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羊毛广告,脑洞堪比《釜山行》
信息爆炸时代,广告不仅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更是艺术创意与商业智慧交织的产物。
一个优秀的广告不仅仅在于它能够传达产品的特性和优势,更在于它能否触动人心,激发共鸣,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创意,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灵魂角色。
正如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所说:“好的创意可以穿越时间的长河,跨越文化的界限。” 它能让广告从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品牌形象,加深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
新奇的是,澳大利亚羊毛品牌Woolmark在最近就打造了一支颇具创意的广告片,脑洞场面堪比《釜山行》。
澳大利亚羊毛广告
上演服饰版“釜山行”
当我们谈论到“创意”二字时,并非简单指向视觉上的新颖或是文案上的机智,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思想碰撞——是对社会趋势敏锐捕捉后的再创造,将复杂概念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的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品牌们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独到的艺术视角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只有当这些元素完美融合时,才能诞生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澳大利亚羊毛品牌Woolmark就做了一支出圈广告,主人公坐着公交,向窗外望去,整个世界却乱了套。
垃圾桶旁的一条裤子从地上跃起,就像电影里丧尸刚爆发的那个场景,后续各种服饰一窝蜂的聚集、奔涌起来,配合上紧张的bgm,瞬间有了《釜山行》电影既视感。

这些奔涌的服饰都是无法降解的人造合成材料,对环境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品牌刻意把这些比喻做丧尸模样,特别是最后它们从高处一跃而下,这场景、画面不得不说有那味了。

随后画面一转,与自然和谐安宁共处的,是羊毛制品。前半段紧张刺激,结尾岁月静好,品牌通过对比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羊毛制品,主要想表达其天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可回收、对环境友好。
从营销层面上说,Woolmark通过构建一个充满隐喻的故事场景,让目标受众能够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认同品牌所倡导的理念,从而巧妙地强化创意深度。
恐怖+搞笑元素有机融合
强化创意深度
恐怖作为一种题材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它可以升级到纯粹的恐怖,也可以降级到有趣的滑稽。就比如Woolmark用到的这种丧尸的创意,后续再来个反转就显得很灵性。
然而,这一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早在之前,奥迪也拍过丧尸广告,黄色的迷雾中,一部奥迪A5行驶在美国西部光秃秃的荒原上......
暗淡的环境光营造出了一副典型的美国灾难片中的末日景象。这时奥迪车载电脑上的维修提示亮起,路旁小镇修车店里的维修工人就像嗅到活人气息的丧尸,逐渐开始“醒来”。
他们满身污垢,头发凌乱地拿着扳手,逐渐向主人公的方向聚集,当这台A5从身边驶过时,汽修工人们被彻底唤醒,他们疯狂了,不顾一切地朝着奥迪扑过去,还有的人开着破旧的皮卡追赶。
但此时,奥迪A5已经驶入了一座干净华丽的奥迪服务中心,大门随即落下,将“丧尸”们挡在了外面。这个画面着实对味了,可以说是各种丧尸电影中的名场面。

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和外面反差极大的现代化大厅,车主把钥匙交给服务人员,然后结尾显示文案——“奥迪服务”
其实影片想表达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奥迪的官方服务更为精致、系统、靠谱、专业,然后用了一种对比的手法去衬托主体,前后反差加深了大众记忆度。
与此次Woolmark做的广告异曲同工,本质上是用丧尸的创意,将反转融入其中,这类广告看似恐怖,但实际上都会含有沙雕、搞笑的成分,侧面提升大众对于广告的接受度。
环保意识唤醒
教育与娱乐并重
在这个快节奏且充满视觉冲击的时代,广告不仅仅是商品信息的载体,更是品牌价值和理念的传播者。
不难发现,Woolmark通过富有创意与深意的作品,不仅成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更巧妙地传达了其对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将无法降解的人造合成材料比作僵尸般的存在,这一设定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危机——那些看似无害却长久不灭的废弃物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地球。

而这个广告并未止步于揭示问题本身,而是进一步展示了解决方案:天然、可再生的羊毛制品。这种对比鲜明的表现手法不仅强化了品牌形象,同时也鼓励消费者思考自身消费行为背后的意义,激发人们选择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当今世界,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意识日益增强,这样的信息无疑具有极大的共鸣力。

从艺术角度来看,《釜山行》风格的应用为整个短片增添了几分惊悚氛围,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沉重的话题变得既引人入胜又易于接受。它证明了即便是严肃的社会议题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探讨,从而达到教育与娱乐并重的效果。
换句话说,这也是Woolmark以创意圈粉用户的营销过程,本质上是推销自身产品的材质以及环保属性,好处是一次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有效唤醒,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之时,不应忘记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