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元做出202万的效果,奥迪“乌龙”广告成就经典事件营销!
在双十一“购物狂欢日”结束的第二天,一切都回归正常,从原来“买买买”的热血氛围中,到抱着手机焦急地等着快递的到来,无不透露着一切照常而又枯燥无味的生活。
正当小编上班摸鱼、开心地刷着朋友圈解闷时,一则奥迪朋友圈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短片中,一辆豪华SUV在公路上呼啸飞驰,一顿华丽操作后,英菲尼迪的logo出现在小编的眼前。等等,这不是奥迪广告吗??投放的视频怎么是英菲尼迪???
奥迪or英菲尼迪?
这起大型朋友圈乌龙事件源于11月13日早上,原本就是竞争对手的奥迪和英菲尼迪两款SUV车型,由于腾讯工作人员的失误使之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朋友圈广告中,主体宣发账号及文案都显示着奥迪以及旗下车型Q8#傲世驾临#品牌slogan。
但在播放的视频中,却是一辆英菲尼迪QX50车型清晰地在马路上飞驰的画面,配合上广告结尾显眼的INFINITI字样,更是让观看的用户瞬间傻眼。
据新意互动人士在朋友圈的说法,奥迪今天真正的定向区域单一城市广告在下面,而腾讯把英菲尼迪的朋友圈全国投放预算放到了奥迪账号上,英菲尼迪把预算投在奥迪账号上。
不难看出,造成这次乌龙事件的原因通常是公司内部运营问题。在腾讯社交广告服务商中分为多个行业服务商。
其中汽车行业就有与之相对应的汽车服务商,而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多个不同品牌的汽车广告集中在了同一汽车服务组中,加之以内部审核不严,就造成了“错播”的乌龙事件。
小曝光引起大浪潮
好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刻,腾讯社交广告就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内部排查和处理,并发表了致歉声明,于10点30分暂停播放。
据《致歉函》显示,此次#奥迪给英菲尼迪打广告#事件,在腾讯社交平台上的总曝光为3959次,共花费202元。
另一方面,对于朋友圈“错播”,官方也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在后续的广告投放上,采取广告上线前再度与相关品牌进行素材确认,完善广告审核流程,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然而,此次乌龙事件并没有因为一封道歉函而结束,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新奇事物,看热闹的用户远比想象的还要多。
可以发现,在朋友圈的总曝光是3959次没错,但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的是众多吃瓜群众以及新浪财经、财经网等新闻领域KOL的争相追热点,实打实地引发了一次“圈层传播”。
不仅如此,在事件发生仅不到5个小时,微博话题#腾讯回应朋友圈广告翻车#及#奥迪朋友圈广告翻车#浏览量总和就已达到了500万次,呈现指数型增长。
最终赢家是沃尔沃?
不得不说,抛开错播原由,此次#奥迪给英菲尼迪打广告#事件,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话题营销,这也同时印证了在互联网时代,吃瓜群众更多的是在意「看点」,而并非“正经”。
除了话题所引发的巨大营销魅力,在社交平台上,各路网友在评论区内更是炸开了锅。
有人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事件营销,只花了202元,得到的却是202万的效果,不仅让用户关注了奥迪和英菲尼迪两大品牌,也变相制造了一波话题营销。
而有人则给出了建议,假若英菲尼迪也来一次“失误”,这时的局面就可能是双赢。
出乎意料的是,沃尔沃汽车官微在下午1点时,立马进行了一波蹭热点,发文:@奥迪朋友,也帮我们投一个呗。
在各路网友纷纷对乌龙事件展开讨论的同时,“调皮”的奥迪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
可以看到,在蹭热点的沃尔沃汽车官微下方,奥迪官微还给其做了一条留言:你的想法我已经了解,稍后给您答复。
而在这条评论下,已然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就连游戏行业贪玩蓝月、电影工作室等纷纷致奥迪:不是汽车,可以吗?
另一方面,“安分”的宝沃汽车也在此刻按耐不住,随即转发了沃尔沃汽车微博,并带上了创意色彩:朋友,帮“沃”也投一个呗。
对于品牌来说,发生不可控的乌龙事件时,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将“错误”巧妙的顺势而为,将用户正向引导,进而转换成对自身品牌有利的事件营销。
具有“看点”的话题所带来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在一波乌龙事件后,必然会出现“大杂烩”般的品牌蹭热点。
倘若此时不灵活运用危机公关的「权威证实」、「系统运行」、「速度第一」等五大原则,就会坐实了品牌“投放错误”这一营销事实,失去了最佳“转势点”。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