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广告网 - 广告营销行业影响力媒体_广告创意_营销策划_公关传播

麦当劳上线AI对话功能,直接给网友们钓成翘嘴

首席营销智库
2025-03-12 19:57

当圆周率被勇于探索的数学家们一次次更新精确度时,他们或许也没想到,严谨的数学知识还能与美味的甜品碰撞出商业火花。

一个是"π",另一个是 "派" ,谐音梗早已在冥冥中埋下伏笔。


即将到来的3月14日国际圆周率日,在大众眼中是个很小众的节日,数学爱好者可能会关注一二;但在麦门粉丝眼里,这是麦当劳花了十年时间打造而成的社交媒体粉丝节,是专属于中国消费者的 "派Day"。

这场以甜品为媒介的品牌狂欢,构建起快餐行业首个“数学+美食”的文化IP,也诠释了麦当劳从节日IP化到用户共创的深度运营模式。

图片

重构节日营销底层逻辑

产品与场景深度融合


派Day自2015年举办至今,已经延续了十一届,是麦当劳一年一度与消费者们玩在一起的社交媒体粉丝节。


今年麦当劳的派Day便以“好奇不停,吃派就对”为主题,呼应3月14日国际圆周率日,致敬对未知持续探索的好奇心。


活动期间,麦当劳经典香芋派、菠萝派及全新抹茶黑蜜麻薯派,都降至3.14元的优惠价格,与圆周率日形成强关联,既刺激消费又巩固产品认知。


图片

图源:麦当劳官方小红书


最初这个节日只是简单的甜品促销活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级为兼具文化内涵与情感体验的品牌超级IP,其成功背后体现了三大核心逻辑:

在节日IP化方面,麦当劳深谙 "认知心理学" 中的锚定效应——通过将派Day及产品与特定日期强绑定,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3月14日=麦当劳派”的条件反射,也将麦当劳派与数学探索精神深度绑定,从而赋予节日IP文化厚度与话题性;

在社交情感方面,“π”作为大众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数学基本知识,已经成为他们校园生活与青春情怀中的记忆碎片,麦当劳通过"π 记忆挑战"、“方言背π”等活动唤醒集体回忆,构建年轻人专属的社交货币;


在用户共创机制方面,麦当劳会通过会员专属身份标识(如“派学家”标签)、粉丝大会、UGC内容征集等,构建用户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将消费者转化为品牌活动传播节点。

今年的派盒设计更是首次引入「好奇心互动」概念:9款不同的派盒设计,背面暗藏专属定制的趣味知识,涵盖原料溯源、口味研发冷知识及派Day的趣味科普。

图片

图源:麦当劳官方小红书

消费者撕开派盒上指定的互动区域,即可随机解锁一条隐藏知识彩蛋,满足他们对产品故事的好奇心,将常规的消费行为转化为有趣的探索体验。

当然最为重磅的,是麦当劳首次推出了对话式AI互动——P.AI,为消费者打造兼具趣味与科技感的派Day新体验。


图片

AI技术赋能品牌营销

达成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借势AI营销热潮,麦当劳的P.AI通过接入AI大模型,以个性化内容生成能力,让每个用户都能获得千人千面趣味对话,同时沉淀用户行为数据反哺营销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霸总甜腻派」、「专业学院派」或「职场强调派」三种对话风格,多变风格直接给网友们钓成翘嘴。


图片

图源:麦当劳微信公众号

这些定制专属内容,是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或产品偏好生成的,涵盖浪漫调侃与硬核科普等多样化内容,无疑精准击中当下年轻消费者的社交传播欲。


图片

图源:麦当劳官方小红书

动期间,消费者可通过麦当劳官方App参与AI对话互动,瓜分超9万元现金大奖,形成“参与→传播→转化”的营销闭环。


为了向更多消费者推广麦当劳的派Day,品牌还上线了一支短片,宣布P.AI的重磅登场。


基于AI大模型与用户行为深度结合的P.AI,是麦当劳写给广大消费者的浪漫科技情书。


品牌借助AI新技术搭建互动场景,为消费者们打造科技+趣味的专属体验,
是麦当劳不断升级顾客全流程数字化体验的又一次积极尝试与探索。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玩在一起,塑造品牌富有年轻化、人性化的一面,达成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图片

品牌自制节日IP的核心逻辑

构建“品牌-用户”共同体


毫无疑问,麦当劳通过连续十一年固定节点举办派Day,该节日已成为忠实消费者的年度期待事件之一。


每年的派Day都有不同的主题,但都紧扣圆周率与派的联系,同时融入麦当劳的品牌文化和产品特色。

不过创意迭代明显存在压力,未来麦当劳需要持续突破同质化(如避免过度依赖AI技术),探索更多的节日IP可能性。


图片

图源:麦当劳官方小红书


派Day的成功,也印证了品牌自制节日的核心逻辑——以用户为中心,将促销转化为文化,用技术赋能情感。其本质是通过长期运营构建“品牌-用户”共同体,将单向的消费行为转化为双向的共生关系,让消费者从“参与者”变为“共建者”。


而品牌自制节日IP的终极意义,在于为消费者构建一个可触摸、可参与、可进化的意义空间。当用户在节日中找到 "我们" 的归属感时,品牌就完成了从商业实体到文化图腾的蜕变。

麦当劳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4A广告网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近日,麦当劳澳大利亚分公司正式宣布结束与DDB长达54年的合作,双方将于年底正式分道扬镳,这一决定意味着澳大利亚广告业内持续时间最长的合作关系画上句号。此前,麦当劳澳大利亚已于今年年初任命Wieden+Kennedy作为其广告代理公司,同时指定宏盟集团旗下TBWA集团所属的Eleven负责媒体业务。
当下,品牌们都在疯狂追逐联名,但联名带来的流量效应终究是短暂的,唯有自家IP才是可以长久吸引粉丝的品牌资产。因此,麦当劳暂停联名策略,开始把目光投向自家的麦当劳四小福IP,开启了一项超级重磅的门店焕新活动——7100家门店集体爆改“麦麦岛”!
在去年的麦当劳粉丝大会上,粉丝集体请愿奶昔回归,麦当劳则秉持听劝态度采纳了该提案。昨日,麦当劳正式宣布8月13日奶昔上架,然而今日奶昔开售才半天,奶昔回归活动就从一片好评变成一片骂名,麦当劳也被大量消费者吐槽搞饥恶营销。
在如今这个纸媒式微的年代,绝大部分的品牌都在争抢着玩新媒体创意。没想到,麦当劳竟另辟蹊径走起了千禧风怀旧路线,用一份《麦麦岛导报》实体报纸,极具创意地带领顾客走进其IP天团的故事,力图以怀旧营销+ IP叙事的方式,增强用户对品牌的长期粘性。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开始关注品牌们的广告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念,若是品牌们未能严肃审核其文案,则极有可能引发争议。比如最近,麦当劳就因其餐盘纸广告中使用了“农民伯伯”表述,陷入到争议当中。
在大暑节气之际,麦当劳带着它的大薯日IP又双叒来了。今年的大薯日以“有薯就够”为主题,力图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进一步放大大薯日IP的创意价值,从而将薯条打造成具有强辨识度的明星单品,让消费者在大暑或日常场景中想吃薯条时,第一时间联想到麦当劳
麦当劳的黄色M字LOGO,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图标之一,而麦当劳也玩了不少与LOGO有关的创意。最近,麦当劳再次利用这一元素,结合视觉联想创意,上线了一支短片《当你感到饥饿》,将M标识与日常事物挂钩,麦当劳的视觉符号不再局限于门店或广告,而是成为生活场景的一部分。
为了鼓励更多顾客下载其APP,麦当劳打造了一组简洁又不失巧妙的创意海报,利用双手握手机、双拇指在屏幕操作的习惯姿势,将品牌符号与用户使用场景紧密结合,用简洁的视觉语言和巧妙的文字呼应,鼓励顾客下载APP,感受即时、贴心的体验。
在加拿大迎来2025卡尔加里牛仔节这一当地重要文化庆典之际,麦当劳以“牛仔特写”为主题,上线了一组创意海报,聚焦牛仔经典服饰的局部特写,将麦当劳产品融入牛仔服饰的细节之中,用西方美学重新诠释标志性产品,传递出对当地文化的呼应与融入。
近日,日本麦当劳上线了一支温情短片《通往成年之路》,通过将儿子拿到驾照后载着妈妈和妹妹去买麦当劳的温馨场景与多年前妈妈载着孩子们买麦当劳的场景进行对比,向所有消费者传递品牌始终陪伴在左右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