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吃排骨,女人吃年糕”,盒马文案蹭《繁花》热度翻车
这年头,品牌做女性营销就如在针尖上行走。
这其中更多的需要去考虑到底线和雷区。
从大局上来说。
品牌需要养成一种对于时下大众意识和趋势的洞察。
这不,盒马在之前以幽默有趣的文案多次出圈。
近日,“风趣”的盒马文案却翻车了。
与其说是翻车,更多是引起了女性用户的争议。
“男人吃排骨,女人吃年糕”
盒马文案蹭《繁花》热度引争议
缘起盒马工坊排骨年糕包装文案。
“男人吃排骨,女人吃年糕,各取所爱”,被不少网友吐槽。
单看这句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妥。
如果是为了纠结“排骨”和“年糕”哪个好。
那实在有点没必要。
这句话在表面上其实和“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相同。
非要纠结女人才应该吃排骨,男人去吃年糕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打拳。
就好像在纠结“独木桥要比阳光道好,独木桥才是我的”一样。
这句文案的核心问题在于借势没借全,以及强行区分了男女。
该文案灵感来源于大热剧《繁花》。
此前,剧集的大爆发吸引了不少品牌赞助。
根据官博数据,繁花总共吸引超过40个广告主。
包括百事中国、万家乐、雅诗兰黛、阿玛尼等大品牌。
除了“正规军”的剧中植入,不少品牌也纷纷“场外借势”。
本质上就是借势热播,吸引流量的过程。
而盒马也看中了其中的流量,试图通过玩梗吸引网友注意。
《繁花》中有一出圈台词: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
剧中的汪小姐和宝总,曾经喜欢一起吃排骨年糕。
而当两人一拍两散之后,对白用 “从此想,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总结二人的关系。
如果这句文案换成“我吃排骨,你吃年糕,各取所爱”,这实际上就不会有争议。
加上了男人和女人,就有了些许对立的味道。
更何况盒马的文案已改掉了剧中的“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
造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状况。
而在评论区内,也引来了网友们的各种“泄愤”:
文案翻车的品牌,不占少数
盒马文案的关键问题在于涉及到了性别。
这其实也是女性营销难做的症结所在。
一方面是这一群体的敏感性。
另一方面也是品牌在营销上的底线掌握模糊。
早在之前,茶颜悦色也在文案上翻过车。
在茶颜悦色的马克杯上,有这样一段广告词——
来茶颜悦色的美女很多,如果你碰巧认识了一个,你可以小声告诉我们的小伙伴:我捡了一个篓子。
这段文字被网友认为有物化女性、不尊重女性之嫌。
“捡篓子”就是占便宜,外地人不懂,长沙人都懂。
但再仔细品品这段文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这是把邂逅美女形容成到茶颜悦色捡便宜。
把女性当卖点,怎么解释都不妥。
不止如此,也有网友扒出茶包上印有“官人我要”的字样。
茶颜悦色的原本目的可能是想扮演出幽默风趣的“老司机”形象。
但这本质是一种低俗营销,通过打两性关系的擦边球去当做创意。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并不会让人觉得品牌“幽默”。
茶颜悦色的主营业务还是卖奶茶。
不同于类似杜蕾斯这样的两性用品,那么做出这种创意可能大众接受度会高。
但其实连“老司机”杜蕾斯,也有时常翻车的案例。
还有去年的keep文案。
说实话我觉得品牌应该是万万没想到这样也能翻车。
有网友po出了一则社交媒体上刷到的keep奖牌的文案宣传:
“这么可爱的奖牌,确定不要?反正都是男朋友给跑!”
这里品牌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即便你不想跑,也可以让男朋友跑,再把奖牌送你。
这种如果细究之下就会有歧义了。
直接就忽略了那些自己跑的女性群体的成绩。
直接引来了一众女网友的怒火。
品牌玩梗更需甄别
规避存在争议的网络梗
女性营销关键在于这一群体的敏感性,品牌在做营销上,要么强调多元化,要么就干脆规避这一话题,反而是正确的选择。
之所以会有如此现状,本质是女性群体的不统一性,强调独立是好的,但这一群体更多实际上是人格独立,经济依附。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独立,而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既要还要。
我相信肯定是有那种真正的独立,无论是经济、人格,还是大小事务,都可以独立自主完成的女性,但这个数量一定不多,多的是口头上说的独立,行动上却独立不来的人。
这也就造成了这种话题的敏感性,就如盒马此次的文案:“男人吃排骨,女人吃年糕,各取所爱”,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大碍,但要深究细品,那就感觉有点不对。
这也给各大品牌一个提醒,用梗需小心注意,需要学会甄别分析网络热词,规避存在争议的网络梗,别再次发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