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旅上演三月三对歌擂台战,被西南F4颠到了
当抖音不停地给我推送各种对歌的视频时,我就知道,广西IP的朋友们又要放假了。
壮乡三月三有对歌的习俗,不少地区会举办歌圩,用嘹亮的歌声,唱响民俗文化乐章。
还有几天就到三月三了,各地文旅局官号早早地在云端搭了台,斗起了山歌。
广东文旅练起了diediedie神曲《蒙优勒》,一上手就是高难度。

图源:抖音@广东文旅
重庆文旅拿来了《刘三姐》怼人经典唱段——“你发颠”,柳州鱼峰山阿婆山歌rap……这地地道道的歌声一出来,还以为误入了广西文旅。

图源:抖音@重庆文旅
四川文旅、贵州文旅不约而同化身“山歌爱好者”,用上了抖音&山歌文化融合版BGM,搭配花开富贵式特效专场,本地人看了直呼不敢认。

图源:抖音@贵州文旅

图源:抖音@四川文旅
云南文旅用上了当地非常经典且风格超前的民间音乐,“假情假意你假温柔~”,网友辣评,“有本事把整首歌都放出来”。

图源:抖音@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文旅拿出了经典歌曲《渡情》,“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一秒把人唤回白娘子和许仙初遇的场景。

图源:抖音@浙江文旅
山西文旅则拿出了山西民歌,民歌对民歌,很有味道。

图源:抖音@山西文旅
还有很多其它省市的文旅局官方账号,也在抖音加入了这场赛博山歌擂台赛,将传统民歌进行年轻化的改编,以魔性剪辑、猫meme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吸引众网友围观,实现了文化破圈。
K歌这件事儿也是你放唱罢我登场,身处目的地IP的南宁文旅自然不甘示弱,带来了一首由《刘三姐》里面的山歌小调改编而来的字母歌,暂且就称为字母歌吧,咱也不知道这歌词咋想出来的,这么抽象hhhh~外地人疑惑,“广西山歌真的可以这么唱?”

图源:南宁文旅
面对来自各地文旅局的对歌邀请,广西文旅拿出了必杀技,“三月三放假四天”一击制胜!

图源:抖音@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人们常说,上了年纪,就会“血脉觉醒”,以前吃不惯的食物,听不惯的歌曲,慢慢地就会爱上,得益于互联网的强大展现力,以及传播者的热情,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特色文化推广开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些文化有趣、有料的地方。
山歌,作为一种既具有抒情性,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现在也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是其自由度和互动性都很强,天然适合在互联网当中传播。
众所周知,虽然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传统节日,但是很多省份同样存在自己独有的民歌文化,同样拥有对歌的风俗,不同地区的特色民歌碰撞在一起,更容易形成文化基因的协同反应。
观察近些年文旅宣传的画风,不难发现,整体的走向是越来越亲民,越来越接地气了,结合网络热梗、热门电视剧桥段制作视频、花式剪辑……样样都是手拿把捏。
各地文旅部门官号以爆款短视频风格爆改山歌,官方下场玩梗,让对山歌这件事看起来比爱豆打歌还潮。
除了以文旅账号之间的趣味互动,来撬动传播势能以外,还可以看到,这种跨地区的文旅联动,本质上是基于节点的造势。
三月三的节庆,不仅能够吸引外地游客前去体验壮乡风情,也直接刺激了当地居民的出游需求。
各地通过参与对歌来获得流量入场券,同时也给自身创造了一个宣传本地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的好机会。
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集结多省市地区文旅的抱团式宣发,就像此次广西“三月三”节日引来各地文旅云对歌,不仅有效聚集了声量,大幅提升话题曝光度,还依托城市集群间的文化共性,将原本分散的地域符号整合起来,塑造为更具传播力的集体记忆 ,推动文旅宣传迈向新高度。

图源:抖音用户
时代浪潮奔涌,铁路网络的星云密布,打破了地域隔阂,实现各地人民的互通有无;互联网技术的迭代革新,更搭建起文化传播的高速公路。远方的民俗风情跨越千里,即刻触达彼岸。于是,越来越多的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了全民共感的文化 IP。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