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新品造型太抽象,网友:像拉了坨大的
家人们谁懂,现在的品牌怎么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就拿奈雪的茶来说,最近品牌推出了一款「香柚抹茶白芸豆贝果」新品,设计灵感来源于小狗,而这款贝果也被设计成了超萌的小狗造型,黄色U形主体搭配眼睛、鼻子装饰,宣传图看起来也格外的可爱。

图源:奈雪的茶小程序
很显然,品牌就是想用可爱的小狗造型戳中年轻人的治愈欲,同时靠颜值收割一波 “为可爱买单” 的冲动消费,果不其然,很多网友冲着宣传图的造型,都纷纷被种草和跑去购买。
然而,拿到了实物后的网友直接晒干了沉默hhh,果然“图片仅供参考 请以实物为准”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比如直接上演眼睛消失术,看起来只剩下黄黄的一坨,像拉了坨大的hhh。

看到实物后都不想说啥了,真的太像了。

从 “萌犬” 变成 “黄色不明物体”,不知道还真以为是黄金大便,笑鼠。

特别是咬开后,就更有内味了,真是绷不住了。

也有觉得像榴莲,都是黄色。

不过也有好看的,感觉还是要看门店,比如这位网友分享的就很还原。

而这款贝果目前售价13.8,就是正常贝果的价格(虽然也不是很便宜),但这预期颜值和实际颜值的落差,还是让不少网友感觉被欺骗了。

图源:奈雪的茶小程序
怎么说呢,其实奈雪的茶应该也没想到会因为“翻车反差”火出圈,甚至网友的吐槽比官方宣传还积极,不过这种 “非恶意翻车” 反而比完美营销更讨喜。毕竟吐槽归吐槽,网友也在变相帮品牌完成了 “二次种草”。
当然香柚抹茶白芸豆贝果其实也是奈雪的茶的茶香柚系列,同款造型的还有「抱抱贝狗毛绒公仔」以及「旅行的贝狗 U 型颈枕」两款周边,都是以「贝狗」的谐音,想让小狗来治愈当代打工人。

图源:奈雪的的茶官博
与此同时,品牌还在上海、厦门、深圳等 9 城 11 店打造贝果运动会主题店,开启「天生轻盈 摸高赢免单」挑战,邀请用户都能参与到这场健康挑战中来。
从营销层面看,虽然一款贝果因为实物图太抽象被调侃出圈,但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名称也顺着这股讨论热潮渗透进更多圈层,从最初的吐槽调侃,逐渐转化为对品牌的好奇关注。
买家秀和卖家秀
像这种宣传图和实物图差别很大的新品,还真不少,特别是现在很多品牌总爱借着各种主题搞周边整活,本想靠新奇创意圈一波粉,可到头来常因实物图翻车让人哭笑不得。
就拿前阵子必胜客和经典童年 IP《猫和老鼠》联名推出的披萨来说,创意也是好的,并且还创新了玩法,让大伙儿自己动手给披萨拼出汤姆和杰瑞,互动感简直不要太强。

图源:小红书网友
可谁能想到,等实物一亮相,网友们直接懵了:这堆零散的配料拼起来,汤姆不像汤姆,杰瑞不像杰瑞,比如网友分享的这只杰瑞色的汤姆hhh,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猫鼠难辨。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还有这饱满的额头,怎么有种好不容易从猫口嘴里逃出生天没想到还是打不过人类的无奈感。

甚至这款联名还被网友调侃为了是猫和老鼠商鞅版,笑死,真的好地狱。

除了这个,还有德克士之前推出的黑金藤椒脆皮小酥肉,“黑金”两个字很霸气,不过宣传图其实看起来也是一般般。

图源:德克士官方
但实物图更是一言难尽,是有点黑金的味道,但这一条条抽象的黑色长条状,实在是让人是让人浮想联翩,就,很难评。。。


图源:小红书网友
网友看完直呼:这下真是加长便饭了。


虽然这款新品外观引起了争议,但相关门店却表示买得还不错,果然越猎奇越受欢迎。
此次之外,之前必胜客推出的“青蛇/白蛇披萨”,实物图也是一眼难尽,网友看完也都吐槽像拉了坨大的,看完突然就不饿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
谁能想到它的原图是长这样的,不能说一毛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关。

图源:必胜客官方
还有去年年初推出的“绿毛龟披萨,龟壳是【酱油咸香爆炒菜脯咸粿】,手脚是【红豆馅甜粿】,咸甜搭配就很奇妙,再配上闪着凶光的红色眼睛,感觉更有内味了。

但是拿到手后却是这样的哈哈哈,果然实物仅供参考。

图源:小红书用户
必胜客还和《进击的巨人》联名推出的产品【巨人披萨】,主要是由蟹棒、鱿鱼、鸡柳、玉米笋等食材组合而成,创意很好,造型也很好。

就是实物图真的很好笑,这是认真的嘛,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感觉有点随便了,笑死。

以及台湾必胜客推出的万圣节限定「鬼手鱿鱼捣蛋比萨」,两只由深海鱿鱼须做的黑色干巴巴鬼手,还有两个漆黑皮蛋眼睛,以及一些宛如坟碑的猪血糕,配合最外面一圈红色的点缀,真的有够黑暗的,看完食欲全无。


有一说一宣传图还是很有氛围感的,结果实物图长这样,笑鼠,真的一言难尽,这些设计师真的没有考虑门店做出来的效果嘛!!


当然,实物和宣传图反差很大的产品还有很多,但这么多品牌尽管知道实物图会翻车还坚持整活,背后的原因还是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对传统的营销已经免疫,硬广植入直接划走,完美话术自动屏蔽,连明星代言都可能被吐槽 “恰烂钱”。
正是这种传播语境的倒逼,也让诸多品牌甘愿踏上 “风险与热度并存” 的整活之路,那些与宣传图形成巨大反差的实物、看似离谱的联名创意,实则是精准拿捏了当代传播的暗码,毕竟比起完美无缺的 “标准答案”,带有瑕疵的 “意外感” 更能激活年轻人的分享欲。
而对品牌而言,这种 “翻车式出圈” 看似是被动的意外,实则藏着主动的算计,与其在千篇一律的 “完美营销” 中被遗忘,不如用一点 “不完美” 换得破圈的可能,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被讨论” 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实物图与宣传的落差其实像一把双刃剑,藏着不可小觑的风险,当品牌频繁靠猎奇、靠实物落差出圈,这种从偶发事件变成常态操作,也会让最初的调侃会变质为 “被欺骗” 的负面情绪,甚至让自己与“品控”不稳定绑定在一起,
毕竟,营销的底色是真诚。偶尔用一次 “不完美” 制造话题或许能博眼球,但把 “落差感” 当成常规武器,终究会在消费者心中埋下 “不值得信赖” 的种子,所以对于品牌而言,若想让热度持续发酵,终究要在 “制造话题” 与 “守住底线” 之间找到平衡,流量能带来一时的喧嚣,唯有信任才能支撑长久的陪伴。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