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艺术展爆圈,看电子产品行业如何玩转卖点营销
5G时代,3C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超乎你我的想象。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厂商光是于智能制造层面形成自有的技术壁垒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下行到消费者沟通层面,化解冰冷科技与他们的距离感的同时,迅速形成“认识——认知——认同”的卖点感知闭环。
然而,做营销容易,做好营销难。下面,让我们将目光移向科技界的种子选手——华为,看看它是如何用一场反套路的网红艺术展,将本该枯燥乏味的电子产品卖点营销,玩出了花的。
科技不要圈
华为手机影像展艺术突围电子圈层壁垒
当从小与科技产物为伍的Z世代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智能产品只属于小众消费,这一几乎被固化的理念正在逐步松动,电子产品行业百花齐放,处在修罗场的科技厂商们也开始在寻找一条圈粉大众消费者的兼具“理性专业科普”与“感性痒点触碰”的电子圈层破壁之路。
对此,华为找到了线下艺术展,这一品牌与消费者进行精神层面对话的绝佳艺术空间场所,通过一场“新影像,不止所见”为主题的手机影像艺术展,提升公众对艺术展的印象的同时,也带领大众在全身心遨游影像艺术海洋的过程中,探知科技的温柔与力量。
一方面,围绕手机影像艺术,打造一次沉浸式的感官交流盛宴。人手一机或多机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影像艺术家,一直走在手机影像技术前沿的华为,正是洞察到这一未来新兴趋势,才会设计一场参展作品全部由手机拍摄或组合完成的手机影像艺术展。不仅有大师级的艺术家和影像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的技术入股,从感官上提升大众的参展体验;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非专业影像艺术爱好者,汇聚一堂,在手机成为人们触手可及艺术表达渠道的今天,共同从大众化的角度,去探讨移动终端新工具所带来的影像实践创意,无形之中领略手机影像技术的魅力。
另一方面,联合各领域大佬,实现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有效科普。艺术呈现着千人千面的特点,手机影像艺术也一样。因此,华为集合了一支由全世界各领域影像艺术创作者组成的全明星阵容矩阵,以他们在各自垂直领域里的影像技术见解分享,影像作品展示,精准吸引到来自不同兴趣圈层的普通人,在聆听观赏个性化的影像技术解读过程中,深度领略华为手机影像技术的软硬实力,最终消化出自己一套专属的影像科技知识库。
产品即icon
定制化艺术展区创意化凸显产品卖点
社交媒体时代,KOL/KOC形式的网络红人早已成为年轻人群间极具消费影响力的存在,跟随他们的步伐打卡签到网红店,更是一种潮流之选。
但在华为邀请到的何泓珊、叶青、张佳宁等红人打卡云体验中,大众感受到的不是走马观花式的纯拍照套路,而是一次华为产品技术与艺术作品之间灵动的结合,不但有十步一景的丰富多元拍拍拍内容,更有十大主题下的沉浸式隐藏玩法,等待大众亲自前来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艺术展提升品牌格调和展示产品以达到卖货的目的不是一个伪命题,在展览用技术赋能艺术俘获大众的同时,拥有或呈现该技术的华为产品,也成功化身为展览的icon,作为人们打卡攻略里的核心亮点,被二次扩散出去。
比如遍布影像作品的“像素迷宫”展区,将动物世界明暗颠倒的“荧光花园”展区和大咖云集的系列讲座“新影像·大师班”,便是通过华为手机摄影作品质量体现华为手机的摄影能力。
比如突破性尝试手机电影的“露天电影院”、有着放大50倍手机竖屏电影的“东局子礼堂”,百分百还原定格动画内30帧/秒微小瞬间的“大象”展区,则是以颠覆性的手机电影形式体现华为产品创作方式的便捷。
又比如用音乐引领我们走向光圈宇宙的“深境隧道”和华为为旗下高端智能音箱——华为Sound X所建造的“X音舱”,立体传达了华为产品的音质魅力。
而为了让消费者进一步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对影像艺术停留在认识层面的参观者,更是成为了展览中影像艺术的一部分,共同输出着独到的艺术观。华为影像艺术展还穿插了互动性十足的主题活动——邀请包括插画师、小朋友在内的100位嘉宾使用MatePad Pro共同绘画一副插画的“2020百人共绘”活动,跨空间视频通话式进行卓别林经典默剧表演的“当卓别林遇见2020”……都是围绕华为某一产品功能创意展开,在沉浸式的高科技体验玩法中,将华为的产品力以及培育更多艺术人的社会公益价值体现得淋漓精致。
2020百人共绘
当卓别林遇见2020
自此,艺术展对于科技品牌来说,不单单是价值竞争时代品牌力的提升,更可以是注意力焦虑的今天,产品用户心智占领力的彰显。
文理两开花
华为不愧是被科技耽误的营销鬼才
“被科技耽误的影业公司”,这是近几年大众媒体赋予华为的一大标签,既是因为我们总能从华为的广告中,领略到其不输于一部好电影的拍摄技术、呈像能力以及讲故事艺术的综合实力;又是因为在移动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华为的下一部广告作品永远比上一部更时尚,更会玩,例如去年儿童节期间刷爆网络的华为《悟空》,便是首次用华为P30 Pro的零外接镜头,拍摄的一部竖屏电影,从创作手法到创意勇气都让人拍手称赞。
而此番,我们又不得不说,华为用一次年底的手机影像艺术展,实现了“被科技耽误的营销鬼才”的标签升级。在这一标签下,华为不再是初入影业界的黑马选手,而是通过对影视行业的跨界与赋能,反哺品牌营销方法论,实现产品推广终极目的营销艺术家。
其一 温暖强大!实力与科普并进的品牌大局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科技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这一点,在国产手机品牌的华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不断深耕科技研发,练就抵抗外患坚硬武器的同时,还不忘跨界艺术,从精神层面去做到科技的温暖普及。在为大众科技普及率做贡献的同时,也打破了新用户对新科技产品的认知壁垒,从而实现更多的新品卖货。
其二 美学至上!反思“效率至上”的感官营销力
数码产品测评圈有一个词叫“科技美学”,形容的便是将冰冷的电子产品,用一种享受的方式展示给大众,在华为手机影像艺术展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没有生硬地将产品进行展示,而是将产品功能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一个沉浸式的艺术互动空间,从而轻松完成对目标消费者的一次科技产品的测评展示。
其三 不止所见!用科技重构各大行业创造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真正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幻想家,华为打破科学与艺术之界,从而开发品牌的多元化智慧,赋能到各个领域中去。
对于影视业,科技为影像创作提供前沿而又便捷的技术支撑,通过便携的手机激发专业影视人创作想象力的同时,助力非专业大众通过影视创作的方式,突破肉眼的局限,更好的感受生活和表达自我。
对于艺术业,科技的入局也势必会让艺术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源源不断吸引年轻人投入艺术创作,华为丰富了艺术创作表达的手段,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让更多普通人和青少年能够接触到艺术,为中国美育工作添砖加瓦。
对于科技业,华为打破了科技等于枯燥的固定行业思维,正如那句“新影像,不止所见”的slogan,华为以多维跨界尝试,展示强大科技力量,也将影视或艺术的内在力量带回来,成为行业人宝贵的精神食粮。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