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品牌名当作形容词用,搜狐27周年短片很搜狐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互联网也是一个江湖。
网友们在这样的江湖里闯闯荡荡,眼瞅着几大门派使出浑身解数圈山夺地,腾讯系、阿里系、百度系等门派名字亦如雷贯耳,如今却鲜少有人提起搜狐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不甘寂寞的搜狐其实什么行当都做过,游戏、视频、邮箱、社交......然而互联网江湖纷争潮起云涌,习惯于迈着优雅步子的搜狐,自然竞争不过其他抢红了眼的门派,品牌就这样错过了一波又一波互联网风口。

图源:小红书网友@奈良的鹿
对于年轻的Z世代而言,现下搜狐在他们面前最有存在感的时刻,恐怕是搜狗输入法运行时猛然跳出来的弹窗广告,时不时给访问量惨淡的搜狐门户网站引个流。
曾经与搜狐三分天下的网易和新浪,一个把游戏和内容做大做强,另一个靠着微博屹立不倒,那么搜狐在如今的互联网行业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近日恰逢品牌成立27周年,搜狐特意发布了一支动画短片《搜狐是个形容词》,或许我们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搜狐
,赞367

多巴胺绘本风格
塑造鲜明的视觉呈现
与常见的实拍广告及3D动画短片风格不同,搜狐这条27周年短片采用了充满多巴胺气息的手绘风格,画面色彩活泼明亮、线条简洁流畅,营造出温馨、亲切的氛围。
在观看该短片的时候,苏秦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本生动的绘本里,沉浸在满满的艺术感和故事感之中,也自然而然地就接收到了品牌信息。
比如“SOHU27th”的主题,是以墙体涂鸦的形式出现的,巧妙地与片中人物共存于同一个次元;

再比如搜狐视频舞蹈盛典、搜狐视频播主大会、搜狐视频国风盛典等品牌举办过的活动,是通过形象设计可爱灵动的小人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腻场景来展现的,塑造出独特鲜明的视觉呈现及美感。

突破现实束缚的动画广告,可以构建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从而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其拥有的虚拟特性还能够淡化硬营销色彩,从而有效降低观众的心理防线。
与此同时,《搜狐是个形容词》的动态效果设计丝滑流畅,配合恰到好处的旁边描述与背景音效,无疑增强了短片的节奏感和吸引力。动态效果与手绘风格的结合也使得搜狐这条广告更具活力和趣味性,向所有人传达出“这很搜狐”的独特品牌态度。

总而言之,借助这支形式有趣、态度鲜明的动画短片,搜狐既能以视觉叙事方式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又能以简洁直观的画面展现品牌故事,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
品牌彰显出的特立独行、坚持自我的形象,也将有利于吸引更多认同搜狐品牌价值观的用户。

重构品牌精神符号
突破传统回顾式叙事
周年短片作为周年庆中的重要一环,不少品牌往往会选择严肃正经的回顾式叙事。
但搜狐打破了传统的品牌宣传模式,并没有直接罗列搜狐的业务和成就,而是创意性地提出 “搜狐是个形容词” 这一新颖概念,完成从名词到形容词的语义升维。
这一概念的抛出瞬间引发观众好奇,打破他们对品牌的固有认知,促使观众带着探索欲深入了解短片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跳出套路的反常规构思,无疑能有效抓住观众注意力,让品牌在众多宣传中脱颖而出。

短片标题《搜狐是个形容词》细品起来也很有意思,这是将“搜狐”从企业名称转化为一种文化标签,暗示品牌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某种精神或状态的代名词。
这种策略与日本文具品牌Shachihata的印章动画广告异曲同工,均是通过符号化表达赋予品牌哲学深度。
搜狐这条短片还以人的品质和态度来诠释品牌内涵,如冲劲、倔强、不跟风、有品位、执着等,每一种对人的形容都与“这很搜狐”紧密相连,让观众能够通过对人的理解来更好把握搜狐的品牌特点。


以代际共鸣打破认知壁垒
回应搜狐基因的终极追问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新浪的基因是媒体,阿里的基因是电商,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那么,搜狐的基因是什么呢?”
张朝阳曾多次强调要“带领搜狐回归媒体”,但单纯产品迭代显然难以破圈。
于是品牌在27周年这个重要节点,用一条动画短片重塑用户认知,为后续新闻客户端、短视频等内容产品导流奠定信任基础,也为品牌“回归媒体”的战略铺设情感路基。

在回应搜狐基因的终极追问时,《搜狐是个形容词》中的品牌定位也得到清晰彰显。
通过花样展示搜狐在新闻资讯、知识科普、娱乐休闲等领域的服务,突出其 “提供多元价值内容” 的品牌定位,让观众明确了解搜狐的核心业务和优势,从而强化品牌记忆点。

从创意本质来看,搜狐这波周年营销其实是一场以历史为矛、以情感为盾的双向突围。
对内,通过重构品牌精神符号,将27年历程从“错失风口的负资产”转化为“文化资本”;对外,以代际共鸣打破“Z世代不识搜狐”的认知壁垒,在怀旧经济与元宇宙叙事间找到平衡点。
不得不感叹,这,真的很搜狐。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