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放话,华与华要玩完了
距离西贝预制菜风波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随着西贝对外调改门店、下调菜品价格,对内全员调薪等举措生效,企业风波渐渐平息。
没想到,由于近日西贝品牌顾问、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的一条博文,再度将西贝推向话题中心,还让罗永浩与华杉的旧怨彻底爆发。
接下来,一起回顾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
罗永浩三连问怒怼华杉
不公开道歉就业内消失
昨日,西贝品牌顾问、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发文称,“西贝是中国餐饮业的天花板,无论对顾客还是对员工,都是诚心诚意做到极致。被诱入黑白颠倒的网络罗刹国,被人算计。西贝坚持自己的华夏子弟精神,不苟且偷生,凭仁义立世。”
不置可否,在罗永浩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所引发的系列连锁反应中,西贝的确身体力行地回应了大众关切的焦点。但对于绝大多数崇尚餐饮业“现炒现做”“物美价廉”的消费者而言,将此前深陷预制菜质疑的西贝奉为“天花板”,实在有些牵强。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中,蒲松龄用黑白颠倒的罗刹国讽刺当时社会贪慕虚荣、是非不分的乱象,而“罗”字又刚好与罗永浩的姓氏重合,加上此前华杉就曾在力挺西贝的言论中指代罗永浩是“网络黑嘴”,两人早已结下梁子,这番言论自然而然被解读为暗指罗永浩以及支持其立场的人,是在“算计”西贝。
对此,今天凌晨罗永浩直接转发该微博抛出三连问:“谁诱的?谁算计了?你想干什么?你要是说不清楚,我就公布录音了”。

这条隔空对垒的微博很快引发网络热议,不少评论直指华与华公关骚操作,有人调侃“西贝杀手--<华与华>”,还有网友质疑华与华是想制造一些危机让西贝接着续费。联系到此前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与罗永浩在微博大战三百回合,华杉发博鼓动贾国龙硬刚罗永浩,网友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面对持续发酵的舆论,罗永浩再度发文,其中明确表示“西贝正在整改,这次跟西贝无关,是我和华杉之间的事情”,并给华杉下了最后通牒:“今天下午六点之前,如果华杉没有在微博公开道歉,未来中国的市场公关行业应该不会有人再记得华与华了,只记得罗与华”,还补充说自己已经买了华与华的全集,要给被忽悠的“中国土老板们”上营销防诈课。

这下子,估计华杉也坐不住了,已经在微博开启了“一键防护”功能,限制用户关注和评论。

可以看到,这场闹剧的核心,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品牌顾问与公众人物之间的纷争。华杉曾经透露,华与华为西贝服务十年,拿了六千多万的咨询费,外界曾有不少声音质疑西贝这钱花得值不值。现在很多网友也是在吃瓜当中,罗永浩说的录音是啥,他要怎么给“土老板们”上课,而华杉又会如何回应?
节外生枝还是移花接木
华与华成了舍身成仁的博爱家?
从西贝目前的境况来看,经过长达月余的预制菜风波后,品牌元气大伤。10月以来,西贝全国累计闭店近10家,闭店理由多位门店发展规划调整或铺面到期,但也有分析师指出,这与风波带来的门店客户流失及亏损有关。此外,西贝也面临如何维护中产家庭客群等诸多问题。
想要修复消费者信任,品牌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负面残留内容、增加正面曝光,同时用实际行动维护内外关系。
华与华作为西贝长期合作的品牌顾问,不可能不懂这种基本逻辑,但依然选择在公共场合发表对当事人具有挑衅意味的表达,于是围观群众们忍不住调侃,华与华这是在“引火烧身”啊,把自己推上风口,西贝就免受其害了。

难道说,熟读《孙子兵法》的华杉,对“贾老板”这位大主顾是“真仁义”?事情的发展真是越来越精彩了。
尽管网友们只是在开玩笑,但现在也能看到,其实单单针对这次的讨论,网友们所质疑的,大多已经不是西贝本身,而是揶揄西贝“眼光不行”,找了个“越帮越忙”的品牌顾问,在戏谑调侃中体现出对西贝的共情。

咨询公司如何面对公关危机?
事情越来越有看点
在上一次同罗永浩的口角中,华杉选择了私下道歉,当时罗永浩表示“这件事可以过去了”。

这次不同的是,罗永浩要求华杉在微博公开道歉。于是很多吃瓜网友也是好奇心上涌,作为业内知名的品牌咨询公司,华与华会如何解除公关危机?

据悉,自2013年合作以来,华与华为西贝打造了“I ❤ 莜”超级符号以破解品牌传播痛点,提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产品策略,并推动菜品从100余道精简至44道;针对儿童餐饮市场空白,又为西贝创造“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传播口号与围兜超级符号,还设计产品开发罗盘,从多维度规范儿童餐的研发流程。

在业内,华与华的风评也处在两极分化的特殊位置。
定位系等同行常对其抱有不屑态度,认为其核心的“超级符号”理论偏向表层营销包装,缺乏深层战略支撑,设计风格也因追求高识别度而常被诟病“土味”“缺乏审美”,部分案例还曾陷入与其他品牌设计的相似争议,被调侃为“套路化复制”而非定制化创新,甚至被视作下沉市场品牌的营销选择,难登大雅之堂。

上图左半部分截取自华与华设计的“雪海梅乡”LOGO,右半部分截取自日本食品企业“不二家”LOGO,
图据社交平台
但在这种鄙视心理之外,同行又不得不佩服其在商业上的强悍表现,敢于公开叫板挑战定位理论,靠自有理论体系争夺市场话语权。尤其在广告行业普遍被“垫钱、比稿”等潜规则困扰,广告人为(疑似)“白嫖创意”的比稿而苦苦奔波时,华与华却坚持“不比稿、不投标”,靠全年全案订阅制服务收取高额咨询费,而且的确打造了以雪王为代表的国民级案例,同行既羡慕又鄙夷。

习惯于“指点迷津”的华与华,这次自己陷入了危机公关的被动状态,华杉到底会如何回应呢?李奥与大家一起坐等吃瓜。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