有些异类,但正因为如此,在这个时代却显得无比真诚。
魔性广告的“洗脑”秘籍
使用“魔性”这种广告风格,消除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感。与消费者产生互动和连接才是品牌最终的目的。品牌想要魔性广告成功达到这个目的,一共有三个诀窍。
魔性之上要有深刻的洞察
魔性是吸引消费者的外壳,洞察才是成功“洗脑”的内核。
有道词典笔的改编魔性金曲,复古M是其吸引消费者的表象,而真正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和记忆的则是每一句歌词中有道词典笔对家长和子女在辅导功课这件事情上的深刻洞察。
而在《孩子好,他好,我也好》中,有道词典笔洞察到现在五花八门的促销方式让消费者的选择增加了许多困难,而电视购物这样的简单粗暴的形式则显得更真诚,更加值得消费者信赖。
魔性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关注,深刻的洞察引发消费者共鸣,才是一支魔性广告的首要标准。而不是仅仅为了博消费者一笑,对于品牌和产品一无所知。
魔性也要契合目标消费群体
魔性广告的本质依旧是广告营销,而只有从消费者出发的广告营销内容,才能取得预期或者超过预期的效果。
像有道词典笔的使用群体大多是年龄偏小的学生,而其真正的消费者却是这群孩子的80、90后的父母。
而有道词典笔选择的两种复古形式金曲MV和电视购物广告都是这群家长经历过且熟悉的内容,甚至改编的歌曲也是这期间的流行歌曲。正因为如此,才能快速的引起目标消费群体的共鸣。
魔性和品牌特点之间的反差感
“魔性”这种形式本身就与普通广告有着强烈反差,如果再加上与品牌特性的反差,效果会更加出色。
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而言,学习或者辅导学习是一件不快乐,甚至有些抵触的事情。作为一款辅助学习工具,有道词典笔本身的形象也偏严肃。
而魔性的广告风格,使得用有道词典笔成为了一件极具趣味的事情,帮助家长解决了痛点,帮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让使用辅助学习工具变得更容易被接受。
按照这三个诀窍来,也可以像有道词典笔那样,每次都能做出“洗脑”消费者的魔性广告。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