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怼维权事件后“认怂”,特斯拉道歉诚意有几分?
特斯拉可以说是汽车圈的“流量小花”,无论是其CEO马斯克还是其产品本身就经常不用买热度就能“荣登”热搜。
近日,特斯拉又因为车主维权问题获得了各方热议,更是有人总结“特斯拉逃过了315晚会,逃不过消费者的365”。
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媒体开放日,两位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女性出现在特斯拉的展台,其中一位车主甚至站在了特斯拉展车上,多次重复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
在与现场工作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后,该维权车主最终被两位身份不明的男子抬走了,而特斯拉展台也围起了一圈警戒线,约半个小时后,警戒线撤去,特斯拉展台才恢复了开放。
这次维权事件的车主,在春节期间驾驶Model 3出门游玩,最终遭遇刹车失灵,与前车追尾的事故。事故发生后,特斯拉给出的结论是,维权车主发生事故时车速为118.5km/h。
但维权女士并不认可特斯拉给出的车速数据,除此之外交管支队也仅仅只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为“车辆间没有保持足够的紧急制动间距”,并没有裁定“超速”,所以该女士踏上了两个月的维权道路,但品牌方至今也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在推卸责任,才有了车展这一幕。
这段长达两个月却依旧没有结果的维权事件,有的网民戏称“买特斯拉容易,维权难,会坐牢的那种”。
特斯拉“回怼”
在4月19日当天,特斯拉也连发两条微博对“车展闹剧”做出了回应。
总结一下大致就是:
1.该车主行为影响了正常秩序,不合理,谴责!
2.两个月前的事故我们采取了积极的配合,是车主拒绝我们的方案;
3.产品问题我们会负责的(不过我们的产品都没有问题),你诉求要合理呀!
如果你问我“店大欺客”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会推荐你买一台特斯拉体验一把。品牌方这种放狠话不妥协的态度,让人一时错愕“顾客不再是上帝了吗?”
对于这次的回应,有的网民觉得特斯拉一开口就在颠倒问题的是非黑白,把事故的问题甩锅给车主超速,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没有任何诚意。
但也有人揪着维权车主不肯做第三方检测做文章,认为这是一启“友商”抹黑的有计谋的策划。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网民来说,经历过特斯拉“甩锅国家电网”后,很多消费者都不再相信品牌方给出的解释,所谓的检测也被网友指出是特斯拉自己找的第三方,是一场品牌方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不公平对决罢了。
事实上,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被指控产品问题。在网络搜索上输入“特斯拉刹车失灵”,显示491万条搜索结果。
从2020年5月车主刘先生遭遇刹车失灵导致车祸,6月江西Model X因刹车失灵导致撞击起火,9月51岁刘女士疑似因车辆失控导致多车连撞…….关于特斯刹车失灵的传言从来没有停歇过。
对于这些事故特斯拉的解释,要么就是路面出现问题,驾驶者操作出现问题,甚至是地心引力出现问题,也不可能是品牌方的问题。
对于这一次次出现问题且一次次甩锅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特斯拉品牌公信力的丢失。
特斯拉道歉
在事件愈演愈烈之时,特斯拉终于顶不住各方压力站出来道歉。
整篇道歉文其实可以套用“315晚会”的公关文来阅读理解:首先道歉,然后表明尊重相关部门和消费者,最后会成立专门处理小组。
然而最后处理结果如何,是否彻查车辆刹车系统,对于车主维权事件有什么明确的能够保证对方利益的措施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很多网民对于这一套不诚恳的道歉模板并不买账:
品牌vs消费者,谁才是市场的主角?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将品牌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时至今日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所代表的价值很可能不是产品本身,也就是营销圈所说的“品牌溢价”。
但推崇“品牌热”的同时,品牌也似乎正在失灵,品牌力与产品力之间的关系似乎正在脱钩,除了汽车圈,奢侈品圈也在发生着这样的问题,品牌方在不断高举“品牌价值”的同时,却丢失了产品设计及产品质量的“根”,让消费者对品牌开始失望。
有趣的是,特斯拉自己表示“并不care”营销,甚至直指营销和公关对特斯拉而言意义不大,应该把钱花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所以这钱是去买“比特币”了吗?毕竟产品质量看起来也没花几个钱。
不过公关层面特斯拉没投钱确实是可信的,毕竟从特斯拉对于刹车事故的多次回应都堪称“翻车”模板,甩锅“国家电网”的事件,更是在国内遭遇“群嘲”。
但玩笑归玩笑,特斯拉公关之所以如此“不走心”,揪其根因其实是品牌方从来没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核心的位置,其在新能源汽车中领先的位置也更是让其有了“傲慢”的资本。
但是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及各大巨头不断地参赛新能源跑道,特斯拉很快不是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消费上唯一的选择。面对愈来愈多的强敌,也不知道特斯拉能不能“硬气到底”。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