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腾讯新闻用一支H5给你答案
从6月下旬开始,微博热搜榜便被“垃圾”一词给侵占了,阅读人次上亿。
这是因为从7月1日起,上海便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分错垃圾类别的个人或单位会受到处罚。
可以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心酸史”就这样开始了,从此将活在被垃圾“支配”的恐惧里。
面对这一世纪难题,有人选择连夜逃离上海。
有人连奶茶都不敢喝,因为喝完还得给垃圾分类...
还有很多人,只要现在点开搜索框,都在搜索这样的内容:↓
在“垃圾”热度未减之际,腾讯新闻蹭了一波热度,上线了一支测试H5「垃圾分类大挑战」与用户互动。
互动H5
以内容吸引用户注意力
腾讯新闻推出的这支H5,紧紧围绕“垃圾分类”这个大热点,通过设置垃圾分类一系列的测试题目,让用户模拟、体验分类垃圾,掌握有关知识点。
H5从一个动态页面开始,引导用户点击参与测试,用“xx人正在玩命学习垃圾分类”的噱头,吸引用户注意力,刺激他们点击进入挑战。
紧接着,各种悬浮在页面中的垃圾出现,让用户投入下方四个不同类别的垃圾桶里。
如果投对就进入下一题,如果投错就浮现答案框,具体解释该垃圾应该归为哪一类。
连续答完十题之后,选择下一步便可以查看自己的答题成绩。
(扫一扫挑战)
最后页面来到一个分享挑战页面,品牌在称赞用户帮环境做出贡献的同时,引导用户将H5扩散出去,吸引更多人参与测试。
整个测试H5简单易操作,让用户在参与测试过程中,轻松get到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尝试答完之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垃圾分类会上热搜,也知道上海人为什么会被垃圾逼疯了,因为自己心中的答案,跟正确答案总不一样。
答10对3,如果此时在上海,应该是分分钟被罚款的节奏。
“轻游戏”思维
满足用户社交需求
社交时代,用户为核心。由于用户花在“社交”上的时间日益增多,品牌在营销时更要懂得用他们喜欢的形式与之互动、沟通。
我们知道,H5互动本身具有低成本、高传播的优势,其核心方法论是与“我”有关的互动,能给用户社交货币,满足他们社交需求。
所以想要引起用户关注、参与继而分享,它需要能与用户积极互动,且具有能刺激用户分享的模块。
腾讯新闻这次推出的测试类H5,便极为注重社交互动。
其一,“垃圾分类”作为近期社会一个很大的热点,在社会化营销的主阵地微博上,多次获得高关注度,有人甚至将其调侃成“垃圾分类成上海新社交”。
腾讯新闻选择在此刻,围绕热点推出测试H5,即是捕捉到用户普遍关注点,所以H5很应时,能勾起用户参与测试的兴趣。
同时,腾讯新闻还增加了其他热点或有趣问题:“帮帮乙方,甲方的建议是什么垃圾?”、“帮帮冰冰,前任送的爱心石头是什么垃圾?”借这些趣味问题吸引用户关注。
其二,这支H5在设计上为“轻游戏”形式,轻游戏具有玩法简单、内容有趣、社交攀比等特性。能让用户具体参与到行动中来。
简单的分类垃圾知识和令人哭笑不得的成绩,容易让用户产生分享的冲动,既能调节他们心情,又能加深他们对品牌的印象。
符合传播调性
体现品牌价值所在
作为一款丰富、快速的新闻应用程序,腾讯新闻发展至今一直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
用户在上面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最新资讯信息,获取精彩视觉图片,了解名家犀利时事评论等,可以说,它涵盖范围广泛,深度触达多圈层用户群体。
在如今各类参差不齐的真假信息充斥社会的大环境下,腾讯新闻始终选择深耕内容。
一方面,品牌积极进行内容的深度探索和实践,持续让好内容稳定供给与消费;另一方面,腾讯新闻也做到打通与用户沟通的渠道,以更为亲和的形象与用户建立联结。
这次推出的测试类H5,其实也从侧面反应出,腾讯新闻时刻把握着社会最新动向,为用户提供相关内容信息,而“垃圾分类”热点内容,不仅契合品牌自身新闻调性,更从它为用户解读垃圾分类知识中,体现出品牌的价值所在。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