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广告网 - 广告营销行业影响力媒体_广告创意_营销策划_公关传播

中国平安出情景剧?金融跨界喜剧的破圈之旅

烧脑营销
2020-08-28 18:28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为大众带来了多元创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为缓解压力而诞生的轻松喜剧综艺生,则深受广大年轻群体的欢迎。

 

近年来欢乐喜剧人、脱口秀大会等各类喜剧节目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喜剧市场的强大潜力。而无数品牌沙雕、无厘头另类广告也开始迎合大众喜好,从而实现了火爆出圈。

 

金融业,一个和喜剧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而作为行业大哥的中国平安曾经一贯主打实力高端的风格也被市场风向打破,开始向年轻人都热衷的喜剧行业进军。

 

联合金靖×刘胜瑛两位著名喜剧人,用年轻化的口吻打打造出平安首部职场系列情景剧《47营业部》,开启了金融喜剧的破圈之旅。

 

职场+喜剧的真实感

讨巧剧情的理念具象化

 

在多元需求不断更迭的年代里,想要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与流量加持,撬动庞大的年轻群体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平安本次卸下硬朗商务风的面具,迎合当下年轻受众趋之若鹜的幽默喜剧风格,打造了一部专属品牌的情景喜剧,以其品牌调性与喜剧风格的巨大差异化在众多风格各异的保险广告中脱颖而出。

 

《47营业部》的故事围绕着职场老手金老师与新时代青年刘安安展开,以工作日常为切入点并融入喜剧夸张表演风格,金句频出又不失生活化的故事片段为广大受众呈现出了一个不同于往常的中国平安形象。

 

995851ea-3594-4855-b963-e9a45b3de161.png

 

品牌形象脱离大众的抽象化一直是金融保险品牌的通病,一昧考虑格调氛围的营造反而忽略最重要的贴切实际。

 

中国平安的这部情景剧利用“职场+喜剧”的巧妙结合还原工作的真实场景,幽默诙谐的喜剧色彩则平添了品牌的生动性。

 

以“面试初入职场”“朋友圈背后的真相”“职场法则”三大经典话题来展现生活与职场的真实,没有刻意凸显行业专业性的高深莫测,无论是朋友圈还是职场生活的提取点都能够与年轻受众产生普遍共鸣。

 

此外,故事化剧情的设置同样也是打动受众的关键。无论什么领域,会讲故事的品牌总是能够得到受众的广泛青睐,以沉浸式场景剧情打造加上隐性品牌理念的植入成为品牌当下争抢的全新赛道。

 

在《47营业部》中,故事的核心是光鲜亮丽朋友圈,嫁给高富帅儿女双全、朋友圈晒娃炫富,成为人生赢家经典桥段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金老师的一席话却从另一个角度幽默地解读了美好生活背后的真相。

 

5a8c08d8-c6d3-4b5e-a88c-7145ab7a0373.png


看似吐槽式的对话,却巧妙地以家庭问题中的装修、教育、工作、医疗等各方面剖析出了“表面之下,必有风险”的品牌理念,以故事的形式将中国平安的诉求隐性传达,同时也不会引起受众排斥。

 

模式的创新,内容的年轻质化,内核理念传达,三效合一实现了中国平安高冷金融巨头形象的打破,与时俱进的市场洞悉也造就了破圈传播的行业先锋布局。

 

 行业印象重塑

破局思维下的反向诉求

 

以大众视角而言,品牌出圈在于刷新认知,让已知的变成未知,从而实现新鲜感的破次元传播,甚至让非品牌受众的群体也能感知品牌优势。

 

而从品牌角度分析,破圈的底层逻辑在于打破现有根深蒂固的行业烙印,在无数同质化定位中实现品牌调性的另辟蹊径。

 

10828a53-0e02-4a4f-bd07-e44d617899da.png

 

中国平安的出圈并非偶然,而是行业发展与时代诉求的必然,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品牌发展的三段式变迁。

 

首先,是品牌进阶行业巨头的调性塑造。

 

在心理学范畴中有一个所谓的幸存者偏差概念,人们对于某一领域的认知往往来源于那些幸存下来人的描述,这一理论对品牌同样适用。

 

行业调性的塑造大多集中于领域头部知名度高的企业,领域之外的受众因缺乏对行业的专业洞察,一叶障目下中国平安、人寿等金融保险品牌的个体广告风格便被放大到了行业整体范围。

 

诚然,对于金融保险行业而言,塑造权威、可靠性是获取受众信任的第一步,但当品牌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本身知名度与形象就足以代表品牌的实力与权威性。

 

其次,是品牌实力发展达瓶颈时的定位转移。

 

中国平安当前的困境在于,主打格调、商务风的硬朗广告对于品牌本身的提升性微乎其微,但行业壁垒却越来越显著,受众产生的行业固化调性认同让品牌个性风格的塑造难以出圈。

 

行业龙头企业的兴起对于领域定调而言至关重要,但当行业整体风格成型,一超多强或是独占鳌头品牌的存在对于各大中小品牌而言,更容易掩盖其多元化的调性与风格。

 

140b5a3b-7d55-4a11-b3fb-a1fa53d17dd3.png

 

多元需求时代的发展,金融行业的高门槛保证了专业性,但同样失去了许多值得改变的机会,温情塑造的社会效益与年轻多元化是品牌突破传统樊笼的关键。

 

最后,是跳出传统金融定位的品牌立体发展。

 

时代在变化,消费思维也在变化,传统定位的局限性在市场洪流的淘洗下越来越难以生存。

 

金融品牌需要专业性与权威性不假,但当市场上品牌都能够平分秋色时,开拓新模式,实现品牌印象甚至行业印象的重塑才是创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的出路。

 

e3b454b0-4233-4ecc-810e-d3c4c7fce569.png

 

中国平安固化印象的打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整个传统金融业格局的重塑。在Z时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后,泛娱乐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幽默的喜剧特色更易于戳中受众痛点。

 

专业与年轻化并重

流量时代的行业坚守

 

随着年轻群体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保险思维其实早已深入人心,快节奏工作与生活带来的身体各方面压力甚至让重疾险中年轻群体的占比逐年上升,行业优势的出现反推保险品牌的年轻化。

 

但与传统保险广告贩卖焦虑不同,新时代的广告则需要品牌与受众保持同步成长。


年轻化的铁打主题下,生活化沉浸式场景的打造与故事演绎法则是从内到外捕获受众心智的重点。

 

中国平安看似严肃的品牌表象之下,是持续深远的年轻化走向,幽默诙谐方式带来的反差成为品牌破局的重点。


年轻化无边界,但品牌定位有界限,对流量的过度关注,为博取眼球造成与品牌调性差距过大的前卫做法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品牌年轻化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性的转变,基于品牌本身调性的转变,单纯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的表象营销,对品牌形象损伤极大。

 

金融跨界喜剧的模式探索值得肯定,而在情景喜剧中专业度与喜剧表演占比的权衡同样是品牌值得思索的关键。


中国平安的《47营业部》虽然以喜剧为表,但依旧是以严肃的专业态度为骨,从而实现了年轻化与专业性的良好持平。

平安银行场景营销金靖&刘胜瑛品牌情景喜剧隐形品牌理念植入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4A广告网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端午节来了,社交媒体各家员工和网友纷纷开始了晒礼盒行为大,比创意、比颜值、比口味、比创新,热闹非凡,各种颜值与实力并存的粽子礼盒更是亮瞎大众的24K金刚眼。
中国平安在热门电视剧投放广告,实现“霸屏”营销
各大品牌腊八节创意海报文案,营造春节氛围
在电影路演当天,中国平安携手《封神第二部》男主、服务大使费翔上线创意广告《费翔春节“挡”剧透》,通过费翔各种花式“拒绝”剧透的情节,实现中国平安产品和服务的宣传目的。
平安银行信用卡于“九”的消费黄金节点,推出了“寻找全国刷卡王”活动。并用一支欢乐沙雕的短片将这份“大礼”开心传递。
临近春节场,中国平安于近日“龙”重开启“1.8财神节”。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平安银行信用卡推出“超级88·龙腾福跃”新春活动。品牌IP“福狸”官安可携手AIGC绘制的“萌龙”全新亮相,各个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陆续上线,覆盖加油出行、跨境出游、餐饮娱乐等节日热门消费场景。 以“福狸”以及“萌龙”为主角,品牌发布了一支由AI创作的广告。
平安银行借势电文化,积极深入年轻群体中的各亚文化圈层,年轻人的话语同其对话,多举措“抢滩”年轻市场。
年底各大银行一改官腔,甩开形象报读,纷纷上演或霸气、或元气、或机灵、或韵味的广告花招。
支付宝精准洞察新年“福文化”的潜在价值,随着技术的创新,不断延伸五福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真正实现了平台、品牌、用户三方之间的有“福”同享,成为春节期间最有“福”的IP。今年的支付宝五福与其他十几家品牌一同组建成“新春福气品牌”,开发出IP营销的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