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啤联动黑龙江文旅拍短剧,比霸总文学还上头
家人们,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点开一部短剧,否则你将会和苏秦一样,一边对狗血老套的剧情骂骂咧咧,一边又不知不觉看到了天明。。。
哪怕演员的演技略显浮夸,内容情节也漏洞百出,但短剧这玩意儿就像精神鸦片似的,一个接一个的爽点实在是令人欲罢不能,看了根本停不下来!

虽然每次熬夜刷完都会在心里默默立Flag,发誓再也不看了,但苏秦昨晚又不长记性地打开了一部短剧......万万没想到,这部让我嗑生嗑死的《我在尔滨很嗨皮》,居然是哈尔滨啤酒跟黑龙江文旅携手打造的。

大意了,本来以为是野路子,没想到是正规军(bushi)。

品牌与文旅内容共创
精准吸引目标受众
短剧作为当下热门的内容输出形式,因其节奏轻快、剧情紧凑的特点,能够在黄金五秒钟内快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如今不少大品牌都已经入局短剧赛道,并成功分得流量一杯羹。
比如打响京东短剧开端的《伍折天重生之女帝当“总裁”》,就是以一代女帝武则天穿越到现代作为故事背景,情节则围绕着主角拿下采销员offer、成功入职后叱咤职场来展开,彰显了品牌开辟新赛道的野心。

现下哈尔滨啤酒将目光瞄准短剧赛道,无疑是想乘着流量东风吸引年轻目标受众的关注。同时黑龙江文旅的加入,也为这部短剧注入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从而实现品牌与文旅进行内容共创的营销双赢。
关于剧情方面,这部《我在尔滨很嗨皮》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爱情、创业为故事主线,男主大厂裸辞回哈尔滨过年,女主北上创业来哈尔滨投资,两人因误会结缘,并携手投身当地旅游业。
相较流于俗套的霸总短剧,哈尔滨啤酒的这部短剧不仅有质感而且接地气,贴近年轻人生活与梦想的剧情设定也精准吸引了受众群体。而年轻群体既是文旅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哈尔滨啤酒的重要目标客户。
双方顺应短剧营销与文旅融合的大趋势,凭借差异化的高质量内容,在短时间内成功抓住观众注意力,完成品牌信息及文旅信息的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短剧还融入了言情小说中的经典桥段,让观众看了便忍不住直呼:“我就知道!”
比如不知怎么就缠在了一起的围巾;

再比如假男友、假女友的合约关系;

还比如摔倒必拥抱的情节,对视简直不要太甜了。

经典,实在是太经典了。

以青春视角重构城市形象
产品植入的场景化创新
《我在尔滨很嗨皮》以哈尔滨旅游爆火为故事背景,讲述大厂青年返乡创业、邂逅爱情的故事,并将中央大街、滑雪场、铁锅炖、城市振兴印记等当地元素融入剧情,通过轻松幽默的叙事方式展现“冰城夏都”的活力与温度。

例如主角程滨与“美女小土豆”的互动,既呼应了哈尔滨冬季旅游中“南方小土豆”的昵称文化,又以青春视角重构了城市形象,从而打破传统文旅宣传的刻板印象。

在后续的剧情推进中,哈尔滨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等为这部短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无论是东北美食还是冰雪风光,都令观众心生向往;而在家庭聚餐、外出用餐等场景中,自然穿插其中的哈尔滨啤酒无形中强化了品牌与地域的联系。


观众在沉浸于男女主角爱情故事的同时,又能对哈尔滨啤酒及哈尔滨的独特城市魅力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借此实现文旅与品牌对同一目标受众的精准触达。

此外观众在感受剧中人物情感的同时,也很容易对哈尔滨这座城市和哈尔滨啤酒产生情感认同。
这种情感认同会转化成消费意愿,观众可能因为对短剧的喜爱而选择前往哈尔滨旅游,在旅游过程中自然会选择品尝哈尔滨啤酒;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观众因为对短剧的印象选择购买哈尔滨啤酒。
文旅与品牌通过情感共鸣,实现从认知到消费的转化。

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沉淀
品牌IP与城市精神双向赋能
哈尔滨啤酒作为本土百年品牌,早已成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之一。其悠久历史和独特酿造工艺在剧情中得以体现,不仅宣传品牌旗下的产品信息,更传递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
而品牌选择与黑龙江文旅合作,本质是通过内容共创、场景共生、流量共享,将短剧从单纯的广告载体升级为“城市文化名片与品牌价值载体”,并通过地域情怀这个情感锚点连接品牌与用户,避免营销功利性。

与此同时,剧中角色对家乡的自豪感与哈尔滨啤酒“冰城骄傲”的定位,形成了强烈呼应,以此强化消费者对“哈尔滨=哈啤”的地域认同,并将品牌IP与城市精神进行深度绑定。
总而言之,哈尔滨啤酒与黑龙江文旅在文化层面相互交融、彼此赋能,共同提升品牌价值和当地文旅的文化魅力。
《我在尔滨很嗨皮》这部短剧还为文旅与品牌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未来其他品牌和文旅部门也可以通过内容、文化、传播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协同,结合品牌优势、挖掘地域特色,打造更多精彩的营销案例。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