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翻车,比钟薛高还惨
以前说起张小泉,大家想到的是“400年的中华老字号”,而如今,却是“一拍蒜就断”的笑谈。
每天都用菜刀拍蒜的苏秦,看到张小泉这几天的热搜,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有位消费者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竟断成两截。
说实话,菜刀能断裂成这样,苏秦还是第一次见。
作为刀剪行业中数一数二的老字号品牌,张小泉的这个“事故”完全超出了苏秦的认知。
这事,不管谁来看,也会认为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于是消费者去找客服理论,虽售后同意给她换货,但还是强调“不建议拍蒜”。
能刀万物的刀具,竟然连个蒜都搞不定了?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吃蒜早就是被刻进基因的饮食爱好和习惯。而张小泉却告诉消费者“不能拍蒜”,瞬间没有了灵魂。
毕竟,不能拍蒜的刀,不算中国菜刀。
因此,张小泉不能拍蒜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千层浪,网友瞬间炸开了锅。
原本担心是自己孤陋寡闻的苏秦,看到这位网友的评论,顿时放心了~
有网友说,菜刀不能拍蒜,就失去了灵魂,和苏秦达成了共识。
还有网友从刁钻角度对这次“事故”的两位主角进行伤情鉴定,好像也没毛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人的厨房场景里,能拍蒜是一把菜刀的最基本素养。
蒜都不能拍,难道买来收藏的?
有网友说手机都能拍蒜,好家伙,怕不是诺基亚吧?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此前同样拍蒜断了的双立人,此刻与张小泉成为难兄难弟。
对此,也有网友从菜刀的材质以及理论层面,为张小泉说话:
太锋利的刀一般都比较脆,横向受力就是容易断掉,现在很多菜刀也会有“不能拍蒜”等相关提示。
就像张小泉官方旗舰店给出的解释一样:
因此,有网友建议,如果菜刀不能拍蒜建议标注清楚。
如果标准“拍蒜意断,谨慎购买”的提示,可能网友也没有这么愤怒了,当然张小泉可能也不会卖得这么好。
毕竟,不能拍蒜,直接劝退大部分爱吃蒜的消费者吧~
在全网吃瓜之时,张小泉的竞争对手也开始蠢蠢欲动,搞事情玩得风生水起。
比如说,王麻子菜刀直接在直播间拍蒜,还打出了“拍断还管换”的口号,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围观。
无独有偶,另一个菜刀品牌十八子作,同样在直播间疯狂拍蒜,蹭张小泉的热度。
夺笋啊,山上的笋都被你们夺完了。靠着张小泉的“翻车”,同行都成功找到了流量密码。
全靠同行衬托,在张小泉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刀刀拍的大概不是蒜,是张小泉的脸面吧~
而在张小泉的直播间,则是截然相反的场面。
不少网友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跑到张小泉的直播间刷屏“能拍蒜吗”,虽然张小泉没有直接给出回复,但在抖音上传了一支有“拍蒜”动作的短视频,并表示“这把刀是加厚刀身,买回家拍姜拍蒜拍黄瓜都没有问题”。
而这一回答并没有取悦到网友,评论区依然充满“不是不建议拍蒜吗?”“轻点拍,别断了”等质疑声。
随着舆论发酵得越来越严重,张小泉在7月15日发布声明。
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1、拍蒜断了的刀是“龙雀斩切两用刀”,锋利度和耐用度高,主要是用来切片的;(言外之意,这款刀具用来拍蒜不合适)
2、这款刀具上市4年,客户投诉率很低很低,给该消费者送了一把刀。(言外之意,该消费者使用“龙雀斩切两用刀”拍蒜致刀断是使用不当,与产品质量没关系,而且还给你送了一把刀,已经是人道主义关怀了)
3、张小泉的常规刀具都是可以拍蒜的,但不是所有刀都适合拍蒜。(言外之意,确实张小泉有些刀不适合拍蒜,但是大部分是适合中国消费者使用的)
本以为事情发展到这里,差不多该结束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张小泉总经理以前的一些不当言论被网友扒出来,又让张小泉的处境难上加难。
“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都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都不是这么切的。”
在视频中,张小泉的总经理将中国菜刀和米其林做对比,毫无顾忌地否定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切菜手法,让大部分的国人感受到传承了数千年的烹饪文化被冒犯,踩本土崇洋媚外的意味十分明显。
让苏秦感到意外的是,作为一个成立于1628年的品牌,张小泉无论历经的朝代更迭,还是文化底蕴,在1920年才出现的米其林面前可以说是“祖师爷”了。
400年的中华老字号,张小泉竟然会反过来吹嘘米其林的刀法,也是让人费解。
因此, 该消息一出,分分钟就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如果说之前被质疑的是产品质量,那么加上总经理的不当言论掺和一脚,张小泉的品牌形象也会受到重创。
眼见着,舆论风向从产品质疑上升到品牌危机,张小泉总经理也很快出来道歉。
无论是态度还是认错的点,张小泉这波可以说是挺到位了。但评论区很多网友也并不买账:
纵观张小泉此次事件的整个链路,拍蒜断刀其实只是寻常不过的翻车,很多品牌都有这种经历,做好公关还是有挽回的余地的。
但张小泉总经理的不当言论,让品牌背上了“崇洋媚外” 的骂名,与大众内心不断增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相背离,触碰到了国民的逆鳞,即便道歉也不被消费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