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vivo这个广告,我突然理解旅行的意义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逃离这座城市去往另一座城市,感受那里的风俗文化,来一场精神的洗礼,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对于打工人而言,来一场说走旅行,似乎总有各种各样的阻碍。
基于这样的洞察,最近vivo也上线了一支《心动奇旅》 ,以此来治愈那些想出远门却迟迟找不到理由的人。
没有一句台词
却能产生共鸣
品牌的年度总结总是能够以各种催泪角度去戳中用户的心,当然vivo这支短片也是如此,这支年度广告中没有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而是以“两颗心”的旅途来讲故事,高低起伏的音乐,高潮不断的剧情,没有台词却让人狠狠产生了共鸣。
而广告内容也很有黑色幽默的色彩,从一开始的救护车接诊,刹车后车门口蹦出了一颗“石头心”,真就水泥封心,从此所爱不再爱。
而后续的故事则是受伤的“石头心”被“红心”救助,并踏上了旅途,在一路上遇到把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比如一起跨越冰川、探险岩洞等,但又有矛盾和争议……,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么的真实,但小打小闹都正常,最终都要学会和解。
而旅途结束下飞机的那一刻,石头心想握住红心却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简直就是点睛之笔,之前的一切美好都是石头心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当石头心降落的那一刻,自己也蜕变成了红色心,这无疑也将整个故事拉上了更高的层面上。
正如结尾借助哲学家马丁·布伯的名言“所有的旅程都有旅行者不知道的秘密目的地。或许,这个目的地,是我们自己”那样,品牌也借此传递出旅行的意义,就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从营销层面看,以一颗心的蜕变之旅,其实也代表着过去一年里,那些把自己内心封锁住的人,这样的具象化的呈现,既是唤醒全民记忆引发情感共鸣,也是以此和用户建立情感认同,便于用户对品牌产生有温度的感知。
把“心”拟人化
拉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追求的不只是使用的实际利益,更重要的带给他们心理层面的情感价值”。
也就是说,在追求产品性能的同时,消费者也同样看重产品及品牌带给他们的情感满足。正是基于此,vivo这支短片也将情感营销作为创意核心。
好广告不只在传达讯息,它能以爱的力量,穿透大众心灵。从这支广告的表现中,也表现在品牌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洞察。
短片中石头从坚硬无比到最后跳下去的那一刻实现蜕变,不就是当代年轻人一直以来的现状,长期高压的生活早就让我们变得麻木,而旅行的意义,则是让我们心灵得到治愈,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
毫不夸张地说,vivo拟人化的视频中,将触角伸向那些敏感孤独的角落,用有温度的营销为产品赋予了灵魂和情绪这种情感价值,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式广告,这种以物代替人的场景演绎,透过一个个细微的场景,配合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不仅弱化了大众对广告的抵触心理,也让大众在有趣的情节中加深对品牌的认知与记忆,也成功让vivo这支广告在年末广告中脱颖而出。
从营销层面上说,vivo年末上演「轻哲学」,是一次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借治愈的画风去俘获年轻用户好感度,最大程度上借势年底大众情绪敏感的节点,去收割一波注意力。
年末和情感营销
就是天生一对
不难发现,在年末这个特殊的节点上,不少品牌都选择以情感撬动流量价值,试图通过温情和泪点来抢占用户情感C位,但在如今“煽情路线”逐渐同质化的当下,难免会引发大众审美疲劳;新奇的是,总有一些品牌能借助深度洞察,将情感营销玩出新高度。
在此次营销中,与其说此次vivo打造的治愈短片是一次单纯的态度传达,不如说是品牌进行的一次“年终总结”,通过借助情感化语言,勾起用户内心共鸣情绪的营销过程。
可以注意到,vivo能够巧妙避开了情感营销雷区,摒弃一贯的“自我感动式”广告植入,而是在深度洞察用户后创意地聚焦于主张向传递,反而恰到好处地赋予了品牌以高级感形象。
尤其是在即将告别2023年之际,以这种正能量的方式传递,也最大程度上打造出本身所具有的穿透力,以撬动用户端情绪支点,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内心距离。
这也让叶灵我想到了最近美团跑腿的年终广告,也是以跑腿小哥的第一人称视角,以时间为序,来讲述这一年所发生的故事。以小哥可以看到这一年各种形形色色故事中,各种暖心、悲伤甚至荒诞的日常,其实也是对我们过去一年的总结,借着小哥全力奔跑的力量,其实也表达出这一年大众也在全力奔跑。
这种以小见大的,也能更具代入感和实现攻心。 最后,又是新的一年,也希望大家都能向着自己想要的远方不断前行。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