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学生手绘图疑用AI生成,网友直呼丢人
上线五天,用户破百万,两个月突破1亿......
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跃成为科技圈“顶流”。
由此延伸出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妙用,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新一代技术应用冉冉升起。
包括最近大火的AI作图。
无论是设计,还是广告营销领域,AI逐渐开始发力......
然而,AI所带给大众的,并非全都是正向的。
近日,抖音一则短视频爆火,标题为《假如美院人看黄龙江上都带蓝牙?!》并关联了美术生,艺术生等词条。
据悉,该国美学生是根据网络热梗创作一副“手绘图”,目前该视频点赞已近百万。
热评第二条即为“所以ai超越不了人类,我就放心了”。
本以为是后生可畏,国美学生的真材实料。
随着大群艺术生和吃瓜网友的加入,事情迎来了反转。
网友开始质疑作品是AI生成,分别用了mj和sd的AI绘图,而后打印重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绘画”。
正所谓树大招风,随着热度的提升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直接开始甩出证据。
证据一:7根手指。
AI作画的经典错误在于对人手的描绘。
很经常会出现大于5根手指的情况,基本就可以敲定这是AI作图。
网上还有一个梗是叫“六指琴魔”。
就是用来调侃AI在描绘弹吉他的时候,很容易把弹吉他的手画成六根。
证据二:炉鼎位置。
按照视频中,炉鼎的位置是处于两块木板的中间位置。
但最终成画,炉鼎却是在中偏下的位置。
证据三:时间对不上。
像这种有质量的手绘画,时间通常都要花一个月才可能完成。
从博主发布的时间上来看,14日在广东,21日在泰国。
六七天的时间真的能完成一幅画并且剪辑发布吗?
而更有网友扒出投喂的作品似乎是——国美绘院油画系 翟莫梵 毕业作品《闹天宫》,构图很相似。
此时评论区也呈现出一股声讨之势:
“同为美院学生,一看就是AI,这么大的一幅画,并且细节这么多,怎么可能少于一个月的精雕细刻,而且他们也从头到尾就这一件衣服,也不用换衣服吗,中间大量的细节没录制视频吗,不能展示出来吗,太可耻了,真是想火想疯了、而且这个梗才出来多久啊,他们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画好。”
“本来以为会比ai好多了,结果大失所望,一看评论原来也是ai重绘,那有意思吗。”
在设计、广告营销领域
AI的应用乱象并不少见
早在春节期间,#春晚回应吉祥物被质疑是AI合成#就曾冲上热搜第一。
在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发布亮相时,不少网友直呼“有亿点可爱”“想抱个同款玩偶回家”。
但也有网友质疑:Al绘画+人工修改的,毫无灵气。
而后春晚官博发出回应,说是“设计老师一笔笔画出来的。”
而在建设银行官博上辰辰却写着“全球首款AI设计的吉祥物。”
在“是否是AI作图”争执不下时,央视新闻发文#龙辰辰设计灵感来自5件国宝文物#,对于春晚吉祥物的争议算是告一段落。
之于AI在广告营销领域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多争议和不成熟。
在AI生成海报上,翻车的比比皆是。
芝士农场的这张海报就在小红书上引起网友热议——AI生成的小男孩手里捧着装有意大利面的碗,他开口大笑着,令人惊悚的是意大利面和下嘴唇诡异的融合了,看着就毛骨悚然。
还有一个是某牙膏品牌用AI技术生成小女孩刷牙的广告宣传图,即便在细节上没有出现漏洞,仍遭到众多网友吐槽“过度磨皮、过度白,看着恐怖”。
Chatgpt大火之下
AI应用的两面性
Chatgpt刚出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AI是否会替代人类”、“AI是否会替代广告人/广告公司”。
有人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好帮手,也有人比较“宿命论”,认为人类与AI将呈现对抗竞争的形式。
特别是OpenAI发布的模型GPT-4,已引起科学家或大众的担忧,害怕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越人类,甚至是带来生存风险。
但现在发展的势头实际上有点偏了,想要当前达到AI替代人类/工作,基本是不可能的,说简单点,当前的AI发展,连初级阶段都不算。现在更多的问题在于AI工具化之后所带来的两面性。
所谓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让机器自动化生成文本、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让企业在内容营销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某种程度上即是品牌低成本、高效率做营销的绝佳手段。但也成为了偷工减料、滥竽充数的工具,毕竟,AI还没有那么强大。
就如此次拿AI作图说是手绘画的国美事件,AI设计并没有那么见不得人,但明明是走捷径,却偏偏说是自己的辛苦劳作以获取用户崇拜/好感度,属实有点胜之不武了,更何况以此来获利。
AI的登台,很容易带来两面性,归根结底在于对工具的正确利用,对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对成品的问心无愧。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