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喝出塑料袋,茉莉奶白连夜公关
近年来,现制茶饮行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边是加盟速度高歌猛进,一边是食安问题接连不断。不断扩充的奶茶“异物”类型,让消费者在真香和真脏之间反复横跳。最近,又有知名奶茶品牌被曝喝出“异物”,让喜欢这一品牌饮品的粉丝们捏了把汗。
事情是这样的:
近日,有网友爆料,在茉莉奶白的奶茶里面发现了塑料袋。

图源:小红书用户
网友拍摄的视频完整记录了事件的经过,视频显示,杯子原先只是插了根吸管在上面,几乎完全是密封的,网友撕开封口以后从里面掏出了一个完整的塑料袋,袋子上还有茉莉奶白的标签。

图源:小红书用户
这件事情也让其他网友们议论纷纷,到底是眼神儿多不好,才会在倒奶茶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这个塑料袋,还把杯子封了口。

图源:小红书用户
也有网友现身说法,从自己做奶茶的经历,推测茉莉奶白奶茶杯子里面有塑料的原因,可能是员工操作不规范,把奶茶杯的包装袋顺手放到杯子里然后一直没有注意到。不少网友也对这一说法表达了认同。

图源:小红书用户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不管是店员有心还是无意,在奶茶里发现这么大一个塑料袋还是挺膈应人的。
好在茉莉奶白那边的处理态度比较积极,门店赔偿了这名消费者一定金额,还承诺后续会给顾客一个交代。
在昨天,也就是3月23日晚上,茉莉奶白品牌官方发布了致歉声明,声明称经调取监控记录、复盘操作流程并与涉事门店逐一沟通,此次问题源于门店在操作流程中的疏忽,导致异物未能被及时发现。并表示目前已对涉事门店进行闭店整改处理。

图源:微博@茉莉奶白MollyTea
由于回应的比较及时,道歉态度也比较端正,加上塑料袋这种异物,尽管出现在奶茶里面比较离谱,但生活中很常见,公告发布以后,负面舆情也没有进一步扩大化。

图源:微博用户
当然,也有网友对这份道歉声明表示不满,认为声明主体正文首行不缩进,而且不盖公章,显得不够专业。


图源:微博用户
类似落款、公章使用这类问题,算是行业默认的标准化约定了,不过,现在很多企业在社交媒体等非正式平台发布声明时,都选择了简化流程。面对此类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品牌的处理态度是其一,但大家买不买账,也会“看品牌下菜碟”。
类似喝奶茶发现有异物这种事情的爆料很多。
就在去年,某奶茶品牌被网络发帖投诉饮品中有血痰,该消费者表示,异物在显微镜检测下显示含红细胞,后续市监局介入,经多方查证,门店全体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均全程佩戴口罩,不存在违规操作,且投诉人未能提供异物样本,这一事件就此画上句点。
没有证据表明该品牌饮品中含有黏液血痰,不过这样的爆料却直接影响到了品牌形象,如果是部分投诉人为了讹诈门店有意为之,那么这的确是一种很恶毒的“黑公关”手段,会直接对消费者造成心理隔阂。
同样也是去年,某奶茶龙头品牌被曝在饮品中喝出干燥剂,对此,涉事门店承认“忙中出错未取出干燥剂”,同时承诺赔偿当事人相应的医药费和误工费,后官方客服回应称:是店员操作不当所致,对于涉事门店责令停业一天。

同时,该奶茶品牌还被爆出过员工在水池洗脚、苍蝇乱飞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不过,与很多奶茶品牌面临同类事件消费者都会义愤填膺的情况不同的是,该品牌一直在“翻车”,一直不掉粉。
奶茶“喝出异物”很常见,但最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且得到了品牌方公开道歉的事件要少很多。
消费者个人投诉食品安全问题,责任认定困难,商家往往以“开封后无法溯源”为由撇清责任,消费者在没有得到满意的赔偿时则会认为商家没担当。
茶饮界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也合理,但恶意投诉、敲诈的行为同样屡见不鲜,属于是,双方都有各自的立场和理由。
在此类事件中,部分品牌由于拥有较高的国民度,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也有“抗压体质”,能够收获较高的消费者容忍度,拥有另类公关优势,但对于多数品牌而言,积极的处理态度才是平复舆情的关键。
就像这次茉莉奶白吃出塑料的事件,总的来说,危机响应速度较快,而且愿意主动承担责任,有效避免了舆情发酵。不过也暴露了出自媒体时代,品牌在标准化流程上的不足。
食品安全无小事,在加盟模式下,食安问题近乎防不胜防,但品牌的价值恰恰体现在,用完善的运营管理支持体系,系统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把偶发性事件的破坏力降到最低。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