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年学院」,安踏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点在哪?
在当今的营销界,品牌联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品牌联名、跨界的频繁出现,意味着营销边界模糊化,这也诞生出了各式各样的营销玩法。
在某本杂志采访里,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说道:“把已知的变成未知,以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而品牌联名,就是变相的为消费者创造「新鲜感」的过程。
近日,安踏携手不同潮牌进行了一系列营销活动,结合品牌运动、时尚的调性,间接地将新鲜感带到了线下,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打破营销边界
提升品牌形象
9月13日,安踏官方发布ANTA X Opening Ceremony联名系列,在成都春熙路打造「安踏青年学院」快闪店,携Opening Ceremony联名系列亮相首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安踏官微)
「安踏青年学院」快闪店是专为年轻群体打造的创意平台,店内涵盖OpeningCeremony、可口可乐、STASH等多款联名系列。
从品牌层面上看,Opening Ceremony起初只是开在曼哈顿街边的普通买手店,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分别是卡罗尔•李(CarolLim)和温贝托•梁(Humberto Leon)。
由于对运动的热爱,两位创始人便以“奥运会开幕式”为灵感开设了店铺。「潮流」、「年轻」也就成为了Opening Ceremony的标签。
而安踏作为中国较大的体育用品集团,从之前的漫威、故宫等主流IP跨界合作,到现在的国际合作,品牌始终针对专业化运动这一垂直领域进行产品延伸。
(安踏故宫文创合作)
不难看出,此次安踏与Opening Ceremony的联名合作具有极高的用户契合度,可以说,「安踏青年学院」就是对潮流文化的一次优化升级。
品牌跨界联名营销无非是通过其他品牌、IP亦或是名人的合作产生新品,借助双方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品牌/产品的商业价值。
而「安踏青年学院」便从「潮流」、「年轻」等标签入手,在借助联名对象的影响力的同时,间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固有印象。
制造「新鲜感」
增加产品曝光度
不难看出,「安踏青年学院」是安踏专门为年轻群体打造的线下体验空间,品牌基于自身调性,通过可口可乐、STASH、Opening Ceremony等多方联名的方式,俘获年轻群体。
可以说,在如今跨界联名合作泛滥成灾的时代,品牌没有做过联名,都算得上是一大败笔。
做联名的核心价值在于品牌力的延展,换句话说,就是将已有的事物变成未知的过程,从而制造出一种「新鲜感」,以新的形象呈现在用户面前。
而安踏显然是希望通过联名的方式,与当下年轻人建立沟通,并在营造良好的线下环境的同时,将自身具有个性化的形象传达出去。
与跨界合作相似,联名同样具有刷新品牌形象的作用,就如安踏与故宫的文创合作,就是借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IP,不仅可以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还给顾客制造了耳目一新的惊喜和新鲜感。
在品牌完成「新鲜感」的制造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受众消费引导,无形中点燃用户的消费热情。
另一方面,品牌进行联名活动制造「新鲜感」只是其一,这背后还蕴含着品牌对产品曝光以及制造话题进行传播的营销目的。
品牌亦或是IP之间进行的联名营销,最终的呈现实物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两者优势点的结合,加之以联名对象的流量加持,间接具备了吸引流量的能力。
打造社交货币
构建品牌年轻化标签
一款成功的联名产品,应该获得小部分人的追捧,以及大部分人的谈论,进而利用高关注度这一优势环境,进行品牌的营销打造。
从传播层面上来说,联名制造了品牌的信息增量,使品牌在原本固化的形象下,以一种具有个性的另一形象刺激消费者的心智。
再通过产品创新以及话题制造形成自传播,而基于话题的可讨论性,加之以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口相传,无形中打造了用户之间的「社交货币」。
不仅如此,当用户进入品牌事先营造的快闪店中,一股“异乡风情”就会呈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基于不同元素所产生的前后反差,间接达成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与其说,此次「安踏青年学院」快闪店是品牌与用户之间所建立的良性沟通渠道,不如说是品牌收割年轻受众的营销活动。
随着90、00后的崛起,消费主力逐渐由80后转向新生代群体,换句话说,哪个品牌占领了Z世代,哪个品牌就更具潜力。
对于年轻群体这一块“肥肉”,不乏众多品牌对其进行营销投入。而安踏联名集众多 Z 世代、千禧一族的Opening Ceremony,就是对其流量的抢夺。
不难看出,在当下国潮正热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老牌国货开始进行年轻化转型,品牌联名营销也跟随品牌调性进行潮流化打造。
从营销层面上看,对于运动品牌的受众,如何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就是其品牌年轻化升级的关键之处。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