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新年大片出街,幸福感溢出屏幕
随着年终岁末的脚步渐近,整个社会仿佛被一层温暖而喜悦的氛围所笼罩。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各大品牌纷纷抓住这一契机,借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新年营销活动,以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信银行也不例外,在最近就打造了一支走心广告,可以说是把幸福给具象化了,在片子背后,实际上是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
中信银行新年广告
把幸福具象化了
成功的营销策略不仅需要贴合时令特点,更需要有独特的创意作为支撑。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只有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创意,才能在众多的声音中吸引到目标受众的目光,进而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品牌的深度认同。
中信银行深谙此道,在这一年末之际推出了一支别具一格的新年广告——《幸福写在脸上》。广告没有选择华丽的视觉效果或宏大的叙事结构,而是回归到了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上,去表现一种“幸福”。
影片将生活中那些细腻动人的场景一一呈现。从妈妈和女儿玩耍,到餐馆食客与老板打招呼,再到中信银行工作人员为顾客服务,镜头着力展现这些幸福时刻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和弯弯的眼睛......

既展示了幸福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体现,也将幸福与中信银行的服务相关联,以此暗示中信银行不仅关注客户的财富增长,更注重在服务过程中带给客户温暖、幸福的感受。
而结尾的文案则是建立了情节和品牌的相关性,“2025 我信,幸福就写在我们脸上。”巧妙地引出中信银行的品牌名称、新年祝福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融合在一起。

这种基于真实生活体验的创作手法,使得广告既贴近大众又高于日常。从营销层面上说,品牌本质是通过情感化语言和场景,去赋予品牌暖心滤镜。
以真实感俘获人心
制造强大感染力
在这个人人都在寻找归属感和社会连接的时代,中信银行通过这支广告成功地搭建起了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让每一个观看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深处的暖意,这无疑是对品牌建设一种智慧的投资。
其高明之处就在于所呈现的一种“真实感”,里面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是一种洋溢幸福的笑,作为观众往往能够感受到这种很强的笑容感染力。

特别是各种场景、画面、文案,更加深化了这么一个表现力,让影片中的人物所拥有的“幸福感”呼之欲出。这种暖心的氛围构建,其实在市面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这种金融品牌。
早在之前,招商银行信用卡迎来了发卡20周年之际,品牌就曾以信任为主题拍摄了一支宣传片「信任的20年」。
短片以倒叙的拍摄手法,复古的镜头画面,以第一位持卡人「李雷」的生活轨迹,讲述了招商银行信用卡的服务更新与功能迭代。
从首推7 x 24小时客户服务、首推分期免期付款到掌上生活App的问世和焕新。沿着时间线发展点出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生活在不断变化,唯有「信任一直不变」。
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一种暖心体感的构建,这本质上是品牌想让用户感受到的“气质”,或者说是一种人格化形象,以此作为圈粉用户的核心点。
构建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学场景
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写在脸上》是中信银行对其品牌价值观的一次诠释,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与情感共鸣的策略,将品牌的商业目的与公众的情感需求进行了无缝对接。
它以一种近乎诗性的语言和视觉表达,将幸福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而构建了一个既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学场景。

尤其是其中所展示的真实而普遍的生活片段,有效地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家庭、友谊和社会关系的美好向往,进而提升了品牌的好感度与忠诚度。
另外,这一广告骄傲巧妙地利用了社会符号学,将“笑”作为核心元素,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未来的乐观预期。
这不仅符合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稳定和谐生活的追求,也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和万事兴”的价值取向,成为引起广泛共鸣的“利器”,增强了其传播效果。
而片尾文案“2025 我信,幸福就写在我们脸上”,既是对新年的祝福,也是对未来的承诺,表达了中信银行愿意成为客户生活中的一部分,共同见证每一个幸福时刻的决心。

这句slogan巩固了广告的主题,且深化了品牌的社会责任感形象,暗示中信银行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机构,更是一个能够带来温暖和希望的社会伙伴。
当然,在当下的大环境上,情感营销何其多,情感营销在很早之前就很火,很经典的就是999当时做的很多出圈案例,那会大众还是比较吃这么一个“情绪价值”。
但随着创意同质化加剧,情感营销这么一个策略其实变得局限性了,或者说是难度更高,想要撬动用户的共鸣情绪更难,毕竟东西看多了就自然会变得无感,尤其是在品牌多极化格局下,情感营销想要做出圈,并非易事。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