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现在的广告已经抽象到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大家好,我是小叶。
不得不说,这几年美团就像开了挂似的,广告创意真是没有瓶颈,没有最抽象,只有更抽象,感觉品牌已经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不知道天地为何物了。
最近正值小龙虾热门季,美团外卖神抢手也推出了霸王盒小龙虾,比常规的小龙虾更大、更让人上瘾。
对此美团还上线了一支小龙虾广告,脑洞也是大到没边。
明明可以和你讲这小龙虾多好吃多诱人,但美团玩起了"欲擒故纵",用各种看似离谱但又似乎合理的操作,让观众产生兴趣。
比如介绍外表:英俊潇洒,体型巨大。

介绍性格时:不熟的时候张牙舞爪,生猛无畏,熟的时候则比较腼腆不爱讲话。小龙虾:都熟了我咋还能说话!!

甚至后面更是一本正经介绍这款「霸王盒小龙虾」的卖点,比如比 iPhone 15 Pro Max 还大,就是躺在上面脚有点凉,搞笑之余也轻松建立起小龙虾“个头大”的具象化认知。

不仅如此,还能当成一把梳子使用,就是可能会剪掉你的秀发。

也可以当锅铲,让你误以为饭菜做好了。

或者当作手里的剑,虽然很中二,但真的很有生活了。

以及当夹子晾衣服,除了弄脏衣服一点毛病没有。

第一次见这么抽象的小龙虾广告,日式冷幽默的画面和央视配音严肃腔调之间的反差,简直把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发挥到了极致,真的太癫了。
不过,在无厘头和荒诞的同时,美团还一边暗戳戳输出小龙虾的卖点,比如个头大、肉多、香气诱人、还能让挑剔的朋友无可挑剔等,也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建立起对美团“小龙虾霸王盒”产品品质的认知。
著名的“定位”理论中就这样说过:“通过一个简单的语言描述,来给品牌确定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突出自身的差异点,让消费者更容易的理解和记忆。”
相比走心的广告,魔性洗脑的广告确实更能让观众看下去,也能击中他们的兴趣点,而美团现在的广告,也主打一个抽象。
就拿之前的春日广告来说,美团通过聚焦工位的打工人对于出去踏青的渴望,以极为抽象到画面对比,配合鬼畜BGM和五毛AI换脸特效,一整个洗脑上头但却让人产生共鸣。
其中就有在工位巴拉外卖被长着自己脸的鸽子贴脸嘲讽,有在公交车加班的牛马惨遭同脸充气人偶蹦迪喊话,以及上班不想洗头的打工人看到窗外连夜烫了绿长直,头发格外飘逸的柳树……三个魔性场景简直不要太扎心。


区别于单一讲述美团春日踏青业务,美团通过三个看似荒诞的场景,却将打工人被工作束缚、生活略显疲惫日常真实呈现出来。并用外界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世界与这些沉闷的工作日常形成对比,强烈的反差也让打工人内心掀起一阵阵波澜。
还有之前为了宣传18神券节的谐音梗广告,通过“消费前先领券”的提醒做成“场景化拦截”,比如买咖啡要付款被喊停,上班开会想点个外卖被喊停……

以“eighteen”谐音梗“诶停”,不断重复强化美团18神券卖点,看似抽象,实则却能让人哈哈一笑中轻松Get到品牌想要表达的核心信息。

整个广告带着打工人特有的淡淡疯感,很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所以自然能将受众带入到品牌所制造的情境中,打造场景化的记忆点,从而建立品牌“省钱”的形象认知。
更有五一前期推出的《去班味指南》广告片,也是用谐音梗、冷幽默的方式爆改职场黑化,比如「DDL」就是「到店啦」,「KPI」就是「快跑哎」,「组合拳」就是来套「足疗按摩」....将职场痛点转化为消费爽点,看似无厘头却也能轻松带出产品卖点。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抽象整活,也让美团搭建起品牌与年轻人之间的趣味沟通桥梁,轻松实现新品的心智种草。
毕竟在同质化信息泛滥、生活节奏碎片化的大环境下,年轻人常处于高压状态,而抽象广告中荒诞不经的场景、无厘头的情节,摒弃传统广告的说教式表达,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不仅能够传递品牌信息,还能在年轻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独特的品牌记忆,简直就是品牌营销的不二之选。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