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T台搬进颐和园:品牌中国化的高级玩法!
近两年国潮的盛行让所有中国品牌都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成为新一代的国潮领军人物。
而对于外国品牌来说,他们早就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时尚潮流与中国文化和元素相结合,成为受中国人喜爱的品牌。
无论是国潮还是外国品牌中国化,本质都是时尚潮流的内容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但是国产品牌追求时尚潮流简单,外国品牌想要弄懂中国文化可是困难重重。
华伦天奴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级定制奢侈品牌,对于中国文化一直情有独钟,早在50年前的产品设计中就有中国元素出现,品牌创始人华伦天奴•格拉瓦尼同样是中国文化的粉丝。
(本文图片来自于品牌官微、官网)
每年华伦天奴都会策划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在今年,更是把春季高定时装秀搬进了颐和园里,上演了一次时尚潮流与中国文化的激情碰撞!
明星+匠人
全面演绎追梦拾光
华伦天奴这次春季的高定时装秀的目的是为推出Daydream限定系列产品,他们为这个系列的推广想出了一个美妙的中文主题“追梦拾光”,并邀请了4位不同领域的追梦明星,来讲述他们曾经邂逅梦想的瞬间,以及在他们眼里的高定精神代表着什么。
蒋方舟说:Daydream就是日常生活当中,你忽然闪现的那些瞬间。
瞿广慈说:当你不断地在追梦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创造。
姜思达说:高定精神,就是把那些灵魂变得能被看见,能被触摸到,能被穿在身上,在这个世界上闪耀扬威。
王佩瑜说:角儿的表演是高定的,它经过了时间的淬炼,变成高定。
有调性的视频配合出色的文案,再加上四位创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极大的激发了消费者对于这次高定时装秀的兴趣。
而通过这四位不同领域创作者对于梦想和高定的理解,也让消费者了解到这一系列产品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能精确感受到品牌的核心精神。
如果说四位创作人讲述的梦想和高定精神比较抽象,那么来自于华伦天奴工匠们的讲述就显得更加真实、接地气。
通过分享这些工匠们的故事以及大秀开始前紧张但精细的准备,让消费者了解到高定精神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完成一件高级定制作品的艰辛。
以明星、匠人多个维度来讲述梦想、讲述高定精神。抽象+真实给用户来带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也同时更完美的展现出品牌的精神内涵,将这次高定时装秀的关注度拉升到顶点。
在大秀结束后,华伦天奴还联合时尚杂志Vogue、ELLE,通过明星海报、微博视频的形式持续发声,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带动粉丝群体关注,再通过粉丝群体进一步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范围。
截止目前,华伦天奴这次活动的微博话题#ValentinoDaydream#的阅读量已经超过2亿次,讨论数量也超过230万,无疑是一次完美的奢侈品牌营销教科书。
颐和园X高定秀
时尚与文化的巧妙结合
华伦天奴确定这次高级定制时装秀的场地为颐和园,是华伦天奴这次品牌营销活动获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消费者以及各界媒体对于这次大秀的期待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首先,消费者可能没听说过华伦天奴,但是一定听过颐和园。颐和园作为中国人民熟悉的历史名胜景点,本身具有一定的话题性和影响力,让这次大秀的影响范围和人群都扩大了数倍,形成破圈效应!
其次,颐和园本身带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高定时装秀的时尚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在颐和园要办一场时装秀,单单听起来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提升他们对于这次活动的兴趣。
最后,颐和园最初的功能其实是为皇帝提供一处夏日休闲游玩的场地,本身就带有娱乐休闲的属性。从这个方面看,又和华伦天奴这样有高级感、潮流性的品牌相契合。
华伦天奴这次将时装秀放在了颐和园,不仅仅提升了消费者与媒体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品牌。同时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及熟悉,也让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好感度提升了一截。
外国品牌的中国化套路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时尚的接受能力也随之提高了。中国已经成为时尚潮流产品最大的市场之一,所以外国品牌如何讨好中国的消费者是一个难题。
想要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其实关键在于外国品牌能否入乡随俗,是否足够了解中国的文化,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对于中国的重视和尊重。
外国品牌想要做到这一点,大致有两种方式:融合或借势。
融合指的是品牌在产品设计,融入中国的文化或传统元素,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时尚潮流产品,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较为复杂多元,所以品牌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导致中国风的产品很少有受欢迎的,Nike推出的Air Force 1的中国限定款是为数不多的成功产品。
借势指的是品牌在营销传播的过程中,借助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人、事物、场景来帮助品牌吸引中国的消费者,也同时体现出品牌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
除了这次华伦天奴的颐和园高定秀之外,2007年FENDI进入中国时在长城的史诗大秀也同样收获了大量国人的关注。
总结:国潮的盛行让国外品牌的危机感越来越重,所以品牌中国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都要建立在足够了解和足够尊重中国文化的基础上。
千万不要像去年D&G拍摄的广告片那样,不尊重中国文化,就会永远失去在中国的立足之地!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