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新海报没放logo,网友:这要怎么跟甲方开口要钱
相信大家都知道,麦当劳的创意一直都还可以,就经常会出一些新花样。
最近麦当劳就又发挥创意了,出了一组海报,这组海报甚至连logo都没有。。。

这是李奥·贝纳为麦当劳推出的“早餐,美味恰到好处”的广告,为了宣传麦当劳标志性的早餐菜单,在户外张贴了几张简约又大胆的海报。

无需logo,无需解释,光看海报,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什么品牌。

一般来说,在海报这一块,必然是要带品牌logo的,这就有点像行业的潜规则,不带logo别人怎么知道这是哪个品牌呢?另外品牌花钱做广告,这钱不就白花了吗。
但是麦当劳这波着实是有点大胆,麦当劳敢这么做本质上是倚仗了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毕竟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了,就麦当劳的那个黄颜色,估计很多人见到这种黄就会联想到是不是麦当劳。
另外一个就是麦当劳汉堡的标志性,特别是比较经典的吉士堡、麦辣鸡腿堡这种,毕竟广告的很多了,基本看一眼就知道,跟肯德基、华莱士、塔斯汀这种画风根本不一样。

然后这次麦当劳还发布了两段特写的30秒短片,一个是麦满分一个是薯饼,镜头聚焦在麦满分层层叠叠,多汁美味的鸡蛋、牛肉、芝士、薄饼上;薯饼则是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看着很有热气但是又很馋。
这两支特写视频也一样没有品牌logo,就单纯的产品,有点“好产品自己会说话”的那调调,不得不说食物拍的好看一点,是真的能勾起食欲啊。
不过说实在的,麦当劳对创意的接受度还是可以的啊,这种创意要是放国内估计甲方过都过不了,还会觉得乙方在摸鱼,第一反应就是钱花的不值有木有?
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评判机制的差别,有时候好创意就是简单的,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然后深刻的记住这个创意/品牌,那这钱就花的值,而非以乙方有没有做事、有没有加班来评判,因为有时候创意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
而麦当劳的创意不止这么一个,比如之前英国麦当劳的一组夏日极简海报,名为「ICONIC DRIPS」的户外广告系列,出自英国知名广告公司Leo Burnett之手。

海报细腻地捕捉到了炎热天气下,杯子表面挂满细腻水珠的情景,打造了随着气温突然飙升而在杯身凝结起的一层细小的水珠,想要呈现出一种清凉的感觉,不过不少网友说看完感觉更热了。

还有澳大利亚麦当劳也曾发布过一组围绕光线和麦当劳Logo金拱门“M”所创作的平面海报,不得不说这个logo是真的能玩出花。

沙特阿拉伯麦当劳发布的一组名为“Open All Night”的系列海报,则将巨无霸、薯条和麦旋风与夜空中璀璨的星空相结合,呈现出这一系列唯美浪漫的画面。主要是为了宣传麦当劳的24小时营业,另外海报的风格也很符合“恒星之乡”的地域特色。



阿根廷麦当劳发布的一组「Smiles」主题的户外广告,将孩子们掉落门牙后所形成的空洞与麦当劳的“M”标志联系在一起,且每个小孩都是在开怀大笑,脑洞真的很大。


另一方面也是要传递出“只有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才会使得他们露出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主题。

灯光也被玩出新花样过,这一组海报是麦当劳联手创意代理商布达佩斯DDB、影音工作室Gravy为迎接进入匈牙利30周年所推出,在这组海报中,利用了相机的长曝光效果,将布达佩斯汹涌流动的车灯河变成“薯条”和“汉堡”。


也有拿户外广告做文章的,加拿大麦当劳的这一组名为“Follow The Arches”(跟随金拱门)的户外创意。“M”被分解成方向性指示路牌,引导驾驶员按照对应的导向标志找到麦当劳,相比于循规蹈矩的品牌,麦当劳倒是可以让人看见它品牌里的那么一点个性和俏皮。

巴拉圭麦当劳,世界符号日做的创意,仔细放大看里面都是一些符号表情。

都说广告人是戴着镣铐的舞者,现在很多品牌都注重销量、注重效果,时常会弱化创意的重要性,这也就使得市面上的一些广告有了更多的“功利性”。
麦当劳的广告之所以能够经常出圈,某种程度上就是把创意作为第一要素,就好比这次连logo都不放了,好的地方是另辟蹊径,足够大胆激发一种讨论度。
而要说弊端也有,有人也可能分不清麦当劳和肯德基,这种没有任何品牌信息的,很可能也会演变成给他人做了嫁衣。当然,麦当劳的这种“创意狂”风格值得称赞。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