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携手快手“麦子阿姨”,给这个春天攒亿点点冲动
不知不觉,春季已经过半,有关春日的活动未完待续,烂漫的春花、鲜嫩的春菜……是春日里独一份的悸动。
我们会害怕错过春光,也担心错过“春日限定”。春分时节,饿了么时令官如约上新,带来标配时令故事,以及应季春鲜供给,填补这个春天未尽的仪式感。
饿了么 X 快手“麦子阿姨”
邀请用户一起「出走到春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小李一样的感受,很多时候,想要做一件事情其实是需要一些冲动的,也就是心气劲儿。
走向春天,也需要一些“及时行乐”的勇气。
为此,饿了么邀请到去年凭借一句“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而走红网络的快手用户“麦子阿姨”,向大家发出春天的邀请,鼓励大家一起「出走到春天」。
因为自身的信念,加上快手官方及网红大冰、爱心网友等社会爱心力量的支持,“麦子阿姨”踏上了她的南行之旅。从立冬出发,走到立春,随着麦子阿姨娓娓讲述她的故事,观众也在心中建立起时间感知的分界线。

镜头里,以绿色为基调、清新自然的镜头语言,描摹出春天的熠熠生机,文案尽管简单朴素,却恰到好处,宛如一首写给春天的礼赞诗,让走出去看一看的心伴随春天向上生长的生命力,在共振中觉醒。

春天是最适合出发的季节,借助麦子阿姨“沿着春天往前走”的故事,饿了么想告诉观众,“无论18岁,还是65岁,你永远都可以走入一场全新的春天。”

解构食俗背后的精神涵义
勾起消费者对时令风味的仪式感追逐
中国人最讲究应季而食,这种饮食哲学也深刻地嵌入了「饿了么时令官」IP的运作逻辑当中。
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年的惊蛰时节,饿了么发布的短片《虫启惊蛰》,围绕云南傣族部落的“惊蛰吃虫”习俗,用孩童视角,解构“吃虫”背后的勇敢精神,呈现了一场令人食指大动的春虫宴。

与此同时,饿了么还发起了惊蛰吃虫挑战,承接TVC所勾起的尝鲜欲,通过分梯度的挑战赛,调动大众参与热情,并以平台内开展的“时令PK赛”,关联起时令菜专题页,层层深入,实现品效销一体化协同。
开春以来,春笋、香椿、芥菜、蕨菜等各种春菜陆续上市,鲜嫩美味的春菜,尝一口都要鲜掉眉毛。刚好,春分有个习俗就是“吃春鲜”。
饿了么从时令文化、食俗入手,邀约大家尝春鲜,将抽象的“出走”落地为可感知的消费场景,并以平台侧“春鲜5折起”的优惠,实现从内容场到消费场的无缝衔接。

以“人生节气”重构传统
激活文化与情绪的感知
可以说,饿了么的时令叙事,是一种高质感的文化借力,纵向深挖节气的文化内涵,以真实人物故事,实现节气哲理的文化转译,实现文化与情绪的双重共振。
“好广告不只在传达讯息,它总能以温暖人心的情感力量,穿透大众心灵”,在麦子阿姨的草根故事里,人们很容易看到自己内心的投射,她展现了女性觉醒的微光,是一个勇敢追梦的符号,也是反年龄焦虑叙事的践行者。
我想,饿了么之所以选择麦子阿姨作为春分时节的精神代言人,正是因为,她在64岁“出走”,寻找到人生新起点的故事,一如春分昼夜均分带给人的思想启迪,与“人生处处是春天”的品牌主张一脉相承。
2023年的霜降,饿了么从时令特色的霜打菜入手,携手国民影后惠英红,上线了一部关于“霜打菜”的人文故事,以霜打菜比喻人生经历,传递风霜过后会有别样甜的精神力量,也让“霜打菜更甜”食俗回归大众视线。
此次春分携手快手“麦子阿姨”,饿了么以带有大众认知基础的普通人史诗故事为锚点,将单一的时令促销转向了更深层的情感价值供给,为“尝春鲜”的食俗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自2021年冬至上线“饿了么时令官”IP以来,饿了么每逢时令节气都会推出特色营销活动,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品牌标识。通过此次春分营销,品牌进一步强化了“饿了么时令官”这一营销IP留给用户的心智印象,持续沉淀品牌价值,塑造可持续的品牌影响力。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