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深夜回应小米SU7事故,评论区网友吵得更疯了
大家好,我是小叶。
昨天深夜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对“小米 SU7 在高速上碰撞爆燃导致人员伤亡” 事故进行了回应,再次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

图源:雷军官博
可以看到,雷军的回应还是很真诚的:
首先对事故表示深切的哀悼,承诺“不回避责任”,并表示提交车辆数据配合调查,但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所以现在很多问题都没办法回答。
说实话,这个回应没啥问题,毕竟事故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且发生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就算这个时候不出来回应其实也能理解,毕竟说多错多。
而雷军在事情发生后的几天出来回应,除了维持真诚的人设,可能也是看到舆论快发展成不可控的样子,毕竟在不回应的那几天里,网上也吵翻了。
对于雷军的回应,网友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支持的是对这波回应的肯定,觉得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的担当,当然这也和雷军平时的人设定位有关,一直以来雷军在用户心中就是真诚、亲民等形象,所以这次发生这事,从情感角度雷军也必须出来回应,否则很容易立不住人设。


反对的声音则是觉得在事故原因还未完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雷军原本可以不站出来的,事故还没定论就让车商回应,就很莫名其妙。




在网友的讨论声中,该事故遇难者的母亲也在雷军评论区留言“希望说到做到...”

看到这里大家也能发现,为啥别的车出事创始人没出来回应网友也不会说什么,反而雷军不出来回应就有很多质疑声,主要原因还是这款车与雷军“IP”绑定得太紧了,一旦出了问题,消费者自然会联想到雷军这个人,所以说创始人IP做得太好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如果说雷军的回应是从情感角度,那么小米官方的回应则是理性角度,在雷军回应前后,小米官方也在官微上分别发布了回应了两次。
首先是4月1号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对事故表示痛惜的同时,还将已经了解过的事情经过公布出来:
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的速度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图源:小米公司发言人官博
并且还公布了具体时间线:

图源:小米公司发言人官博
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从NOA发出“请手握方向盘”的预警信息,到再度发出碰撞预警提示之间相隔了八分钟,而从驾驶员接管车辆到车辆发生碰撞,过程只有1-3秒的时间,也被质疑预警不足,但这些过程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也同样需要等调查结果。
而从公关角度看,小米这波公关回应表述比较模板化,不过好在整体还是比较公开透明。
但评论区也有网友不买账,觉得小米没有回应“门是不是打不开,安全气囊是否弹出,车辆是否自燃”等问题,且内容都是在推卸责任。。

关于网友争议的点我们真不好评价,现在还是得等警方调查才行,毕竟现在小米官方回应越多,只会让舆论往更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这则声明发布不久,事故家属发文也称小米并没有联系她,但如果我们细看小米的声明可以发现,其实官方说的是“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也没说已经联系,于是这波回应也让评论区的网友吵疯了。

图源:事故者家属微博
怎么说呢,其实小米没有第一时间联系受害者家属也能理解,毕竟现在都不知道具体是啥原因导致,一开始就贸然联系家属,只会让大众觉得是小米的错,很容易让舆论导向变成车企的问题,从而陷入自证的陷阱,所以小米选择官方渠道来联系家属,完全合理。
在舆论进一步发酵后,昨晚22:15分,小米汽车也在官微上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对第一则声明网友的疑问给出了回应。
如下:

图源:小米汽车官博
主要回应了六各方面,总结起来就是:
有积极配合调查、有在警方指导下尝试于4月1日下午与家属会面,但现在还没见到;
没接触到车辆不知道具体情况;
道路施工且智驾提醒并减速,但最终人驾接管;
起火并非自燃,或为撞车受损所致;
车门不确定能不能开;
NOA减速1s后被接管,功能退出,非标障碍物不管用;

不难发现,小米官方的两则声明,其实对网友的争议都回答到了,只是一些疑问还得等警方调查,现在贸然解释确实有可能越抹越黑。
但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雷军还是小米官方的回应,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且主动透明公开信息,虽然一直被吐槽没有人文关怀,但是现在舆论已经乱成一锅粥,小米其实怎么回应都解决不了问题,目前能做的就是等调查结果了。
说到这里,小叶觉得有位网友的话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这件事本身很难处理,如果兜底了相当于以后所有智驾事故都要擦屁股,所以官方才需要这么谨慎。

确实,从行业层面来看,整个智能驾驶领域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目前,没有一家车企能宣称其智能驾驶系统是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但如果每次车辆出事都找车企兜底,车企反而容易被舆论绑架,不仅可能误导公众对事故原因的判断,还可能为自身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当然这前提需要车辆质量无问题。
其次,小米SU7事故也同样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智驾系统无论多么先进,它本质上是为驾驶提供辅助支持,大家开车还是需要牢牢掌握行车的主导权,切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大家还是需要保持理性,莫让不实猜测带偏舆论走向,至于结果出来后,小米怎么处理,我们不妨耐心等待。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