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屠屏的本质,是一场高级的“痛点”营销
最近小虎在网上冲浪,最大的感触就是电视剧《都挺好》怕不是在微博热搜上买了房。
#苏家怎么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变脸艺术家苏大强#、#苏明成怎么下得去手#等电视剧话题每天花式上热搜,阅读均达到数亿量级。
上一次出现这种屠屏景象,还是在卫龙女孩们为《延禧攻略》zqsg的时候。
但两者的成功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延禧攻略》是一次漂亮的“反套路”营销,那么《都挺好》则是一场高级的“痛点”营销。
在这个“满屏痛点”的时代,它用与时俱进的社会洞察、高艺术强质感的内容以及口碑营销的二次孵化,做到了让大众“痛”到尖叫。
女性角色去污名
中国式家庭伦理剧再升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对平等和自由的要求愈加迫切,品牌纷纷拥抱“她经济”,是时代需求下的必然选择。
电视剧作为一个非常市场化的商品,当然也逃不了这样的“真香”定律。
但纵观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从主攻“婚姻危机”的《中国式离婚》、到痛击“第三者”的《蜗居》、再到围绕“婆媳矛盾”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无一不是将女性放在“被动”又或是“家庭矛盾的主责任人”的角色上去展开。
《都挺好》的顺势而生,无疑给中国家庭伦理剧市场下了一剂强心剂。
一方面,《都挺好》讲述了同德里苏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女性角色不再脸谱化和妖魔化,无论是事业有成的小妹明玉、精明通透的大嫂吴非,甚至是评价褒贬不一的二嫂朱丽,都很“正常”。
她们并非善茬,也有着人性的自私,可观众同时也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中国家庭伦理剧中难得的女性可爱以及通情达理的一面。
正是这样与时俱进的人性洞察,才能让本属于中老人专利的家庭伦理剧,成功在年轻人圈层中打出一片天地。
另一方面,放眼世界,恐怕没有什么国家,比中国的家庭状况更复杂,尤其是“重男轻女”所衍生的原生家庭伤害,这也成为平权时代,《都挺好》破局的关键一笔。
《都挺好》里的苏家,是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母亲永远把最好的留给儿子,女儿基本只能挑剩下的,如果不是小妹明玉果断与家庭断绝关系,自己出去闯荡,最后的结果无疑是沦为家庭的牺牲品。
最为讽刺的是,《都挺好》将这种旧俗聚焦于一个女性,也就是苏母对男性权利的倍加推崇上,从而将观众对这种不合理的伦理传统的探讨热情推向高潮,也为后续小妹明玉,以及她背后所代表的一批受到原生家庭伤害的新时代女性的自我和解埋下有力的伏笔。
以内容为本
依旧是国产剧不变的爆款法则
在IP改编潮经历野蛮生长期后,国产剧逐渐趋于冷静,众多影视机构开始意识到,“拼IP”、“拼流量”、“拼资本”始终是对粉丝经济的一种短期且盲目的追崇,只有静下心来,改编或原创品质好剧,才是打造现象级爆款的有力武器。
其中,有着“正午出品,必属精品”荣誉称号的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无疑是最好的标榜。
前期《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高分好剧积攒下来的人气与信任值,隐性造就了如今观众对《都挺好》的高期待。
而结果也确实没有令大家失望,从内容的制作上来看,《都挺好》有着让严苛剧评人都夸赞水准。
首先,常年看美剧的朋友应该会认同一个观点,不敢挖坑的美剧不是好美剧,这也是美剧的剧情大多跌宕起伏,每一集都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
但要想巧妙的挖坑和填坑,让观众大呼过瘾,是十分考验编剧能力的一件事。
回到《都挺好》身上,我们从前两集便能领略到被编剧投毒的滋味。
开篇苏母去世,小妹明玉表现冷淡到像个外人,反观抱着苏父好言安慰的大哥明哲,哭得像个泪儿人的明成,谁是孝子,谁是好人,仿佛十分明了。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发现葬礼的钱竟然全是小妹明玉出的,大哥明哲常年在国外,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哭得最伤心的二哥明成就是个啃老族妈宝男。
编剧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剧情层次感十足,再加上一段小妹明玉回老家和过去的自己打了个照面的回闪的往事穿插,瞬间将这一家子的鲜活人物形象给立了起来。
其次,再好的内容也要有演技的支撑,在演员的选择上,《都听好》采用的基本都是戏骨阵容,姚晨、倪大红、郭京飞、高鑫、李念、张晨光……里面最年轻的彭昱畅,也曾被提名金马奖影帝。
神仙彪戏,让观众大呼过瘾。
此外,能够称之为精品的电视剧,除了剧情要经得起推敲,演员演技要到位,还要注重演员的台词、服装、布景等细节,只有注重细节的剧组,拍出来的戏才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以小妹明玉为例,她作为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一年至少也是几百万的收入,因此,她全身上下的行头经常加起来都是几万起步,十分符合一个都市金领的形象。
而周围的员工都叫她明总,也是其心理不愿承认自己是苏家人的一种体现。
尽管这都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使其成为了一部值得深挖的非快餐式国产剧。
演员为角色服务
带梗话题引爆社会圈
从生理学角度看,痛点就是人体柔软脆弱的部位,按压触碰或者刺激之后就会感觉到痛。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对于特别重视家庭的中国人来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绊。
以此为切入点,《都挺好》揭露了关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陪伴式啃老”、“妈宝男”、“凤凰男”、“贫贱夫妻百事哀”、“养老”、“夫妻相处之道”等众多零散存在于每个家庭生活中的残酷现实。
或许现实生活中没有苏家这种极端的家庭,但艺术往往高于生活,《都挺好》将奇葩都集聚一堂,使得每一集都能狠狠调动大众的情绪(前夜看完《都挺好》,后夜气得睡不着),成为微博热搜上的常胜将军。
而剧中的演员也脱离了以往人比剧火的怪圈,而是凭借精湛的演技和极端的人物塑造,成功让自己的角色代替自己活在了热搜上。
观众一边催眠自己不要牵怪演员的同时,一边对剧中的角色恨之露骨,竟神奇地在社交微博上与演员形成了良性的互动,给演员吸粉的同时,使得电视剧的热度不止于本末倒置。
但如果《都挺好》只是一部对家庭问题热度浅层消费的剧,难免落入毒鸡汤之流。
为了真正带给观众些什么,它表面上讲得是一个都挺不好的家庭,实际上是号召大家勇敢直面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握手言和过后便会发现,一切真的都挺好的。
《都挺好》真正想做的,或许是将那些化脓的伤口以鲜血淋漓的方式再次剖开,助其重新长出新肉,从而以点带面去重新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氛围。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