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广告网 - 广告营销行业影响力媒体_广告创意_营销策划_公关传播

伊利怼雪糕博主蹭热度,蒙牛意外反赚流量

张小虎
2023-04-19 14:54

Social传播相信很多做市场,品牌,PR人并不陌生,单个品牌到达一定的规模或者影响力,企业就会采取social的方式做品牌传播。


就如以微博起家的杜蕾斯,通过各种热点借势玩转social,又或是活跃于各种社交媒体的老乡鸡,致力于打造和营业品牌人设。


然而,最近伊利怼雪糕博主蹭热度事件引得不少网友关注,原本有一副好牌,而现在可以说是直接把流量拱手相让给了蒙牛。


伊利怼雪糕博主蹭热度

蒙牛收获意外之喜


通常而言,网络热梗是多元素之间的一种趣味创意碰撞。例如这段时间“混元太极拳”、“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xx”等。而近日,原本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玩梗营销,变成了品牌与网络红人之间的“纠纷”。


缘起一位名为“雪糕日记”的博主拍了条视频是雪糕拟人说话,一句“我浑身奶油香香的”把伊利雪糕小布丁给带火了。


55504762-c56d-4d56-b817-a6669358a2d2.png


不久后,伊利官方账号借此再度创作,和网友一起玩梗。不少网友还在评论区开玩笑留言:“让伊利打广告费"。


正当大家正在开心玩梗的时候,伊利直播间一名主播却表示“我们被蹭热度了,我们凭什么给他广告费”。原本是开玩笑的梗,此时瞬间变了味。


26097bfd-f25c-4177-9676-2b39fb9535a2.png


很快,“雪糕日记”博主也做出反击:看内容以为是真诚的道歉:近期因为个人原因不小心趁到了伊利的热度,在此给伊利说声对不起...转而,画面给到了一箱蒙牛布丁雪糕,这波嘲讽拉满了。


be773736-9489-4be9-83d7-f375b059e201.jpeg


一条还不够,博主将原来本来是专属伊利雪糕的标签换给了蒙牛布丁,这下只有蒙牛“俺浑身奶油香香”。


于是,直播间一直没有太大波澜的蒙牛冰淇淋突然有了热度,一连几日在抖音上发布信息。网友们纷纷站蒙牛,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蒙牛品牌之下 评论区相关热词关联的是#伊利冰淇淋#。


38ab9d3a-e957-46e9-9fbe-fc1c24504e6b.png


从social营销层面上说,这一波就属于头号竞争对手,活生生地给自己喂了一大口饭,而起因却是因为一句缺少格局的反怼,要知道,原本的这波流量,是属于伊利的。


品牌姿态是玩好social营销的核心

与用户打成一片才是“长红”之道


事件到此还未结束,4月16日,在各种声音裹挟之下,雪糕日记也发了个正式的回应:品牌方这样的行为他很不理解。觉得创意不好可以不用,但蹭热度的说法实在令人不舒服。


6d09d120-bed1-46eb-8d43-62552c69356b.png


除了蒙牛,还有蜂花品牌,也看准时机“蹭热度”,虽然冰柜里放洗发水很怪异,但不得不说,这波宣传效果达到了。


e4762693-44f9-4e78-8718-4419c95ab8d2.png


一句话就让伊利白白浪费了免费的流量,反而因不好的发言一下让路人对品牌好感掉光。伊利这波属实可惜,反观另一边的蒙牛,抓住了时机宣传了自家产品。


在各类年轻化社交媒体,诸如B站、微博、抖音等,“打广告费”、“xx打钱”基本都是在玩梗,而不是真正的要让品牌去打钱,毕竟真正商业上是否合作,看的仅是品牌与KOL之间的协商,并不是网友一两句的“起哄”。


玩梗,本身就是网友与品牌之间的双向趣味互动,硬是说蹭热度,这波其实是伊利蹭到了雪糕日记博主的热度,因为这个梗最开始是由他所创作所传播。


去中心化传播时代,企业需要从“品牌本位”思维,转向“用户本位”思维,品牌卖货于用户,更多则应该从消费者层面思考问题,所谓和则共赢,并不是非要做出一个争锋相对。


就如事件中缺少格局的反怼,一方面是“让伊利打广告费"本身仅是一个梗,而在直播间却如此发言,且不说谁蹭谁的热度,光是这样的态度,就让人感觉十分难受,一种大品牌的自豪和傲慢溢满屏幕,实在不妥。


倘若由网友抛来的梗乘机借题发挥,上演一波品牌的自嘲自黑,甚至是干脆直接送上一些小礼品或者新品对雪糕博主表示感谢,那么这一定会是一场双赢的social营销,不仅展现出了品牌格局,消费者对于伊利的好感度同样也会大大提升。


企业文化、格局

是驱动品牌发展的源动力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的便携性让消费者能够更加了解品牌的作风行为,这也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提供了天然的培养皿。


或许品牌作风、文化、价值观并非如此,但企业员工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品牌的“门面”,年轻人更愿意去消费那些值得去消费的品牌,而非端着姿态的企业。


就如2021年河南救灾,业绩远不及李宁安踏等头部体育品牌的鸿星尔克,在捐款上却毫不吝啬,一下拿出的就是5000万物资驰援河南。


58682024-5d33-4d77-8c21-c06c60ffaf64.png


原本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但不巧被网友挖出,本身利润并不充裕的鸿星尔克,这一波野性捐款,瞬间被广大网友逮了个正着。


接下来的淘宝直播间,原本直播人数屈指可数,经历这一事,直播间十万观众、百万观众、到千万观众,不过几小时......犹如脱缰的野马,货架商品被“洗劫一空”。


最让人惊讶的不是网友们的热情,而是鸿星尔克对热情网友的处理方式。因为怕大家冲动消费,主播2句不离理性消费,同时也坦言在价格上不会乘势涨价,该什么价就还是什么价。


换句话说,品牌直播间的KPI不再只是卖货,主播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情商和事件应对能力。


随着鸿星尔克的出圈,成立36年的老牌国货蜂花,因为被传“倒闭”而上了热搜,在与网友的互动中,虽然句句没提“穷”,但处处透露着“穷”。


网友建议蜂花赞助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蜂花回复到:这个要花钱吧!还有网友评论蜂花好用是好用,就是包装有种廉价感,蜂花再次回复:其实我们本来就很廉价。


b8bd59a0-8879-4f9c-81f8-052d387633ec.png

b1e4c450-b866-446c-b773-5c416a667e4a.png


为了自证没有倒闭,蜂花小编“自黑式”澄清,称公司没有广告部门,从来不打广告所以渐渐被遗忘了,连主播也都是车间和研发室来的......


对比之下,鸿星尔克和蜂花并没有什么品牌姿态,即“用户本位”思维,国潮当道,年轻人消费的不再是“面子货”,而是那些真正有良心、身正骨子纯的民族品牌。


直播带货成为时下风口,不单是主播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商和事件应对能力,其源头的品牌文化、立业初衷,才是能否驱动品牌长久发展的源动力。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4A广告网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特斯拉自带话题度。
一位名为“雪糕日记”的拍了条视频是雪糕拟人说话,一句“我浑身奶油香香的”再次带火雪糕小布丁。不久后,伊利官方账号借此再度创作,和网友一起玩梗。正当大家正在开心玩梗的时候,伊利直播间一名播却表示“我们被热度了,我们凭什么给他广告费。”
必看
新的一年,祝大家在工作中少踩坑、少背锅、少出负面,多拿预算、多做项目、多发奖金。
盘点一下本月席卷全网的热点事件,来看看这些品牌都有啥值得刷屏的“骚操作”!
安慕希在近日就拉来了生鲜电商盒马,巧妙地通过内容营销,为新品生姜酸奶带去了流量价值。
钟薛高翻车,到乐视的凡尔赛声明,再到《二舅》的刷屏,品牌营销热闹之余更要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