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广告网 - 广告营销行业影响力媒体_广告创意_营销策划_公关传播

那些闹乌龙的阴间广告,差点去见太奶

4A圈
2024-12-01 16:45

最近闲来无事在网上冲浪,刷到一网友晒出的丰巢广告,这如果半夜去拿快递得给人送走。

图片

本身透着玻璃就加重了那种虚幻感,下意识的真以为是阿飘。

关键是这两人他们的表情还是对着你笑,这就显得更渗人了。就差招手,然后说句:过~来~呀~

但实际上背后是丰巢的一个箱体广告,优衣库的摇粒绒系列。

图片

图源:小红书@超会赚钱的爪爪

这角度估计连品牌方自己也是没料到,谁能想到这么阳光的优衣库加个窗户就能变得阴间。

这半夜过去拿快递,突然抬头指定能去见太奶。

当然丰巢的响应也很快,直接在下面留言是哪个柜机编号或者是柜机所在的位置。后续应该是马上换下来了。这么快速的响应动作,品牌好感度也是妥妥的。

图片

这就让人想起了市面上的各种户外广告牌,也是有闹乌龙的案例。

小区底下商场的海报,也不知道谁这么闲,再加上墙体裂开了,这个吴京瞬间变成吓人的吴京。

图片

图源:小红书@盖盖穿戴甲

而且下面写的禁止停车还是红颜色的,有种马上就会冲出来的感觉,这街道像极了《釜山行》里面的感觉。。。

这些年比较火的AI广告,但是这个表情着实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就看着不得劲,感觉没有温度。

图片

图源:小红书@FOOLX

还有在酒店房间看到的人影,特别是这种灯都关了的情况,这要是起夜看到不得没了半条命?

图片

但实际上是外面的户外广告牌,这要是不知情的情况下,窗外有人还敢去确认吗?(瑟瑟发抖

图片

图源:小红书@momo

感觉这是枕头套,但是这款式着实有点整蛊人了。如果是很亮的环境下,其实感觉挺可爱的,表情有点像傲娇。但是如果是乌漆嘛黑的街道,突然看到这东西那得吓尿。

图片

图源:小红书@:三文鱼

还有网友晒出的发廊。

图片

里面挂的画,路过的能给吓死,关键是这种东西不仔细看就没啥压力,属于眼不见为净,但一旦看到了,这印象就挥之不去了。

图片

阿姨把手套放卫生间晾干,憋了一晚上没敢去上厕所。这要是手套还有荧光的效果的话。。。估计惊悚指数还能上升一个档次!

图片

图源:小红书@不不不不

这种户外广告牌日本就很会玩,但区别不同的是日本似乎是一本正经阴间。

比如《约定的梦幻岛》的广告宣传海报,画面上的渡边直美瞪大眼睛,龇牙咧嘴面目狰狞,时刻挑战你的神经。

图片

你根本不知道这张脸会突然出现在哪些奇怪的地方,可能在电梯里。

图片

还有在贩卖机下,这个脸部抬头,眼睛往下看的姿势,眼珠还瞪得老圆,不知道的真得虎躯一震。

图片

地铁内也不放过,地板上设了一大堆闹钟,关键是这种你低头还会下意识的就看得到。已经马上想起了苹果的那个默认的闹钟铃声,心跳已经加速了。

图片

这地铁广告一出来,网友们直接炸锅了:

图片

甚至有网友用的就是这种模式的闹钟。。。

图片

随着全球营销策略的不断演进与创新,阴间广告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从意外的乌龙走向了有意识的设计选择。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传统审美标准的挑战,也揭示了消费者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探讨这一现象时,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从文化层面来看,阴间广告往往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尤其是以日本为例,他们的广告创意常常超越常规,追求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点,即使这些元素有时会触及观者的心理底线。

这也与日本文化中对“物哀”等情感表达的偏好有关,即通过表现事物的短暂与脆弱来引发共鸣,阴间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利用了这种情感机制,以达到加深品牌印象的目的。

就比如日本有用蚊子尸体做海报的,是日本品牌KINCHO的室内驱蚊器广告。。。

图片

另外,社会心理学上看,阴间广告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不单是因为它们令人感到不适或恐惧,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当一个广告能够突破常规认知边界,它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话题中心,进而促使更多人参与到讨论中来,无论这种参与是以正面还是负面的形式出现。这实际上为品牌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曝光机会,即使是在争议声中,也能实现营销目标。

当然,一本正经的玩阴间广告可能大众还有一定接受度,但那种巧合、乌龙而形成的阴间场面,还是少一点为好,毕竟被这么一吓,小心脏不一定受得了。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4A广告网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虎年春节营销盘点
京东家电庆祝2020年货节,拍摄了一支暗含策略又打动人心视频《告别老舅》。
三星手机情人节营销出圈
随着“国潮”风兴起,不少本土品牌都开始趁势推出迎合当下文化潮流产品或者进行跨界营销,而青岛啤酒则选择在纽约时装周上以“百年国潮”为主题进行跨界国潮秀。
美的小家电开辟营销新脑洞,跨界和平精英记录“乌龙事件”,将环境之下同时出现饮食与游戏两个话题创新地融合一起,以脑洞跨界迎接这个团聚为核心牛年春节。
这波属于是《甄嬛传》台词大赏了。
支付宝借势经典国漫, 传递中秋团圆主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共鸣。
BOY LONDON,网暴最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