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品牌“偷盗者”文案被吐槽,农夫山泉莫名躺赢
大家好,行业内模仿文案见怪不怪,模仿到位还行,但稍微用词不慎还真的很容易翻车。
比如最近蜂蜜品牌汪氏蜜蜂园的一则文案就被网友吐槽出圈。
文案长这样:
我们只是偷盗者
原料全是小蜜蜂酿造
没有科技糖浆

图源:小红书@ice cake
看得出品牌想要宣传自己蜂蜜没有科技与狠活,主打一个纯天然,本身这一卖点宣传是完全可以的,毕竟当下食品安全问题下,干净天然健康的卖点真的还挺吸引人了。
但问题主要出现在“偷盗者”这一用词上,网友觉得这个词还是有点负面的影响。
看完觉得自己被冒犯到了:觉得买蜂蜜的消费者好像变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嫌疑人,说难听点就是在销赃的hhh。

更有举一反三的,觉得偷盗者真的很准确,还是入室抢劫,甚至把蜜蜂的房子都搬空了。

那卖肉的是不是得叫分尸者,这就有点吓人了。

当然也有觉得这广告挺好的:
挺黑色幽默的,挺好玩,听上去就很天然健康。


还有觉得这本来就是事实,本来就是偷来的。。。

不过也有人发现了这个广告词和农夫山泉的很像,应该是想模仿“大自然搬运工”这个概念,但是却学不到精髓。



不过在被网友吐槽后,官方也很快撤掉了广告,将这偷盗两个字遮起来了,这速度还是很快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莫名躺赢的农夫山泉,那句“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广告放在现在确实很惊艳,不仅很好体现了水产品的纯净澄澈,更体现品牌的匠心。

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除了这次的翻车,评论区还有网友分享了之前这个品牌也有类似的翻车广告。
比如这个用AI做的广告,本来是食品广告,文案和画面却完全不搭边,看了许多都不知道是啥广告。

图源:小红书@拉苏的小熊
其实用AI设计广告没什么问题,主要是卖点不突出,广告词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广告真的适得其反。

虽然这一广告翻车后,官方还发帖道歉,表示会认真聆听网友每一条批评和意见,会认真反思整改,诚意确实有了。

怎么说呢,广告的本质就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和输出卖点,但有时候在细节
方面还需要用点心。
很多品牌广告翻车,很多也都是这个原因。
比如前两年妇女节时候摩打食堂公众号的推文标题“你会是这世界上最美的三八吗?”,虽然品牌可能只是单纯从三八妇女节的名称上进行文字的提取,却忽略三八这个词产生的联想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图源:小红书@momo
这个词一开始不是这个意思,但在各种影视节目以及网络内容中,这个词大多时候都被用来骂人,所以现在这种词更多会让网友觉得是在骂人。于是很多这样的贴子一发出,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很多网友觉得“三八”这个词的使用,就很具有侮辱性:


所以无论是在营销还是生活中,用词方面都是很值得考虑的一件事。
而除了用词不当,其它品牌的AI广告也有很多翻车的,比如芝士农场的小男孩吃意面海报就在小红书上引起网友热议,AI生成的小男孩手里捧着装有意大利面的碗,他开口大笑着,意面则从他的下嘴唇流出,看着十分渗人。

深圳地铁的海报,骑自行车的小男孩没有坐垫。。。

四根手指的孕妇。。。

细节没啥问题,但AI生成的小女孩形象却被众多网友吐槽“过度磨皮、过度白,看着恐怖”的牙膏广告。

咱就是说,虽然AI打广告可以给企业减少很多成本,毕竟真的很便宜,但是AI的“半真半假”感有时候还真的不一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毕竟广告最终目的还是要讨好消费者,如果他们不认同这个广告,对品牌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说到最后:
无论是用词不当还是AI广告翻车,都给品牌敲响了警钟,对于文案创作和广告设计来说,用词要谨慎,用AI创作也要仔细校验和调整,确保不会产生不适感,只有时刻牢记消费者的情感反应,确保广告内容积极正面,才能更好避免任何可能被视为冒犯的内容出现。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