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图出现“花生上树”,良品铺子连夜道歉
人活久了,没见过母猪上树,却先见到了“花生长在树上”。最近,良品铺子就因这离谱画面受到全网吐槽。
事情是这样的:
有网友发现,在良品铺子一款产品的电商详情页中,出现了花生挂满枝头的诡异画面。

另一张则出现了又像稻田又像玉米地之类的背景,用收割机收花生的画面。

大伙估计都知道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成熟了得把花生从地里拔出来,然后再把果实分离出来,这些图片不管是植株的外观还是采收方式都不符合常识。
看着这些槽点满满的图片,观众表示无语,这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嘛。


正如许多网友推测的,这很显然就是AI跑的图,至于为什么审核的时候没有发现,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但一些不太熟悉AI生图的朋友看了,可能真的会以为这是什么新品种。毕竟现在农业技术也很发达了,经常能在商超还有网上看到一些从来没见过的瓜果蔬菜,这纯粹是误导人。


在图片上面,良品铺子对产品的介绍是“甄选扶余四粒红花生”“充沛的日光&气温平均”,据悉,“扶余四粒红”是吉林省扶余市特产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每颗果内通常有3-4粒果仁而得名,粒度均匀,营养丰富。
然而,图片上面的花生全都是两粒果仁。这说明从作图到审核的人,不仅不熟悉花生的生长特性,甚至连自家的产品概念也不了解。
莫非又是外包的锅?

不过,咱也是不懂,如果产品是甄选扶余四粒红花生的话,那么公司内部总有产地实拍图片之类的吧。连这种图片还要AI生成,看着确实挺敷衍的。

8月27日,良品铺子客服回应称,问题广告图已下架。
8月28日,良品铺子正式道歉,解释称由于工作疏忽误使用了由AI生成的图片素材,导致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讨论,并表示将升级审核机制与管理流程。

对于这份回应,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买账。毕竟连真实的产品图、产地图都不舍得拿来给消费者看,就很好奇零食里面使用的是不是真的扶余四粒红花生作为原料。

当然,检测报告、合格资质这种谅商家也不敢乱P图,只是良品铺子这次把回应的重点落在了宣传素材来源上,而无暇顾及更多关于产品的问题了。
还是回到AI制图的话题上。虽然说现在AI生成图片已经很普遍了,而且对比设计师绘图或者一点点修摄影图,这种方式作图确实成本低、效率高。
不过说到底AI还是缺了很多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如果提示词给得不清楚,或者审核不仔细,任由AI自由发挥,就会诞生很多离谱的东西。
AI生成的小朋友,手指乱飞就像畸形,想表现猫抓的伤口结果却像是刀伤一样平滑。

图源:小红书用户@布林佩奇
机场里面的AI商务女性形象,皮肤油腻发光有种硅胶人的感觉,更吊诡的是长了6根指头,手指之间还粘连在一起,真是怪模怪样。

图源:小红书用户@推石头的林律师
这画面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太抽象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fine
真的,总是看这些丑东西的话,感觉眼睛被污染了。
如果前面的还能归咎为商家想节省人力资源的话,那么有一部分商家则是刻意用AI生成的图片来以假乱真。
像是经常能在网购当中刷到的AI模特图。个个都是又高又瘦又白的AI模特,上身的服饰也是AI生成的,根本不知道衣服实际上的版型和材质是什么样的,简直比那些把扭扭捏捏的模特写真当成上身效果图的网店还要离谱。

还有点外卖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的AI门头,看起来装潢很好,干净敞亮的,下单也觉得很放心,结果很多是自己的门面拿不出手才这样做的

今年上半年,央视曝光了部分直播间在销售“樟树港辣椒种子”时,使用AI生成的虚假辣椒种植视频进行虚假宣传的案例。这些视频中出现了辣椒植株高大、果实排列像玉米棒、农户在深水中采摘辣椒等不符合常理的场景。经湖南湘阴县樟树镇的农技专家证实,视频中的植株、花朵、叶片等都不符合樟树港辣椒的实际特征,属于虚假宣传。

套路真的防不胜防,别说是中老年朋友了,就连我们年轻人,也有可能栽在这些用AI伪造实拍图的陷阱里面。
其实回归现实生活,不论观众如何评判,AIGC的确已经成为商业宣传中不可阻挡的潮流,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很难站在潮水的对立面。不过,AI说到底也只是一项工具而已,关键还是看商家怎么使用它。
像之前麦当劳用AI生成的出土文物,就因为脑洞大开的创意和幽默文案,加上AI生成的视觉效果很吸睛,很好表达了“麦门”的概念,受到了不少好评。

不难发现,其实很多被吐槽的AI生成的商业宣传图,都有一些共性,要么是细节是失真,要么是审美低下,本质是商家把工具便捷性当成了内容敷衍的借口。
从良品铺子这件事情来看,企业使用AI生成图片降本增效,却忽视了对内容的认真审核,不仅引发了舆论风波,还消解了消费者对品牌“甄选优质原料”的信任感,也暴露出企业在营销环节中“重效率、轻品控”的短视。
而当越来越多类似AI假视频、AI假服饰、AI假门头的现象涌现时,消费者就会对AI生成内容产生警惕,破坏市场的信任基础。
在小李看来,品牌在追求营销效率的时候,不能忽视基本常识,否则,“降本增效”可能演变为“降本增笑”,从而损害消费者信心,最终影响品牌形象。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