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广告网 - 广告营销行业影响力媒体_广告创意_营销策划_公关传播

太离谱,“来都来了”小广告已经遍布全球

首席创意官
2025-08-18 18:26

今年7月初的时候,“红爷”事件惊掉了无数吃瓜群众的下巴。38岁的焦某某男扮女装,相约与多名男性发生关系,并偷拍视频在互联网传播,实在是震碎三观!

在相关爆料中,一个个看起来与普通人没啥区别的青壮年拎着食用油、西瓜、苹果等礼品前往红爷的出租屋赴约,以此换取特殊服务,甚至还有人事前不知道红爷是男扮女装,但是来都来了,于是……

一时之间,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与红爷事件有关的梗图和段子。

不过,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大事件发生,随着新的热点事件出现,原来的热点很快就会被遗忘。

然而,源源不断的二创作品和小广告的涌出,却使得这一事件以独特的形式被记录下来,甚至传播到了大洋的彼岸。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句,有的人活着,但已经彻底社会性死亡了。

当网友询问红大爷在外网是不是很火时,有外国友人回复道,红爷穿搭已经成了每个人的万圣节服饰。

图片

不过,毕竟万圣节还没有到来,于是这个机会被香港·动漫电玩节ACGHK抢先了。

红爷和他的房客(之一)被做成了卡通版的KT板,上面写着“来都来了”,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打卡。


640-800.jpg

多位coser齐聚会场,穿搭都是红爷同款,甚至有的还拎着牛奶拿着西瓜,还原程度真的很高!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ghddus

一部分商户嗅到了红爷事件背后的商机,以他的二创形象开发出各种周边,盒子外面赫然印着“红姐盲盒”,真的不知道是哪些潮人在消费!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盛和国际

不止漫展,玩梗的小广告早已贴遍街头巷尾。

柠檬红茶,顶级爽感。这文案搭配这神情,简直注入灵魂了。不过说真的,柠檬茶这样打广告,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产品不太单纯。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路易Donna

当你站在便当店门口,红爷盛情邀请:来都来了。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Victoria

当你去漫展摊位看东西,红爷也在烈焰红唇抿嘴笑:来都来了!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AA黑道千金王姐

当你去扫楼看房子,还是逃不掉红爷的脸——“来都来了”,看看现房。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柯史舞次子

不得不说,怪不得大家都这么喜欢说“来都来了”,它真的能够适用于任何出行和消费场景,图片和文字搭配在一起,真的有一种荒诞的幽默。

很多海外达人也掀起了对红爷的模仿潮,从妆发到配套出演的角色都一应俱全。

图片

清迈街头,杆子上贴起了“红姐最爱”打抛饭的广告。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oxia

再有个戴假发的人往那一站,活脱脱的就是红爷现身为自己代言。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部长猫

甚至连红爷出租屋的室内设计风格都有了,从橱柜到床铺到桌子到纸箱再到墙上挂的大衣都复刻得很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宜家的新促销广告。但仔细看,就可以发现右下角的品牌标识是“IDEA”而非“IKEA”,很显然又是哪位民间能人做的效果图。

图片

多邻国的社交账号运营风格一直很大胆。在红爷事件火遍全网的时候,多邻国吉祥物直接扮演起了误入红爷出租屋的房客,这里好想配个BGM:“诶,骗人的吧?我不是多儿吗?为什么,为什么,一眨眼就来到这个奇怪的地方了——”

图片

印象里上一次这么有节目的还是宜家。

前阵子,Coldplay演唱会中途休息时,克里斯·马汀(Chris Martin)玩起了“Kiss Cam”,本来是个小小的互动,很多被拍到的观众都很自然,没想到镜头转向一对相拥的男女时,两个人却马上尴尬分开。。。

见状,克里斯当众调侃:“天哪……他们要么在搞外遇,要么就是非常害羞。”这引发了现场几万人起哄。

随后这条视频也在网上疯传,爱吃瓜的网友更是扒出了两人的身份,男方是一家软件公司的CEO,已婚有孩子,女方则是同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也是已婚。搞办公室恋情,而且还是婚外情,然后丢脸丢到全球观众面前,这可把吃瓜网友们乐坏了!

看到这么炸裂的瓜,一向哪里瓜就马上蹭上热度的宜家,自然不放过这次机会,在网友对“捉奸”相关话题玩梗的舆论高峰期,新加坡宜家迅速抓住大众注意力焦点,以“捉奸”现场为创意切入点关联产品,火速将社会热点转化为品牌传播的流量杠杆。

黑白熊猫毛绒玩偶从背后环抱住棕色毛绒猩猩玩偶,这小动作狠狠拿捏了,甚至上面配文还是“HR approved(人力资源部已批准)”。


图片

Aldi UK更是直接玩P图,把两款自家经典雪糕P在事件当事人的头上,配文:“CAUGHT ON THE BIG SCREEN OOOP”(被大屏幕捕捉到)

图片

其实,类似的借势并非个例,这类将社会热点转化为商业传播素材的操作,在消费市场中早已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模式。借热点事件炒热当事人同款商品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

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以社会事件为起点,提炼标志性符号,再嫁接到不同场景中,快速撬动流量并扩散。就像在红爷事件中的小商家,就利用事件中“来都来了”的梗、食用油西瓜等道具,将其转化为漫展KT板、盲盒、街头广告等形式,让社会话题变成消费符号。

从热点到流量再到销量的转化,利用了大众对事件的认知,降低传播门槛,还借网友的猎奇心理,形成自发传播与商业变现的循环。

这些营销的底层逻辑,是对网络情绪的把握。不过,剑走偏锋也是有风险的,毕竟,玩梗这种事情嘛,还是得分情况。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4A广告网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最近苏秦就刷到一则癫癫的广告,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但含梗量几乎能与喜剧节目匹敌,从头到尾在实打实地搞抽象,看完真的要。整整十二个抽象场景,统统塞进一个广告片里......不懂就问,京东这是在喜剧片里插广告吧?
近日,雷军在抖音发布一支视频,宣布抖音粉丝突破2000万,并借着“成为2000万抖音博主”这一契机,开启一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营销。
而有的品牌为了把自家的粽子卖出去,更是骚操作惊人,比如说台湾家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