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来雷佳音扮演大侦探,京东618大片再开脑洞
618临近,面对上半年最大的电商促销季,各大品牌自然也不会错过这营销吉时。
借势618,也就成为了近期品牌首选的营销路径。在互联网时代,如果可以及时的利用热点,那么就能用低成本获得巨大的流量和平台的收益。
作为电商领域的头部角色,京东在最近就携手雷佳音上线“侦探片”,可以说是戏精附体。
借势618
京东&雷佳音上线《寻鲜侦探社》
毫无疑问,年轻群体的潜在购买力,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品牌商在618节点下的借势营销提供了不俗动力,其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否借助创意内容掀起影响力巨浪。
基于此,京东携手演员雷佳音,共同呈现了一支全新脑洞大片《寻鲜侦探社》。画风就有点像在看焦点访谈。
这支广告以悬疑喜剧外壳包裹生鲜供应链内核,将京东超市的采销专业度转化为可感知的趣味叙事。
短片开篇先是抛出“荔枝一夜蒸发”、“生鲜蛋不翼而飞”、“榴莲集体医美”三大离奇案件,制造悬念,引发观众好奇。



随后,通过电话连线寻找证据等“侦查手段”,逐步揭露真相——其实是京东采销团队身着红马甲,凌晨奔赴果园采摘荔枝、深入农场挑选鲜蛋、驻守榴莲基地把控熟度。
这样的剧情设计,不仅消解了生鲜行业的专业壁垒,让短片能够以轻松诙谐的方式,传递“京东超市百亿农补采销精选,源头直发”的卖点,更让观众能够牢牢记住京东生鲜的核心竞争力。
从营销层面上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之于618节点下的效果广告,用侦探片的风格进行包装,循序渐进带出利益点,以最大程度上抢夺消费者注意力。
以趣味为引
加持传播力
一支有趣的TVC,往往可以让品牌的营销传播事半功倍,快速地渗透到消费圈层之中,就如早期走红的网络热梗“我爸得了MVP”、“尊嘟假嘟”,都体现出了趣味内容的强大传播力。
京东此次营销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风格上的趣味性,就如其中像说书一样的侦探题材,还有结尾一言不合就唱歌的京东采销,直接戏精上身。

对于观众而言,影片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个广告,但包裹在趣味性之下,反而降低了大众对于广告的抵触心理,更多想探秘品牌能整出什么幺蛾子。这一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早在之前2022年618之际,天猫就曾针对用户「买什么」与「怎么买」的痛点,再次联合杨迪发布广告短片并做客天猫直播间。
影片从「爆品」与「低价」两个维度为大众罗列出618必买榜单,旨在帮助人们在天猫中找到心仪优质好物,用一支轻松化、轻量化影片为消费者提供“购前选择”。
在内容上,品牌邀请杨迪化身「爆款侦查官」,以探案悬疑的元素和拍卖的情节呈现榜单生成的过程,为大众带来幽默风趣的观看体验。
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用故事、脑洞去做包装,京东&雷佳音去探秘新鲜,化身侦探做访谈和调查,天猫&杨迪化身「爆款侦查官」,去表达618榜单的含金量。
618节点下的用户注意力抢夺
与品牌“讲故事”原理相同,能够把故事叙述得有趣丰富,引人入胜是一件打动受众群体的重要技能,也是引发现象级传播效应的一大有力方式。
然而,与其说此次京东&雷佳音打造的《寻鲜侦探社》是一次以趣味为引、加持传播力的过程,不如说是借618节点,品牌刷新存在感、抢夺消费者注意力之举。

随着90、00后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个性的标签在这群年轻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兴趣喜好,不少品牌所做的营销也逐渐变得喜闻乐见、契合当下用户审美。
可以注意到,剧情中,雷佳音化身侦探,针对「荔枝一夜蒸发」「新生蛋不翼而飞」「榴莲集体医美」三起农货离奇失踪案件进行侦查。
随着剧情推进,原来这些失踪案件都是京东超市的采销在搜罗顶尖生鲜,为卖家和消费者提供百亿农补。
短片通过雷佳音与当地农民对话以及与京东采销人员的对话,将京东超市农产品的品质卖点以及「源头直发新鲜到家」的利益点自然植入消费者心智。

当然,消费降级时代,品牌的增长出路正迎来一场变革,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能够那么热火朝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还不知道其中逻辑和形式。
但是当这种造节营销被揭示时,大众就自然有了一种防御心理,这也使得购物节变得常态化,本质上是一种花样的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家喻户晓的过程。
换句话说,618并非是回归平常,而是品牌的玩法方式亟需变革,毕竟,创新才会未来的主旋律,而对于电商、快消一类品牌而言,物美价廉永远是圈粉利器。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