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广告网 - 广告营销行业影响力媒体_广告创意_营销策划_公关传播

“潘婷3分钟奇迹”也是商标,先别急着说天塌了

首席创意官
2025-07-18 09:33

最近,关于企业的商标问题再一次引发争议,到底是“老婆饼里有没有老婆”的问题,还是在搞“擦边”欺瞒消费者,一起来看看。

起因是有媒体发现,潘婷“三分钟奇迹”洗发水,产品背面有几行小字表明潘婷三分钟奇迹是注册商标,于是质疑这样是在玩文字游戏。

据悉,“潘婷三分钟奇迹”是宝洁公司于2020年注册成功的商标(国际分类:日化用品),在产品包装及电商页面以小字标注“注册商标,非功效宣称”。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商平台旗舰店这款产品的详情页中,还标注了“3分钟指建议使用时间”,并以一系列的解释说明,验证“3分钟修护”“减少断发”等有“第三方试验、内部数据”支撑,比如“干发摩擦力降75%”“断发量显著减小”。

图片

从这些介绍来看,官方虽从合规角度表明“三分钟奇迹”只是品牌标识,但仍借助各种检测及资质认证对产品功效予以背书”,加上包装上“三分钟奇迹”的字眼,可能会有一些消费者看了之后产生联想,该系列产品使用之后“三分钟就见效”。

那么能不能仅凭“三分钟奇迹”用在商标而不是功效宣称方面就去判断产品无效呢?恐怕也不能这样武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备案信息,潘婷三分钟奇迹系列产品确实能够提供滋养、修护、保湿、护发等功效。

图片

究竟使用了三分钟之后能不能立马见效呢?类似“3分钟**”这样的表述并没有作为独立功效在备案中体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官网主要展示的是化妆品符合法规分类要求的功效类别,但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宣传用语都直接作为功效宣称进行标注。

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可能会使用一些形象化的宣传用语来强调产品功效和使用效果,当然这需要在不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广告法》等法规的前提下进行。

做广告的人总是天马行空,但自由发挥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去年敏感肌护肤品牌因“虚假宣传”被罚的案例,主播在推广销售“泊本6D玻尿酸水乳套装保湿修护舒缓依克多因干敏肌”时,宣传“3分钟改善脸上红敏”“15分钟快速补水”,而实际上该产品在化妆品备案信息上的功效宣称为“修护、保湿、舒缓”,与直播宣传内容不符,被认定为虚假广告。

所以说,无论是做广告还是带货,都得门清,不能因为某个产品有效,就去说“1分钟就见效”“3分钟就见效”之类的。

在功效宣称方面,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卡得特别严的。有些商家选择把某些带有暗示性的话语注册成商标,这称得上是一种营销上的心机。

商标与广告分属不同监管,且商标仅为区分标识而非功效承诺,这使得部分商家将带功效暗示的话语注册为商标——宣传时借商标暗示功效,争议时则以 “这仅仅是标识” 辩解,试图降低被认定为虚假宣传的风险。

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可能并不会去纠结用了三分钟会不会立马见效,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觉得产品有没有效,这次关于潘婷三分钟奇迹系列的商标被很多媒体转载,主要还是由于近些年有很多企业在商标上面玩文字游戏,作为知名品牌的潘婷顺其自然地被拿来讨论了。

图片

这几年,因为商标引发争议,被质疑靠商标暗示搞模糊宣传的例子还挺多。

比如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白象“多半袋/桶面”系列产品,在包装上标注了“‘多半’是白象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虽然写着“多半袋/桶面”,但是有媒体从业者去实地探访发现,“多半袋/桶面”在净含量上并没有多半,对比主流同类产品规格仅多了1/5到1/4。但这就意味着白象坑了消费者吗?也不见得。具体克重确实在包装上标注了的,而且消息还显示,“多半袋/桶面”在净含量上并没有多半,仅多了1/5到1/4。

图片

那么可以说“多半”这个词就没有误导性吗?这取决于消费者怎么想。2018年至2021年之间,白象申请的“多半袋”“多半桶”商标,因易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数量等特点产生误认被驳回,处于无效状态。但“多半”商标因未直接关联具体商品名称,未被认定为欺骗性标识。这个商标还挺讨巧,“多半”搭配着包装上的“袋面”,就变成了“多半袋面”。

不过后续,白象的道歉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首先是解释了“多半”系列面饼是基于原70克增至110-120克,“多一半”系列从60克增至100克,初衷是为区分产品线。言外之意,对比基准不同,和自己原来的面饼对比确实多一半。同时,白象对于商标带来的歧义致歉,并承诺尽快调整包装,避免引发消费者误解。

6月6日,白象宣布将“多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面饼110克”,并于当月停产原包装产品,后续终止使用“多半”“多一半”产品名。

其实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在此次争议当中,并非白象一个品牌采取了类似的命名,只是白象由于“国货”的形象标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再加上竞品此类商标目前多处于无效状态,无法被拿到“误导性商标”的同类议题中探讨,通俗地说就是“无法被选中”。

640-800.jpg

类似的还有壹号土猪肉的商标“壹号土”,之前外界质疑这个商标坑爹,觉得商家是用商标打擦边球,去混淆视听,把普通猪当成土猪来卖。但事实存在出入。

在陷入舆论的档口,该品牌召开了发布会,壹号食品总裁黎小兵表示,公司于2009年就申请注册了“壹号土”商标,后来又正式申请注册了“壹号土猪”图形商标,这也是公司一直以来使用的商标。公司销售的确实是土猪肉。

图片

还有更早的“千禾0”的商标争议,由于“千禾0”酱油的“0”字打得格外显眼,让人一看就认为是0添加,所以发现“千禾0”是商标以后,认为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后续千禾味业发布声明澄清,解释“千禾0”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

图片

总的来说,上述的商标其实本身都是合法的,只是企业把商标文字与产品卖点宣传捆绑的策略,存在暗示消费者的风险。

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大致都经历了这样的历程,依旧是原本想注册的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商标,但因合规性问题被驳回,于是采取了拆分文字的策略继续申请。

而且,在商标所涉及的概念上,企业往往一套可以自洽的内部标准,比如土猪指的是地方品种,“0”指的是排除添加剂,可以自圆其说,如果消费者认为,企业定义的标准,与自己的标准不符,那么提出质疑也是很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宣称”变成“商标”呢?从品牌方面思考,也有合情合理之处。

举例来说,在同类产品添加剂比较多的情况下,品牌推出了一款比较天然、没有添加剂的产品,就会通过注册商标的行为,强化自身产品的独特性,防止竞争品牌搭便车,去模仿自己的产品,用类似的宣传去搭便车。

其次,宣传的话术随时在变,可一旦成功地将卖点与商标进行捆绑以后,消费者一旦看到标识,就能联想到产品价值,有助于帮助品牌建立长期认知。

在社交媒体上,有护肤博主现身说法。目前美妆行业的宣称监管,确实带有明显的“清单式管理”特征,划定了一批“合法词汇”,企业只能在清单内做排列组合,当这些词用尽以后,企业为了打出产品差异,就会选择“同义词替换”“程度词叠加”,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化妆品广告里看到的很多奇奇怪怪的术语。

也有一部分企业选择钻规则漏洞,把“宣称”性词汇注册成商标,用商标合法性替代宣称合法性。

图片

只能说,不是所有看起来暧昧的商标都是为了坑消费者,但注册了商标之后也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了,消费者也许会被这种商标所吸引去购买产品,最终选择的,还是有真材实料的产品。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4A广告网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近日,中国与 Grey(格瑞)香港合作,推出了一项将现代护发技术与中国古代绣发艺术完美结合的活动。
这段时间,因其三分钟奇迹产品被指责玩文字游戏,不仅被网友骂上热搜,竟然还招来了拉芳广告贴脸内涵。拉芳广告中使用文案“!这才奇迹!”,并且还直接在官博里摆出了第三方权威机构报告实证,硬气表明他们所宣传的“「1分钟」修护”不是商标
瑞幸和椰树强强联名,强势破圈,引发热议。
断舍离,情感营销高级出圈。
近日消息,演员宋祖儿被举报偷税漏税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很快该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爆料称,“宋祖儿偷税涉及金额达4500万,已经被约谈。”在被爆出偷税漏税的前一天,刚刚官宋祖儿为其代言人。如今,已经将宋祖儿官微博删除了。
3月13日宝洁在自己官方公众号“保洁会员中心”上发布一篇科普文章,标题为《女人脚臭男人的5倍?不信现在闻一下》
不得不承认,的这波非遗国风营销真的卷出了新高度,兼具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和品牌核心价值理念,传递出跨越时空、链接古今的精神契合。天猫感受到国潮风靡流行的盛况,洞察到年轻人对国风文化的追逐现象,便于8月16日携手费加罗,在绍兴兰亭景区举办了首届华服盛宴,同时颁发了天猫华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