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欧派要搞个共享爸爸?这脑洞逆天了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共享经济这两年可谓如火如荼,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WIFI、共享充电宝…….甚至还有共享男友的出现,刷新了我们的认知。爱情都可以“共享”,那亲情呢?
这不,家居品牌欧派就脑洞清奇的推出了《共享爸爸》,甚至还有一个slogan,比爸爸更完美的爸爸。
作为家居品牌,欧派为何落脚共享经济?家庭日与“共享爸爸”又有何关系?
共享爸爸,
比爸爸更完美的爸爸
影片一开始,一位男人焦急地在医院陪伴生孩子的妻子,却在另一个男人赶来后离开。这个赶来的男人还向新手父亲说谢谢,难道后者才是孩子的父亲?
接下来广告向我们介绍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这位“新手父亲”正是“共享爸爸”公司的职员威廉。作为共享爸爸公司骨干的他,曾成功扮演两百多个爸爸。除了陪生孩子,从参加熊孩子家长会到陪玩游乐园,他业务覆盖范围广泛。
可以随时无缝切换黑社会老大和软萌暖爸的共享爸爸
是不是很完美?
威廉相信这是份“伟大”的职业。在他看来,“共享爸爸”和其他共享经济一样,都是在合理整合与置换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添彩,能让那些忙于工作的爸爸能专心工作。
直到他发现,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的自己,也将被“共享爸爸”取代了。看到这,是不是赤裸裸的黑色幽默的感觉。
父母一方在家庭关系中显著缺位,就是最近流行的“丧偶式育儿”。影片中,爸爸们因为忙于工作,总是“不在”:孩子上学需要父母陪同面试,爸爸出差不能来;孩子参加运动会,爸爸太忙没时间看;孩子被校园暴力,爸爸没时间沟通没精力管……
忙于工作的人被共享爸爸取代,而忙于共享爸爸工作的人,同样会被其他共享爸爸取代。
对此,欧派家居的回答是:“在这个时代什么都能共享,但对家人的爱,只能定制。”
这正是欧派家居的品牌理念与核心卖点。作为家居品牌,欧派看似落脚共享经济,实际还是在聊家庭和情感关系。
借势共享经济,
洞察痛点引起共鸣
精准洞察真实痛点,引起消费者强烈共鸣
最近很流行的“丧偶式育儿”,就是反映了爸爸在亲子关系中的缺失,也是社会的真实矛盾所在,爸爸们忙于工作,没时间或者是不知道怎么陪孩子。欧派深刻洞察了这一社会现象,打造了一个虚构的“共享爸爸”故事题材,用冷幽默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还是呼吁爸爸们多花点时间在家庭上。虽然共享爸爸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反映的社会现实是真实的,能够引发消费者的真情实感。
今年是欧派爱家计划第六年,今年欧派的广告片不单单是像以往一样解释现象,而是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虽然这个解决方案并不是认真的,但反映的社会问题却是真的。通过爸爸三部曲,反复强调的就是,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共享,但是对家人的爱不能共享,只能定制,从而引出了欧派的广告诉求。
借势热点经济,用社交货币吸引年轻消费者分享
共享经济是近些年来的热点经济,欧派此次故意借势火热的共享经济,创造性的提出共享爸爸这一做法,此前共享男友等话题原本就引起社会热议,共享爸爸更是能激发大家的好奇心,极具创意,在国际家庭日众多品牌会煽情的时候,打破套路,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共享爸爸荒唐的故事外表背后,内核其实切中了今天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中的一个深切的矛盾,那就是工作和育儿甚至家庭难分难解的矛盾,精准把握了社会的问题,能够用真实痛点触动消费者的核心情感。进而成为消费者与他人交流时的一种社交货币。
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关注度的提升
此次欧派的共享爸爸活动,其实从发布到引爆仅仅几小时,欧派在线上以共享爸爸为主线引爆点,线上线下联动双向操作引爆。
线下还贴心的开发了“共享爸爸玩偶”扩大项目的影响力,持续收割流量和注意力。
借助这款虚拟产品,欧派在广告片里投射出的,是当代城市中产家庭中所常见的一种现象——爸爸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家人。
“共享爸爸”背后的“丧偶式育儿”问题,是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的长期痛点。而共享经济这一大火的商业模式与“爸爸”这一重要角色结合的矛盾感,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广告顺势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这样的敏感议题一经发布便引起关注。舆论之下,基于小程序等虚拟产品的互动更是以其真实操作的使用感“骗”到了很多人,进一步推动了此次营销活动的影响力。
在对“定制”这一核心卖点的体现上,欧派一向脑洞颇大。过去两年的中秋节,欧派曾推出狼人故事系列,用狼人对家居的独特需求引出欧派的定制服务。而这次的家庭日营销,则是通过“共享爸爸”这种形式,把家人间独一无二的情感与品牌的定制特色联系起来,就像爱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每一个家也都需要私人订制,同时强调品牌基于顾客需求服务的情感价值。
继去年《我的爸爸是机器人》视频引起强烈的反响和讨论,今年的《共享爸爸》持续从爸爸视角出发,充分挖掘运用“爸爸”形象,对中产家庭的核心冲突——工作与家庭的矛盾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解决方案。
欧派的长期IP打造之路:
爸爸三部曲
近年来,国内家居行业虽发展迅速,但增速明显下降,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些品牌难免面临着市场和同行的双重压力,不得不突破创新,以改善自身在市场的生存环境。
而在许多品牌营收下滑之际,欧派作为家居行业中发展较为稳当的大品牌之一,却能逆势而上取得不错成绩,2018年品牌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在家居行业中的表现仍相当好,这与欧派几年来在品牌升级和营销策略上的努力分不开联系。
欧派的高明之处除了做家居定制以外,还在于懂得如何与消费者沟通。
自2014年,基于“有家有爱”的品牌文化,欧派启动关注困境家庭和家庭亚健康的非单一形式的公益整合计划——爱家计划。无论是携手孙俪、周冬雨、濮存昕、黄菡等明星发起“为爱关机一小时”、“唤爱回家”等活动,以及2018年,欧派于515国际家庭日上线的《我的爸爸是机器人》震撼视频,还是此次一脉相承推出的《共享爸爸》短片,都是以当今社会“家庭与工作”存在的激烈冲突为切入点,由爱家主张进行深入延展,从情感方面引起消费者共鸣。消费者自然也就轻松地接受了品牌传播的新概念,增强了品牌粘性。
不同的是,过去 5 年的爱家计划都是围绕着家和爱进行了不同的创意阐述和表现,停留在提出问题揭示现象,但没实际解决方案。而经过5年的探索,今年的爱家计划给出解决方案——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可以共享,但对家人的爱,你只能定制。最终还是回到了欧派品牌的最大卖点:私人订制。
这也意味着,除了持续深挖“有家有爱”品牌理念提升品牌美誉度外,欧派也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上,寻找一个高度概括欧派整体品牌的传播爆破点——“每个家都值得独一无二的定制”。 以用户为核心,为每个人、每个家庭定制他们想要的全品类家居,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个性爱好的不同定制最贴合他们的独特生活空间,进而从定制产品上升到定制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的层面。
欧派的“爱家计划”做到第六年,没有变着花样给品牌加入其他概念,而是用匠心把同一个件事做深、做透让消费者记住是谁做的。在515爱家计划项目中,欧派持续打造了“爸爸三部曲”品牌IP。通过长期形象的塑造,迅速在受众心理建立起品牌认知识别系统,将品牌角色牢牢锲入消费者脑海里,同时提升了品牌的好感度。
这样持续多年打造同一个IP,虽然付出的成本是不小的,但获得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欧派的 “爱家”等富有社会责任的理念,通过传播做得很深入人心了。而今年持续以爸爸为视角,挖掘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启发受众,“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可以共享,但对家人的爱,你只能定制。”这既是公益话题,也是品牌的价值观主张,很好的实现了公益营销和品牌营销的完美结合。
品牌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潜移默化地把品牌调性印在受众心里,而这个潜移默化一定要有辨识性、记忆性。欧派家居通过《共享爸爸》这个爆火的公益举动倡导新一轮爱家主张,将“有家有爱”的品牌主张植入消费者脑海中,父爱只能定制,每一个家也需要专属定制。 有家有爱有欧派,只有满满的温情和感动。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