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招人霸屏后,胡彦斌拿下了BOSS直聘的广告
求职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boss直拒、前程堪忧、失联招聘、58不成,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匹配”,尽管这话有一定夸张和调侃成分,但这事实上反映了现在求职者的困境,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激烈、平台审核机制不完善……种种因素,让求职者找工作难上加难。今年2月中旬,一条关于求职的帖子在小红书火了,有网友在boss直聘投递简历,发现疑似胡彦斌本人在招聘,引发不少网友留言互动,证实了胡彦斌本人会在boss直聘回复求职者消息,参与面试等招聘工作。

图源:boss直聘
这一消息也引发不少网友感叹,“boss直聘真有boss”。

图源:小红书用户
大家都知道,boss直聘有一句很经典的广告语,“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对于求职者而言,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的效率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上在招聘软件上联系用户的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boss,所以,当发现boss直聘上面真有老板直接招聘,还是知名歌手,待遇看着也还不错的时候,网友们的热情一下被点燃了,带动了boss直聘平台话题度的提升。
为了接住事件的流量,引导用户将目光投向平台,近日,boss直聘邀请了2月份“boss直聘”热点当事人胡彦斌担任产品体验官,并带来了一组广告,带大家了解生活中的boss,以及胡彦斌本人对未来求职招聘方式的畅想。

短片当中记录了胡彦斌作为一个“boss”比较生活化的一面,像是随手在boss直聘上面回复求职者的消息、自己去市场挑选水果蔬菜,引申到其本人信奉的招聘这件事需要老板亲力亲为的观念,以boss现身说法,让观众看到,与boss直接沟通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与此同时,胡彦斌还提到在招聘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变相地澄明了boss直聘上面,为何经常不是boss,基于此,胡彦斌结合当下热点的AI话题提出了AI求职者与AI面试官在boss直聘上沟通以提高效率的设想,以及对于未来职场关系更加平等、人人都是boss的畅想。

在如今的求职领域,boss直聘堪称求职者最为熟悉的一个招聘平台。对于在职打工人而言,它甚至超越了单纯的求职属性,成为了补充能量的加油站。
当代打工人,不是在找工作的路上,就是怀着提桶跑路的心情蠢蠢欲动。之前boss直聘就洞察到打工人想换工作的内心戏,在公交车、地铁站等都市打工人经常出没的场所,投放了一组户外广告,以短小精悍的段子,掀起打工人的共鸣。

图源:小红书网友@小斧千金
广告捕捉到在职打工人打开boss直聘的微妙心理,使用趣味化的图形文字表达出来,就像一个情绪不定向流动的莫比乌斯环。通过这种方式,广告也在暗示求职者,在当下工作不适宜的时候,可以借助平台寻找一份自己更喜欢的工作,从而实现从情绪宣泄到行动的闭环。

boss直聘近期公布的2024年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平均月活跃用户(MAU)增长 25.3%,达到5300万;2024 年净利润同比上涨 42.6%,达到15.67 亿元。
从boss直聘自身披露的数据来看,其用户规模可观,财务状况稳健,对比行业内的情况,行业龙头位置依然稳定。谈到boss直聘发展势头强劲的原因,大家首先会想到该平台“直聊+智能匹配”的模式,颠覆了常规求职平台“搜索+简历库”的路径。
然而,原本以“直接跟老板谈”为核心理念的boss直聘,却常因为现实中的企业层级问题造成用户实际体验的落差,2022年,boss直聘将slogan换成了“找工作,上BOSS直聘直接谈”。

图为:boss直聘现用slogan
此次邀请使用boss直聘招人9年的歌手兼企业老板胡彦斌现身说法,毫无疑问,是对大众关于平台“真BOSS在线直聊”的心智印象的巩固,借助其明星效应强化了“老板直聊”的可信度。
此外,广告也借助明星产品体验官的口述,提出AI辅助招聘的观点,既为当前平台非boss主导(字面意义上的boss)的沟通现状提供解释,又传递了平台正在探索人机协同的招聘模式这一信息,为产品升级埋下认知锚点。正值金三银四招聘旺季,品牌捕捉到社媒用户“偶遇明星BOSS”的热门UGC内容,邀请当事人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完成了从用户话题到品牌事件的转化,借助明星身份将影响力扩散至更多年轻人。
可以说,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延伸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接触机会,boss直聘正是关注到了用户话题的价值,借力打力,以用户自发生产和传播的内容为起点,来衔接起用户对于平台的认知,既缩短了品牌传播路径,又传递了平台的价值理念。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