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服装行业怎么办?
这个春节因为疫情的严峻,好像变得异常寒冷。为了防控疫情大家足不出户,不仅是对自我身心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于各行各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经济冲击。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正在遭受的巨大的考验,首当其冲的就是期待依靠春节期间高流量来大赚一笔的餐饮行业和旅游行业。餐饮行业巨头西贝莜面村的创始人贾国龙就表示按照西贝现在的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更不要说其他的小品牌,小企业了。
在这场所有人都要面对的灾难中,没有一个行业可以独善其身。而原本近几年就在走下坡路的服装行业面对疫情是否雪上加霜,当下和未来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疫情之下,服装行业面对的主要困难
第一点,和大部分餐饮行业相同,服装行业在疫情之中的第一个巨大困难就是租金和工资。这一点受到冲击最严重的就是拥有线下实体店铺的品牌。
虽然现在电商平台已经成熟,但绝大多数服装行业品牌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线下实体店铺。而在疫情面前,很多品牌纷纷宣布在人流密集的省市暂时闭店,而即使是已经正常营业的店铺,现如今一天的客流量也比平时淡季的工作日少很多。
收入微乎其微,而面对高昂的租金以及正常的员工工资,许多品牌和企业并不能支撑多久。即使是许多省市出台了帮助中小企业面对难关的政策、商场免除一部分租金,但也都只是杯水车薪。
第二点,就是疫情期间交易停滞导致的库存积压。这一点对于无论是线上线下的服装品牌来说,都是一个令他们损失惨重的问题。
对于服装行业来说,虽然没有旅游业和餐饮业那么强的假日经济,但春节终归是消费者一年之中购物欲最为强盛,消费能力也最顶级的时段。错过了这个时间段,无论是线上线下的购物成交都会大幅度下滑。
而服装行业另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季节性经济。春夏秋冬每个季节上新的服饰都不相同。目前正值春季服装销售的高潮,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服装行业的销售节奏。
这很可能导致春季的服装滞销,堆积成库存货。原本赚钱的产品变成了赔钱货,等到换季的时候,绝大多数品牌也只能低价出售来止损。
无法处理库存很可能导致企业或品牌的资金链断裂,最终不得不从这个行业淡出,相比于租金和工资来说,产品砸在手里才是最致命的。
疫情给服装行业带来的警示
2018、2019对于服装行业来讲已经算是经历了寒冬,即使是没有疫情的考验。我们也能时常听到一些我们熟悉的国内外品牌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消息。
疫情的严峻考验,其实也是给服装行业的所有品牌一个警示,找出来在现在模式下品牌们的不足以及不合理性。
首先,国内的大多数服装品牌都没有足够的品牌力。无论是亲民的品牌还是高端的品牌,很难有一个品牌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像前一段时间关闭大量店铺的拉夏贝尔,和爆出澳洲公司破产的真维斯都存在这个问题。没有强大的品牌力意味着可替代品极多,没有忠实的粉丝,一旦产品力稍有落后,就会面对巨大的困难。
有人曾经说过,即使是可口可乐公司倒闭,但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存在,就一定能东山再起。这就是伟大品牌的力量,而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强大的品牌力会让消费者将品牌与某一品类产生强链接。
比如说想到简单、质量不错、性价比高的品牌就会想到优衣库,对于北美的消费者而言,提及户外运动品牌就会想到巴塔哥尼亚。而中国的服装品牌需要做的就是这样,提及“国潮”就想到的李宁已经先行一步。
当品牌力强盛的时候,即使有不可预计的困难时,忠实的粉丝也不会坐视品牌消亡。
其次,面对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审美的提升,符合现代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更为重要。颜值即正义,不仅适用于人,同样适用于衣服。
国内大多数服装品牌依旧是走量,用差不多的设计加上有吸引力的价格来在市场中分得一块。但是品牌最忌讳的就是可替代性,独一无二才能成为更受欢迎的品牌。
李宁带动的“国潮”不止一次的证明了,中国品牌是可以做出来非常棒的服装、鞋子。而有着“国潮”这个概念为李宁带来的不仅仅是品牌力,更是产品的溢价能力。
当品牌将重心放在提升产品力而不是打价格战的时候,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凤凰涅槃。
最后,就是线上线下布局的比例。10年前大多数品牌迅速成长的原因就是疯狂扩张带来的好处,而10年后很多品牌大量关店也证明了线下成本给品牌带来的沉重负担。
这也是疫情带来的警醒中最直观的一点,线下过于沉重的布局会导致品牌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每月固定成本的支出让品牌不得不背负上极大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服装行业到底该如何应对?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服装行业涉及众多,所以这次我们就粗略的分为大企业和小品牌,来给出相对于的举措。
对于大品牌而言,现如今需要做的就是像“波司登捐助3亿羽绒服”这样,利用自身的产品特性,展示出企业在国难面前的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
而在疫情过去之后,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通过提升产品的设计和颜值,来强化品牌力,从而收货一批忠实的粉丝,打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强关联。
二是选择轻线下,重线上的新零售布局,将线下实体店打造成为展示的平台,把真正的成交放在线上平台来,减少运营成本,提升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对于小品牌或者个体从业者而言,目前的应对方式只能是借助政府或商场的有利政策,来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小品牌或者个体从业者,与用户的链接大部分都是通过实体店铺,一旦有不可抗力的事件发生,就会瞬间切断收入来源。
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则是需要拓展与消费者链接的多渠道,比如建立社交渠道的粉丝圈,或是用直播带货的形式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如何,寒冬终会过去,每个行业的春天也会到来,无非时间长短而已。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