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招聘广告,把反讽式幽默玩出花
营销无处不在,为了能够更快、更有效、更广泛的传递品牌广告信息,让自己的广告能够吸引消费者,以契合当下用户日渐挑剔的心理,品牌也开始做起了花式营销。
从本质上说,创意是品牌营销的核心,在内容迎合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习惯的同时,侧面展现的是品牌的形象和气质。
依托这一底层逻辑,字节跳动就巧妙地将一则招聘广告做出了“创意感”,脑洞的剧情,以及刚好踩中大众痛点的社会议题,很好地激发了一波用户内心共鸣。
字节跳动招聘广告
反讽式创意看点满满
在如今营销圈内卷的时代,不单是产品/品牌广告卷,就连企业的招聘广告也卷,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似乎是招聘永远的痛。如何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的,也是HR以及品牌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字节跳动一支招聘短片,可谓诚意满满,看完就不由得让人神清气爽。相信这个视频会给你诸多企业的招聘人士带来许多启发。
片中的品牌视角具有独特性,字节跳动并不是地毯式地灌输“企业有多好”,而是转向与求职者视角,去呈现那些职场中所诟病的问题,可以说是用脑洞情节,完成了恰到好处地反讽。
就如片中关于投球的镜头,队员投不投还得询问教练,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教练甚至也打起了电话请示经理,这时机会早已丢失,由此揭示企业主张:拒绝繁琐汇报,有想法干就完了。
这种用趣味形式揭露了当下职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直击痛点,正面回应,在事件中突出企业自身优势的做法,大大提升了大众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
利用天马行空的创意将真实的招聘套路和传统职场现状植入到每个大开脑洞的场景里,来解决新一代求职者的痛点,品牌很好地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做营销。
从营销层面上说,短平快的沙雕创意广告,本质上是对年轻人兴趣喜好的拿捏,摒弃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广告风格,最大程度上借创意圈粉目标用户群。
夸张化表达
圈粉年轻用户群
在这个90、00后年轻一代掌握话语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们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可谓是“绞尽脑汁”,纷纷洞察起了用户喜好,意图通过花式的营销手法来获得一波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的Z世代,自主意识与个性意识都更甚于前辈,张扬自我、平等、去阶级的群体观念更是突出。领导骂我,就离职;感觉不爽就离职;领导不听话,就离职。他们更希望的是平等和悦己。
而字节跳动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梳理出了传统职场中的4大痛点:拒绝繁琐汇报,有想法干就完了;薪资等实际层面出发,不画饼真的香;不看老板眼色,坚持自己选择;不走形式,专注搞事。
这些现象在职场中非常常见,而片子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波灵魂演绎,就如其中的画饼,还处于上升期的企业,资金预算并没有那么充足,这就会自然延伸出领导给员工谈梦想、谈精神的场景。
字节跳动招聘广告中用借喻的方式,让领导画的饼堆积成山,最后用“不画饼,直接给吃肉”的回击正中用户痛点,进一步提升大众对于品牌的好感度。
对于招聘广告而言,根本目的在于传递大厂品牌价值,打动年轻人是任务中的重点,年轻、有活力,更甚至沙雕、反讽的片子,往往能引起用户注意。
字节跳动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也多以年轻人为主。然而在以往的印象中,字节跳动的对外形象多聚焦在巨头、理性、严肃和野蛮生长上,缺少些人性的理解和共鸣。
这一支招聘广告在侧面塑造了一波鲜活讨喜的企业形象,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直接触达到目标候选人群。
年轻化浪潮之下
品牌趣味形象的搭建过程
之所以近几年不少品牌纷纷打造沙雕、反讽向TVC,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类风格更容易被年轻消费者所接受,但更多的是沙雕的营销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品牌在做营销时可能产生的风险。这一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早在之前,安居客就曾打造了一支沙雕广告片,分为明显的3个部分:补贴、抽奖送房以及中介费打折;短片运用借喻的手法,巧妙的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场景,通过概念置换,嫁接在安居客的“神奇安家节”政策上面。
第一个片段是发生在运动场上,各组运动员正在摩拳擦掌,还未等裁判发令枪响,一位运动员嘴里喊着“抢啊”,就率先起跑,结尾却是为了抢补贴。
第二个片段是一个晨练的场景,公园里一位体型健硕的太极少年正在运气,一顿华丽操作之后,最后却是拿出手机赶忙抽奖,原来运了一天气就是为了中个大奖。
第三个片段是胡同里两位准备掐架的爷叔,当他们举起椅子准备掐架时,却神转折地坐了下来,纷纷拿起手机赞叹“这折扣打得真带劲”。
在情节叙述上,采用了幽默无厘头的表现方式,看完之后常常会因为它的“沙雕”情节而哈哈大笑。在本质上与字节跳动招聘广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个性化”是90后的代名词,循规蹈矩往往在这类消费群体中并不被推崇,另辟蹊径的广告,有时候反而能引起大范围的圈层传播。
不在于品牌本身,而在于品牌所附加在广告身上的某种“个性”,使得广告具有某种看点,带来一种“反逻辑”的乐趣,也成了最好的品牌年轻化的方式。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