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不泡茶的油腻文案,像是看多了霸总小说写出来的
“爷爷不泡茶,奶奶泡茶,所以叫奶茶。”
当看到网友们对爷爷不泡茶这家奶茶店的调侃时,苏秦真的很难不被这冷幽默给冷到。
作为一家2018年诞生于武汉的新茶饮品牌,爷爷不泡茶最早的名字其实是“爷爷泡的茶”,后来为了避免与周杰伦的歌名相撞,便在2022年正式更名为“爷爷不泡茶”。

图源:小红书网友@海边的抹茶
有网友第一次看见这个品牌时,还云里雾里地发问:“爷爷不泡茶到底哪冒出来的?”

图源:小红书网友@兔UU
在新茶饮存量竞争时代,爷爷不泡茶入局时间较晚,走的也是与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类似的国风茶饮赛道,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杀”出竞争重围,成为拥有1000+线下门店的新锐茶饮品牌,凭借的是什么?
以武汉传统香片茶为灵感,将中国茶文化与创新工艺相融合,“花香”便是爷爷不泡茶区别于其他茶饮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爷爷不泡茶凭借“东方香茶”的定位快速崛起,但其营销文案因过度煽情、霸总式风格等特点被消费者吐槽“油腻”,这无疑暴露了品牌与用户沟通姿态的失衡。

比如品牌在推广其非遗红糖·黑珍珠新口味饮品时,选择以经期为营销切入口,写了一组杯套文案,想要向经期女性传达品牌关怀。
然而,其中一句文案——“不可以喝冷的,乖”,却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不满。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这句文案被指充满了“爹味感”,其下命令式的语气和经典的一句“乖”,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古早霸总叙事,显得居高临下且略带说教意味。
而在Z世代主导的消费市场,居高临下的 "爹味说教" 与脱离语境的 "土味情话",正在被平等对话与价值共创取代,只顾自说自话的前者自然会受到批判。

图源:小红书网友
除了这条文案,该系列的其他几条文案虽然没有爹味,但也散发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油腻感。
“女孩子多喝热的,别怪我啰嗦。”

图源:小红书网友
“降温了,是我们见面的暗号吗?”

图源:小红书网友
“我知道你超难受的,很想替你难受。”

图源:小红书网友
不过在营销文案之外,爷爷不泡茶“为所有女性免费提供非遗红糖水”的限时活动,倒是真正把品牌对女性的关怀落地,这一举措值得肯定。

图源:爷爷不泡茶官方小红书
总体来看,爷爷不泡茶确实在营销话术上有待进步,“这杯茶只为你而泡”之类的低配版霸总文学,无疑与Z世代追求的平等、轻松沟通模式背道而驰。如果品牌能够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用更加温暖和体贴的语言来表达关怀,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在营销文案上由于“爹味说教”、“刻板印象”等原因翻车的品牌,其实还真不少。
比如今年年初,梅见青梅酒的新年广告文案上印着——“贤婿,你受苦了哈哈哈,我女儿没那么配得上你”的内容。

以及这个——“姐们儿,祝你新一年兜里的钱像男人一样够花。”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传播女性赚钱能力不如男性的性别偏见,事业型女强人看了这个品牌祝愿,都得无语到把梅见青梅酒扔老远儿并骂一声“晦气”。

最后这则“郑重声明哈,每次妈妈说你的时候,我没有附和哦”的文案内容,真的很符合当今社会对家庭关系中母亲这一角色的刻板印象,认为妈妈永远是骂孩子的那个,而爸爸则随和大度讨孩子喜欢......emmm,我请问呢?

无论是爷爷不泡茶还是梅见青梅酒,它们的翻车文案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品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应始终保持平等与尊重的姿态,避免使用刻板印象或性别歧视的言辞。
毕竟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本质是建立信任,而非单向灌输价值观。未来品牌应当摒弃“教育用户”的傲慢姿态,以更谦逊、具体的表达融入消费者的真实生活,方能在红海竞争中赢得长效认同。
当文案脱离产品真实体验、忽视用户反馈时,再华丽的修辞也会沦为“油腻”的注脚。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