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圈》,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营销洗牌
随着新生代消费人群的崛起,品牌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牌。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这一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以及价值观,都与上一代有着“天壤之别”。
可以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失去了年轻人的支持,品牌就等于失去了未来,那么作为企业,应当如何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
最近,支付宝会员协同国粹京剧,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将京剧赋予年轻化元素,间接的开辟了文化营销又一创意玩法。
布局文化营销
构建年轻元素
9月30日,支付宝会员打造「我看有戏」国粹月活动,在支付宝国粹专场页带来王佩瑜京剧清音会的会员专享等福利,并发布了一则纪录片——「戏圈」。
纪录片以人物自述配合场景表现构成,借助京剧演员王珮瑜的画外音推动着整部影片的叙事走向,从最初的敲定剧本,再到《捉放曹》的演出,最终完成「一出好戏」。
在纪录片开头,就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语录:“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紧接着便是选戏阶段,在讨论中,王珮瑜老师否决了《游龙戏凤》中的情爱元素,选择了更可以体验人生过程的《捉放曹》。
可以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王珮瑜所散发出的定力与自信令人印象深刻,仅仅只是最为初期的选戏,都透露着京剧艺术特有的思维碰撞。
随后便是王珮瑜、董洪松和一众专业京剧老师排演《捉放曹》的过程,将京剧和现代化元素相结合,充分展示了京剧行当的艰辛与讲究。
在整个长达10分钟的纪录片中,从最初的选戏、舞美乐队配合,到最终的排演等,可以说,影片与以往京剧文化的科普短片风格截然不同。
不难看出,短片在叙述剧情走向时,以《捉放曹》为主线,辅以京剧与年轻人的关系为副线进行穿插,从影像审美上看,影片的呈现风格更为符合当下年轻人。
线上线下高效联动
找准情感沟通点
年轻群体,可以说是当下品牌最为看重的一类人,不单是作为「主力消费人群」这一身份,对于传统文化,更多的在于如何将年轻元素与之进行融合。
这次的《戏圈》,从传播层面上看,也是其借力支付宝把京剧带出小众圈层的一次跨界合作。将国粹赋予年轻元素,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纪录片《戏圈》,正是支付宝会员邀请拥有年轻基因的内容平台VICE操刀。在借助具有「年轻化」标签的平台影响力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量进一步扩大。
不难看出,VICE作为一个展示青年文化的平台,在分享世界各地精彩内容的同时,致力于传播本土的青年文化,在跨界上,无形中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助推力。
除了上线纪录片,此次文化营销也在上海落地「绘声绘色京剧展」,通过装置及H5互动让更多用户了解参与其中,助力京剧经典重演。
而用户也可以通过支付宝搜索「我看有戏」,即可获取支付宝会员特有的优惠活动以及抽取幸运签“一键入戏”,透过不同元素见证京剧的魅力。
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配合,进行圈粉年轻群体,是品牌营销的常用手法。此次支付宝会员打造的「我看有戏」以及纪录片《戏圈》的联动配合,背后是对消费者的营销植入。
无论是线上发布的影片,还是线下落地的「绘声绘色京剧展」,品牌都在试图找准与年轻人情感对话的沟通点,通过营销手法触及年轻人的心。
建立消费者互动
打造文化创新
在大多数年轻人眼中,国粹京剧虽高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巅」,但相较于以前,背后缺失的是庞大的听众。
归根到底在于80、90后等一代年轻人,生长于嘻哈、摇滚、电子乐等流行文化的环境之中,由于低触达率使得内心对京剧有着本能拒绝。
这就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圈粉”战役增加了难度,而京剧想要吸引年轻人,就需要再度找到不同的闪光点,并以年轻化形式呈现,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情感沟通。
对于支付宝来说,线下的「绘声绘色京剧展」以及线上的支付宝会员互动H5,打破了空间界限,让无法到场的用户可以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此次联动支付宝,与其说是品牌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跨界行为,不如说是支付宝会员的一次声量打造。
品牌通过利用纪录片《戏圈》本身的影响力,在扩大支付宝会员「我看有戏」的传播声量的同时,也将用户进行导流,赋予京剧文化社交属性。
借由H5以及平台所制造的新奇京剧体验和会员福利,充分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好奇心,引发用户对「我看有戏」国粹月活动进行自发传播,无形中扩大了品牌声量。
对于传统文化来说,过往的营销规则不再奏效,导致很多品牌无所适从,陷入困顿与迷茫,遭遇严重的品牌老化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渗透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想要让消费者真正喜欢上中国国粹,还在于文化创新。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