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遇上民法典》刷屏,寓教于乐的普法教育绝了!
在社交网络时代,为了实现有效传播,国家权威机构在面对越来越年轻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受众时,政务宣传的形式也在逐渐向年轻人靠拢。
前有才艺双绝严肃活泼的央视boys让央视新闻收获年轻人好感,后有中国气象局玩梗请“雨神”萧敬腾拍70周年宣传片,以及前不久拍公益广告抢广告人饭碗的江西消防等,都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政务宣传在趣味性的内容中实现有效传播。
近日,作为全国两会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审议,历经60余载波折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将亮相。
为了提升大家对民法典中重要规定的认知与记忆,人民日报推出了一支寓教于乐科普动画片——《当哪吒遇上民法典》,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融入到与近年来大热的哪吒IP相关的神话故事中,让普法宣传更有意思且易于理解。
当哪吒遇上民法典
在昆仑山大殿,跟随太乙真人修行多年的哪吒向师傅请求下山历练,太乙真人担心哪吒社会阅历太少会吃亏,于是给了他一本包罗万象的世间秘笈——民法典防身。当哪吒遇上民法典,会有什么故事发生?
独家招式泄密记
下山历练的哪吒回到了陈塘关老家,在海边哼着小曲悠闲漫步。有道是冤家路窄,不巧遇到了敖丙,而敖丙却正在练习哪吒的独家招式,怀疑自己被偷拍的哪吒立马找敖丙质问,发现自己的独家招式被泄密到了网上。
为了找到真相,哪吒灵机一动,用民法典召唤出师傅,才发现泄密的不是别人,正是敖丙。未经允许进入哪吒家里窥视并偷拍的敖丙最终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高空坠物伤人记
在天庭玩耍的哪吒开心的过了头,一不小心就将盆栽撞落到凡间,砸中了在海边玩耍的敖丙。敖丙立马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状,要找到背后的罪魁祸首。
无论是当日值班的天兵,还是嫌疑人哪吒都一口咬定不是自己。直到玉皇大帝说到监控摄像,哪吒才吐出自己的犯错事实,并主动承担责任。
而这个片段对应的就是高空抛物事件,并带出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造成他人伤害的则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贷款购物被套记
为了买最新款的蟠桃手机,哪吒在网络平台上借了八千金,没想到利滚利,一个月后就变成了10万金,实在还不起了才告诉妈妈。听到这里李夫人也急了,毕竟他们夫妻的工资也不够还。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之际,哪吒又灵机一动,掏出民法典得知“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并深知要通过正规渠道借贷。
离婚冷静和好记
淘气的哪吒又闯祸了,导致父母双方为此争吵甚至闹起了离婚。不想父母离婚的哪吒通过民法典知道了婚姻冷静期,即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逐渐懂事的哪吒每天在反省自己,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哪吒终于看到父母回来了,经过冷静期的夫妻俩也互相理解,决定不离婚了。
人民日报将枯燥的法规融入到趣味性的神话故事中,四个小故事分别对应了民法典中相应的规定,通俗易懂而且便于记忆。因此,该支短片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精选最能引发共鸣的热门事件
带出相关规定实现有效传播
近年来,高空坠物、校园贷、监控偷拍等事件时常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希望有一部相关的法律来制约这些行为,也是大众所期待的事情。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今年全国两会上,一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草案提请审议,首部民法典呼之欲出。
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高空抛物坠物、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进行了直接回应。
民法典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对于大众来说,掌握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
因此,为了提升大众对民法典的认知,人民日报精选偷拍、高空抛物、校园贷等最常见也最能引发共鸣的热门事件,通过3D动画片这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以趣味性的故事案例循循善诱,让大众了解到在受到非法窥视偷拍、高空坠物、贷款被套等危险,所应采取的法律行为,从而带出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通常情况下,看到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咬文嚼字的表述让人云里雾里,所以大部分人都有着较强的抵触心理,基于对大众这一心理的精准洞察,人民日报在普法教育中没有采用教条式宣传,而是选择近年来大热的哪吒IP,围绕主人公哪吒展开普法教育。
哪吒作为神话故事中的“网红”,其古灵精怪、正义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借助哪吒的人物形象演绎案例,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当下年轻人的阅读兴趣,降低了大众的认知成本,也让普法教育深入到年龄更小的未成年人群体,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法律条例变得更有趣味性,吸引更多受众自发跟随故事了解民法典法规,实现普法教育的有效传播,也将人民日报官媒的社会责任意识展现的淋漓尽致。
寓教于乐的方式
开创普法教育的新思路
一直以来,加强普法教育都是一项社会性重点工作,然而很多宣传题材过于教条,形式多内容复杂,不贴近居民的实际生活,很难被大众所接受,以至于不少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未成年犯罪以及受害事件增多,让普法教育宣传任务成为重中之重。
在这个碎片化、注意力十分稀缺的时代,想要让枯燥的法规被年轻人所接受并非易事。而且,在大众的固有认知里,法规教育形式单一而且充满教条式味道,严肃的姿态与大众产生距离感,很难在年轻人心中获得好感,更不用说强化记忆了。
深谙此道的人民日报,改变传统普法教育的宣传形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与年轻人沟通,不仅打破了大众对普法教育的刻板印象,也使公益广告拥有更多创意形式的可能。
人民日报选择更年轻化趣味化的政务宣传风格,不仅开创了普法教育宣传的新颖创作表达方式,也改进了政府机构与大众的沟通方式,切实提升普法教育的传播效果,加强年轻人的法律意识。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