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00后整顿职场, 科颜氏这支广告也太敢了
自从00后步入职场,网上就一直出现00后整顿职场的各种话题,毕竟当下的年轻人们,不是把官方号玩成假号,就是各种拒绝画饼和内卷……
于是最近,科颜氏x智族GQ也从毕业生的视角出发,找到了792个专业的职场新人,让他们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建议,从而变相整顿职场,文案更是很敢说,反向营销简直不要太圈粉。

相比其它品牌都在教职场新人如何有效适应职场,此次科颜氏联合智族GQ则是反向而行之,洞察到现阶段很多打工人吐槽“爱发60秒长语音的老板”、“被逼转发朋友圈”、“无法保守秘密的茶水间”……这些常见的职场现象,以此来提出不一样的“建议”。
广告从职场新人视角出发,但却又和普通的视角不同,而是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以不用专业的视角去提供建议,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管好你自己(工商管理专业)
《劳动法》不是摆设(法学专业)
工作需要努力,但不需要表演努力(表演学专业)
能者多劳的劳,应该是酬劳的劳(能源经济学专业)
口头承诺都是空头支票(金融学专业)
胃不好的人,少吃画的饼(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
可以摸鱼,但不能真的菜(水产养殖学专业)
就目前人类技术来说,爱不能用来发电(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专业)
建议巨婴回家(家政学专业)
废柴只是待错了地方的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专业)
人各有志,要祝福每一个跳槽的同事(移民管理专业)
上班不是做慈善(慈善管理专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教育学专业)
工作群不是夸夸群,朋友圈不是转发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可以请教前辈,但没必要惯着领导(教育学)
还能用手打字,就别发语音(手语翻译)
工作吧,不必时刻围着老板打转(行星科学)
无效加班是一种能源损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永远相信光(动画)
会社では痴漢は危険です(日语)
不要道听途说,不要传播谣言(传播学)
绿茶是职场有害植物(植物科学与技术)
一味吃苦不是一个好方子(中医学)
人是最精密的仪器,但不是24小时在线的电子机器(测控技术与仪器)
大数据推送到同事的账号,也不要点关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996放在全世界都是离谱的事情(世界史)
真正的追风少年,不会只追风口(经济与金融)
周报不要写小作文了(中国语言与文化)
自己的物品可以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会展)
可以适度摸鱼(海洋资源与环境)
过度摸鱼是危险的(军事海洋学)
用中文说完一整句话,是很洋气的事(华文教育)
如果真的尊重人才,不用强调“狼文化”和“羊文化”(人类学)
足额社保,是政策对一家公司最基本的要求(社会政策)
入职不是职场大结局,不必太入戏(电影制作)
拒绝内卷,是一种自我保护(国内安全保卫)
看走眼了,就换一家(眼视光医学)
观点对不对,要讲逻辑,不是看职位高低(逻辑学)
占用周末时间,属于时间垄断主义(国际经贸规则)
建议社会各界专家,不要建议(社会学)
事业规划不只是升职加薪(金融数学)
好苗子是培养出来的(种子科学与工程)
小趴菜都是好苗子(植物保护)
头脑是事业的不动产(知识产权)
别让上班像是坐牢(监狱学)
入职背调是相互的(侦查学)
同事一场,少说隐私和八卦(公安情报学)
不要带着火气上班(消防政治工作)
别问同事在哪健身(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用真本领去竞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少翘二郎腿)
职场信任不是信用卡,可能刷一次就没有了(信用管理)
交流字面意思,别猜潜台词(汉语言)
社恐没有问题,这里整个社会都是内向型人格(芬兰语)
不要轻信互联网上职场人设,因为大部分是豆腐渣工程(网络工程)
保护好自己职场信息(信息安全)
每一个秘密都能走出茶水间(保密技术)
在其位不谋其职,是一种“职场侵占”(犯罪学)
拒绝查族谱式面试表(历史学)
有史以来,没有刚毕业的人,拥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考古学)
不能发光发热的地方,让人发疯(能源化学)
社恐社牛都没关系,团队需要有I有E(心理学)
请在入职前,学习必要技能(学前教育)
工作不应该是现代人心里的阴影(医学影像学)
一切酬劳都需要付出劳动,一切劳动都需要支付酬劳(数学与应用数学)
请不要过度解读前同事遗留资料(古生物学)
后台不硬,就拼软实力(软件工程)
据统计,裁员广进的公司,离倒闭不远了(统计学)
电子邮件能确认的事,就不必加微信了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浪费时间的方式之一是,破译领导的表情(密码科学与技术)
领多少钱,干多少事(经济统计学)
纳税光荣(税收学)
周末不在服务区(互联网金融)
迷你大小周,一点也不可爱哦(应用心理学)
如果入职是要拧螺丝,面试不要问我会不会造火箭(机械工程)
机器自动化是科技进化,机械化工作是能力退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经济学第一原则:人是理性的。但,选择工作可以是感性的(经济学)
友好离职是友好相处的一部分(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同工同酬(女性学)
广而告之,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广告学)
让自己感到快乐,才是毕生的工作(神经科学)
……
同时,重新解读这些专业名词,无疑也是提供与用户新的对话思路,当专业不仅仅只是决定工作方向,也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带来建议,这无疑也提高了互动的属性。
正如品牌传递的“与其规训毕业生不懂职场,不如让毕业生们用专业来重塑职场”那样,用毕业生的口吻来重塑职场,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来对职场中各种“巨婴”“画饼”“摸鱼”“内卷”的现象提供建议,反而一针见血,直击痛点。比如:
能者多劳的“劳”
应该是酬劳的“劳”
—能源经济
口头承诺
都是口头支票
—金融学
工作需要努力
但不需要表演努力
—表演学
心里只有工作
是一种心病
—医学影像学
小趴菜
都是好苗子
—植物保护
可以说,每个对应专业来说提供专业的建议,不仅让打工人颇具代入感,更觉得亲切。

与其自卖自夸输出自己的卖点,倒不如反向套路,用对话方式来变相宣传自己,反而能够像一股清流一般潜移默化流进用户心中。
在视频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职场新人和导演的对话,导演想要夸大产品成分和卖点,但新人却秉承着实话实说的态度,逻辑清晰介绍起产品核心的优势。比如稳定、够专业等等,也让产品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具说服力。
可以说,引发共鸣只是这句广告语的亮点之一,但利用专业来延伸出反向建议,更是紧扣品牌的此次营销的主题和目的。
从另一个层面看,此次的广告,也让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00后整顿职场,反而能够带来一定的反差,有种长辈认同并加入年轻人聊天阵营的感受,用户通过年轻视角的转变也能够快速征服年轻人的喜爱。
很多品牌也喜欢通过这种方式,以年轻人的视角去打造各种有趣的营销,以差异化形式,陪用户一起吐槽,反而能够圈粉。

在建议式的各种广告轰炸中,有时候确实这种反套路的文案总能吸引人的注意。
比如之前boss直聘也是聚焦职场问题,在招聘季反向营销引发网友的关注。聚焦求职环境下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面试官无边界的提问,站在应聘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并实现让面试官与应聘者的情境互换。
由应聘者向面试官进行反向提问,让面试官回答「你们公司的缺点是什么?」「这个岗位上一任是为什么离职的?」,来让面试官也体验一下求职者的崩溃心情。
又或者是每年双11都反向营销出圈的网易严选,也是站在用户角度去玩转营销。
揭示品牌溢价的环节,告诉消费者没必要为此花钱,进一步传递理性消费主张,鼓励消费者选择优质且更适合自己的产品。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植入“要消费,不要消费主义”的主张。
今年的520单身文案:
以及今年小红书在618打造的反套路文案,也是从生活的洞察出发,以极具生活气息的角度切入,非常耐人琢磨。
只要我的快递不断
我跟门卫大爷的交情
就不会断
买到白菜价了
但没有买到宝
被割韭菜只需要3秒
3、2、1上链接~
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反向营销方式,其实也和此次科颜氏x智族GQ打造的00后整顿职场文案一样,很多反向营销的品牌都深刻洞察到消费者心理和社会情绪,精准把握受众诉求,以极具共鸣的内容去塑造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最后,反向营销其实本质上还是需要戳到用户痛处上,才能走心。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