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化中国女性,迪奥与陈漫“审美”翻车!
时尚圈的审美永远是个谜,似乎让人看不懂的才是高级的。对此,小虎常常因看不懂大牌的审美,而感觉到自己土。
尤其是看到近日知名摄影师陈漫为迪奥拍摄的时尚大片之后,小虎再次被时尚圈的迷之审美所“折服”。好在,透过这一作品,也引发大众开始重新审视时尚圈的审美。
作为时尚圈里的“一灯大师”,陈漫因拍摄过海量明星、超模,被称为“拍明星第一人”,其作品频频出现在各大时尚杂志上。
伴随着出圈所带来的名利,其一举一动也备受关注。这幅在迪奥策划的《迪奥与艺术》全球巡回系列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是陈漫以Lady Dior为灵感拍摄的,一经曝光就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画中的亚裔女性手捧迪奥经典款戴妃包,看似对标了目标客户群,但模特头发油腻、眼神凶戾、眉毛稀疏、极度肿胀的眼睑配上眯眯眼的妆容,手戴清朝护甲......引起大众的强烈不适,被网友怒批“阴间造型”、“丑化亚裔”。
而与陈漫合作的迪奥,也因此次翻车事件,遭到网友的吐槽,被送上微博热搜榜。
其实这并非陈漫第一次引发争议,早在几年前,她就凭借作品《中国十二色》迅速出圈。从名字上看,这幅作品似乎是想表达中国女性的十二种美,结果网友看完后纷纷表示,改成《中国十二丑》更合适。
她的镜头里,没有展现出中国女性之美,反而让她们看起来有的像黑人,有的像印第安人,总之就是不像中国人。
是美是丑的争论,很快在各大社交平台中卷起更大范围的激烈讨论。在视频博主@王故里发起的“陈漫的作品是艺术还是丑化”投票当中,有超过90%的网友投票认为这样的图片是“丑化”。
难道陈漫真的认为这种造型是美的吗?对此,不少网友去其个人微博找到了她平时晒的一些美照,上演“打脸”戏码:
诚然,“美”的标准不止一种,中外审美存在差异,但在一些外国人眼中,大饼脸、眯眯眼、塌鼻子、高颧骨,这些似乎就是“东方女性”的永恒代名词。
这也不是国外品牌第一次在作品中丑化华人形象了,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如杜嘉班纳的亚裔女模特笨手笨脚地用筷子吃披萨、香奈儿合作伙伴戴眯眯眼面具、巴黎世家的土味审美……
甚至在一些西方影视作品中,也不乏这种情况,如《加勒比海盗3》里以清末著名女海盗郑一嫂为原型创作的角色清夫人,以及《花木兰》里的媒婆,这种阴恻恻的感觉如出一辙。
丑化中国人似乎已成为西方国家偏好的一种风格,故意把这种畸形的审美强加在中国人身上,这一现象背后,本质上还是一些西方品牌在审美和文化上的“傲慢与偏见”,而这也符合西方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中国一直都是贫穷落后的象征。
且不说陈漫拍摄的这组照片是艺术还是丑化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不符合国人审美的。结合西方品牌的一贯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陈漫为了迎合西方品牌的有意为之。
作为中国摄影师,陈漫不仅没有肩负起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女性之美的责任,甚至迎合西方品牌对中国女性所带有畸形审美,这种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表现,也使得网友将这次看似审美翻车的事件,上升到“家国情怀、国人尊严”的层面。
随着事件的发酵,迪奥也被推山风口浪尖。为了压制舆论,迪奥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删照片删网友的负面评论,但至今没有作出回应。
随着中国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她们变得更加从容自信、健康活力,她们身上所展现的美与力量,早已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女性的刻板认知。
如果迪奥依然盲目地保持着对中国女性的偏见,在宣传中掺杂着丑化中国女性形象、曲解中华文化的意图,无疑会成为下一个被中国消费者集体抵制的杜嘉班纳、H&M。
迪奥的这次翻车,也为其他外来品牌敲响警钟:外来品牌进军中国市场,首先面对的是中国消费者,想要抢占中国市场,前提是尊重中国消费者,尊重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和文化,而不是通过审美扭曲的内容和产品,一味地挑战中国消费者的底线。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