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痛失“三道杠”!视觉锤到底有多厉害?
阿迪达斯最近又上热搜了,而原因居然是痛失“三道杠”!
近日,欧盟法院作出判决,宣布阿迪达斯的三条纹商标无效,而理由是缺乏足够的特色。
简单来说,“三道杠”不再是阿迪达斯的专属,其它品牌以后也可以使用“三道杠”符号。
阿迪痛失“三道杠”?有辨识度没特色
阿迪达斯拥有三大logo系列:运动时尚系列 neo(圆球型LOGO)、运动传统系列 originals(三叶草)和运动表现系列performance(三条纹)。
在阿迪达斯这些logo中,注册于1949年的三条杠,是品牌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
每每提起运动品牌阿迪达斯,不少人都会想起“三道杠”标志!
使用“三道杠”已有70年的阿迪达斯,这次依然不买单,表示还会向欧盟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事实上,这也不是阿迪达斯第一次在法庭上为了自己的“三道杠”而战了。
为了保护自己的“三道杠”logo,阿迪达斯曾跟不少品牌打过仗!
打了无数场侵犯商标官司,包括但不限于Forever 21、彪马、Nike、Skechers、甚至车企特斯拉等。
并且阿迪达斯在以往的这些官司中,往往都获得了胜利。
战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而阿迪这次确实是失败了。
这次“三道杠”事件也引发网友热议,形成了两派观点:
支持方观点认为看到三条杠就能想到阿迪,不能说没有特色。
品牌logo原本的功能就是形成差异化和显著性,让用户一看到这个logo就能想起特定的品牌来。
所以品牌logo光有辨识度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才能有效地与其它品牌造成区隔。
“三道杠”的差异化和显著性其实并不强, 正如许多网友所说,中国校服上就大量运用了三道杠的设计。
所以此次法院的判决,其实也无可厚非。
LOGO是一个品牌的视觉基础,只有拥有设计特色,才能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和个性。
不是所有的品牌logo,都能称得上是“视觉锤”。
“三道杠”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之所以产生深刻的视觉认知,主要是基于阿迪达斯多年品牌历史沉淀而形成。
也就是阿迪达斯用大量的广告费和时间打造出来的。
但如果从考核“优秀”品牌视觉锤标准去看,“三道杠”其实是输在logo特色不足。
今年以来不少品牌为强化logo特色都在做努力,都在换新装:天猫变“胖”了,OPPO变“圆了”,立白变“正”了......
品牌热衷换logo,并不是个案。
许多普通消费者往往以为品牌在瞎折腾,他们的出发点其实都是给品牌logo化繁为简做减法,让品牌形象更加直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与视觉传达效果。
因为品牌形象长期使用都会发生老化的过程,需要更加简洁化,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
在餐饮行业,就不得不提麦当劳的品牌logo,充分体现了“视觉锤”的双重效果——品牌识别色和识别形状。
麦当劳特意运用“红黄”这样的暖色调,增加人们的食欲,刺激购买欲望;而M的符号,也是麦当劳品牌名称的字母缩写。
包括瑞幸咖啡的logo,宝蓝色的背景底色,加上白色小鹿形象组合,形成年轻沉稳的气质,体现了互联网咖啡和年轻目标群体的定位。
更加独具一格的是,瑞幸“冷色调”的颜色视觉,还成功跟其它咖啡品牌形成了品牌色调差异,给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们带来新鲜的感受。
通过以上的著名品牌logo盘点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品牌logo不仅是视觉符号,还是一把强有力的视觉锤。
就像一把锤子,把品牌的视觉形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凿进用户的心中。
将LOGO打造成品牌的视觉锤,为什么如此重要?这要从“视觉锤”的概念说起。
我们常说的品牌名称属于语言信息,而所谓“视觉锤”,是指可用于品牌识别的视觉非语言信息,作用是对视觉产生刺激。
品牌之所以需要“视觉锤”,首先是由五官接受信息的重要程度决定。
根据心理学知识,日常生活中人们有70%-80%信息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取,可以说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
其次,视觉锤的重要性还跟当下的营销环境息息相关。
在注意力高度稀缺的当今时代,碎片化、分散化的信息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加之产品、营销的同质化都非常严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品牌营销的难度。
最后,视觉锤可以帮助品牌建立品牌联想。
如许多网友喜欢说的“一图胜千言”。
生动的视觉形象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视觉感官,为品牌传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这一点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史蒂夫·海尔就强调过。
“假使有一天,可口可乐所有的工厂都被烧毁了,但只要有可口可乐这个牌子,我就能重新发展与之相同的另外一个可口可乐公司。”
这说的正是,可口可乐的Logo已经成为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商标之一。
抢占动物或植物形象,打造IP
我们知道,动植物的拟人形象天生拥有一种亲和力,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品牌向动物下手。
中国众多品牌的logo都是动物或者植物。
但是这些logo不是简单地再现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形象,而是给与他们拟人化的形象。
京东的狗、天猫的猫,飞猪的猪、搜狐的狐狸,目前我们所能想到的动物,几乎都被各个品牌占领,运用动物形象做传播,其实主要是有利于品牌日后IP化 。
比如京东joy,已经被京东做成IP,跟各大IP混在一起,提升知名度。
品牌Logo作为与品牌形象捆绑在一起的视觉符号,想要被用户记住,每个品牌都要锻造好一把强有力的视觉锤。
捕获顾客注意力,让认知资源聚集
视觉锤的作用首先是对视觉产生刺激,通过设计的差异化,抢夺顾客的注意力,抢夺认知资源。
麦当劳的店面有过这样一个设计,两个金拱门拔地而起,独特而大气。视觉锤充满整个店面,与建筑相结合,瞬间夺去顾客的视觉注意力,这是语言信息难以做到的。
形状与颜色一样,是顾客在“远观”时就可以接收的有效信息。形状上与众不同的产品外观、包装,甚至店铺,都有可能为你的品牌转化更多的视觉注意。
冰淇淋品牌 LODOVNIA在波兹南Stary Browar购物中心,打造了一间可移动的冰淇淋店,近1000个白色冰淇淋圆筒自外立面伸展出来,构成了独特的外形。
建立“视觉锤等式”,让品牌识别更快
如果你研究过世界各大知名品牌的标志演变,你会发现除非发生认知产品的改变或者业务延伸,那些logo中一开始拥有图形的品牌,大多不会放弃图形。
品牌一般放弃的,通常是文字, 因为图形比文字的认知成本更低。
在众多一线品牌中,苹果的被咬掉一口的logo就是去文字化的典型。
在logo中去文字的不仅是苹果,还有耐克和奔驰。耐克1995年在logo中放弃了使用了23年的“nike”英文。
奔驰在1989年去掉了logo中的“Mercedes Benz”字样,仅保留了三芒星。
由于人类大脑处理图像更快,成功建立“视觉锤等式”的品牌容易被消费者高效识别。
率先被识别往往意味着,在简单决策的消费行为中占据先机。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