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麦,短剧,科目三,一股文化泥石流涌向海外
大家好,这不明年才能见了,咱们聊点有意思的内容。
还记得这些万恶之源《我姓石》,《挖呀挖》,科目三……吗?它们不仅在一度国内爆火,更在海外引发了“人传人”效应,成了今年最出圈的文化输出。
看完海外网友的模仿秀,真的感觉,这个世界早晚有一天要被土味文化席卷。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手捧着商品带货,胯部甩到可以踢毽子的舞蹈动作,引起了一众韩国网友模仿。
图源:抖音博主@就一眼
更难以想象的是,他们跳舞配的BGM居然是戏腔版的抖音神曲《精卫》。
经常刷抖音的大概率听过这首歌,歌词呈现极强的割裂感,但旋律还是很好听的。
更奇幻的是,用同一首BGM,那边还是“社会摇”画风,这边就变成了“拜佛”画风。
这还要从《孤注一掷》里面,王传君扮演的诈骗头子陈秉坤上一秒对窗外比手势示意杀人,下一秒拜佛的出圈名场面说起,这一段视频搭配慢速戏腔版本的《精卫》,居然掀起了“拜佛变装”潮,引起越南百万、千万级粉丝网红跟拍。
上为《孤注一掷》电影片段,下为越南网红模仿
这首歌曲起源于抖音博主“顾夕”去年发布的百家姓喊麦短片,当时并未在国内掀起太大风浪,今年却突然在TikTok上爆火。
原版是这个画风:
火到国外之后,变成了这个画风:
喊麦的原始音源yyt12,目前在tiktok上有超百万人使用。
而视频里面高频出现的动作——王七叶“躲闪摇”,去年被搬运到外网,配上《forget》降速版本作为BGM后,掀起了海外模仿热潮。
上为王七叶躲闪摇,下为海外博主模仿
除了短视频平台,《我姓石》甚至登上了俄罗斯的中文课堂。
不过说起来,把喊麦作为学中文的教材,大概比大舅二舅三舅什么的入门要快一些。
还记得这一段火遍全网,想逃也逃不开的手势舞吗?在日韩也一度爆火。
温柔女声版,男子偶像版……甚至还有日本女优版,已经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版本了。
看来可爱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今年被称为短剧付费元年,一部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官媒纷纷下场转发,咪蒙团队旗下的几部短剧被全部全网下架和禁止信息流投放,更是让人关注到了这个“赚快钱”的行业。
与此同时,国外短剧也受到关注。11月13日那天,ReelShort登上了美国App Store应用榜第2名,娱乐榜位列第1,甚至超过TikTok。
打开ReelShort的首页,只见《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禁忌的狼人·我命中注定的爱情》《我结婚了,新郎不是你》等名字映入眼帘,一股霸道总裁文学的气息扑面而来。
其中最火的一部《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目前在油管的播放量是599万,对比抖音热门短剧或油管热门影视作品来看,数据不错,但还有待突破。
把科目三称为今年最火的“文化输出”,不过分吧。
起初,人们没有想到,这种融合了摇花手、扭腰、摆胯加上站不稳的脚的舞蹈,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连带着它的专属BGM《一笑江湖》也翻红了起来。
在TikTok上面搜索中国舞蹈,你会发现,最热门的视频除了汉服小哥哥小姐姐跳舞,就是科目三了。
拉丁舞世界冠军乔安娜在跳。
帕梅拉在跳。
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在跳。
全世界都在跳科目三。
对比前两年在youtube火爆的李子柒、滇西小哥等网红,我好像越发能感受到,文化的雅俗共赏。
乌托邦式的田园牧歌叙事,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我们有不被主流文化欣赏的MC喊麦者,国外也有风格出位的rapper;我们有不好摆在台面的限制级网文,北美也有脆皮鸭文学。
说到底,大家追求的无非就是情绪价值,你看李子柒的视频得到治愈,我看霸总短剧图个乐呵,彼此同道殊途。
观察今年这些火到国外的内容,可以说几乎都具备很强的感染力,让人上头,扭胯舞,科目三……没什么太高的参与门槛,配的BGM呢,虽然外国人可能听不懂,但听着旋律好听好记,可以大范围传播。
就像很少有人会去在意《See Tình -见爱响铃》的歌词有多简单,《Flower》的舞蹈是否符合顶流女团的水平。
也没必要去纠结这样的文化输出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毕竟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去研究高深的学问,想要放松的人更倾向于看点有意思的东西。
看到有网友在科目三视频下的留言,瑞秋觉得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毋庸置疑,短视频是我国文化输出的强势渠道,这也决定了其中的内容生态,在多元性,原创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互联网上,从众效应是共通的。那些可以被互联网用户快速传播的meme(迷因),从国内的短视频平台被搬运到国外,国外的网友出于兴趣或者吸引流量等目的去模仿,这是顺其自然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本土化传播也很重要,像曾经爆红的龙王赘婿,在国外并未掀起太大水花,但用了“狼人”“吸血鬼”设定的剧情就比较受欢迎。
还有扭胯舞什么的,多少有点进口文化本土化,然后出口再转内销的意味。
说到文化输出方面,瑞秋认为,上述内容掀起的传播潮其实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有更多人愿意去接触中国的文化,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影响力愈发深远。
但这并不能否定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文化推广,认为这是没有价值的。将中国的典籍翻译为不同语言的学者,在法国街头弹奏古筝的留学生……正是他/她们的力量汇聚到一起,才让世界看见了更饱满的中国,你觉得呢?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