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达×颐和园制作「纸巾婚纱」,品牌跨界如何占据营销制高点?
曾几何时,品牌与IP之间的跨界合作还是个新物种,但发展至今,这已然成为品牌营销的标配。在各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两大类别,互相携手,带来的效果远远好过单兵作战。
在谈到跨界营销的时候,我们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参与感”。缺少了参与感的活动曲高和寡,无法得到与预期匹配的声量。
最近,维达跨界颐和园IP所做的一系列营销活动让品牌找到了跨界营销的创新玩法,结合品牌自身产品卖点,间接强化了品牌在受众心中的印象。
「韧性」创意布局
吸引用户眼球
8月24日,维达联名颐和园 IP 推出新品「维达国潮纸巾」打造「国潮纸巾大赏」campaign,并在上海万象城落地「维达国潮纸巾快闪殿」。
维达利用颐和园的元素,在现场设置了文昌院、耕织图、谐趣园等五个区域,引导用户进行现场体验。
从大门进来,首先收到的是一份“快闪殿打卡圣旨”,进行“奉旨参观”。其次是 「文昌院」,用户可以体验皇家学习生活。
在「文昌院」中,用户可以自由地在纸巾圣旨上任意涂鸦,并附有笔墨纸砚,不论是拓印、书法还是画画,都可以在纸巾上完成。
可以注意到,维达将古代宫廷生活搬到了现实当中,并且借助产品的「韧性」进行创意呈现,不仅在视觉上形成冲击感,同时也间接吸引了用户的好奇心。
而在「耕织图」区域,刺绣师在现场演绎纸巾刺绣,将颐和园的国潮元素与纸巾相结合。最后一个则是观赏区——「谐趣园」,用户可以在此观赏纸艺花园以及由央美师生设计的国潮纸巾婚纱。
不难看出,品牌通过刺绣以及纸巾婚纱等国潮元素,将纸巾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结起来,在感官视觉上给用户带来视觉享受。
另一方面,此次维达联名颐和园IP所推出的「国潮纸巾快闪殿」,在打造沉浸式的国潮体验空间下,背后则是对自身品牌卖点的挖掘。
挖掘产品卖点
聚焦颜值经济
可以说,品牌打造线下快闪店,无非就是出于两种意图,一种是建立沉浸式体验场景,另一种则是与用户达成互动。
在心理学上,个人精神完全投注于某种场景的感觉被定义为心流,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一词听起来比较学术,“沉浸式体验”可能会更接地气。沉浸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对品牌的卖点亦或是某种特性形成深刻记忆。
可以注意到,无论是「文昌院」中的纸巾圣旨涂鸦,还是「谐趣园」中的纸巾婚纱,维达始终抓住一个卖点进行场景布局,那就是维达纸巾的「韧性」。
一个品牌找准一个独特的卖点主张后,进而进行一系列营销创意呈现,这一卖点就会根植于消费者心智中。
当消费者想要具有「韧性」的纸巾这一想法时,维达这个品牌就会顺其自然地进入消费者的预选位。
不仅如此,除了品牌聚焦产品卖点进行营销布局,此次「国潮纸巾大赏」campaign,还是品牌借势国潮所打造的一次“颜值经济”。
8月23日,维达官微联动央美师生创作维达国潮纸巾婚纱作品,并且有望用维达国潮纸巾做出来,在大赏上展出,将纸巾以高颜值的婚纱形式呈现出来。
借势国潮IP
扩大品牌声量
可以看出,这一次维达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用颐和园的国潮元素,设计了多种款式的维达国潮纸巾婚纱,一方面是借央美名声助力品牌传播,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颜值,进一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25日当天,维达利用纸巾制作的「国潮纸巾婚纱」,在现场进行走秀亮相,并邀请到韧性体验官孙俪共同见证国潮纸巾新品的发布。
从「维达国潮纸巾快闪殿」中的用纸巾刺绣、纸巾画画等互动体验,到现场的走秀亮相,都展示新品「超韧」的特性。
品牌通过不同的创意形式,在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平台后,进行卖点输出,间接强化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以及口碑效应。而在这一系列营销的背后,又存在何种洞察?
首先是借势天猫国潮;在众多品牌纷纷借势国潮进行品牌营销中不难看出,今年可以说就是国潮的元年,各式各样的IP跨界不断刷新大众对国潮的认识。
而维达也借此机会,进行独特的创意展示,加强品牌的曝光度。
其次是跨界颐和园IP,加强品牌信任感。
颐和园作为中国“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古代高品质生活的象征。可以说是国潮界的强势IP,此次维达携手颐和园,目的就在于借助头部IP,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最后则是赋予产品文化价值感;消费者会对产品买单,除了自身特定需求,另一个便是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
品牌通过将“国潮”、“颐和园”等一类具有浓厚中国文化IP植入产品之中,无形中赋予了产品「价值感」,进而催生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