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冰一口把东风日产吞了,这广告脑洞好炸裂
自从在《狂飙》中饰演反派角色徐江出圈后,贾冰老师的商务活动便多了起来,拍的不少广告片都是以剧中的黑老大人设出场,再搭配一口地道的东北腔,个人特色极其鲜明。
咱就是说,谁家广告片能次次拍得跟喜剧一样幽默?
而有贾冰出现的广告片,里面的东北方言、自嘲式幽默及抽象化表达则是必备元素,不仅观众看了捧腹大笑,也成为合作品牌突破同质化营销的利器。

最近东风日产就找贾冰拍了一条广告片,夸张诠释品牌的“一口价”购车优惠slogan,短片内容的抽象程度更是重量级。
苏秦看完后觉得,贾冰在抽象广告这个赛道上,已经无人能及了。

趣味呈现生活化场景
赋予独特创意联结
当下的年轻消费群体十分追求产品性价比,东风日产此次推出“一口价”策略,无疑精准契合目标受众的需求。
传统汽车广告在年轻人眼里,也往往有着严肃正经的刻板印象。品牌选择将合作的橄榄枝抛向贾冰,正是想借助他的幽默形象和抽象表达,与年轻消费者建立起有效沟通,从而激发他们的购车欲望。

短片开头是一段销售人员的快板表演,以此引出“一口价”的主题。

随后在不同的场景中,贾冰开始了他的夸张表演,巧妙将东风日产的“一口价”策略与“吃一口”动作联结起来,不断强化“真的就一口”的概念。
比如面对甜品店员工的热情邀请,贾冰“一口”吃完了试吃蛋糕;

再比如女儿递过来冰激凌,表示只能吃一口,贾冰直接“一口”咬没了;

还比如面对拍摄现场导演“就是来一大口的那种”的要求,贾冰来了个暴风吸入,把现场的道具全部“一口”吞下肚,简直抽象到没边了。


东风日产这条广告里的场景,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但这些普通场景在贾冰的演绎下显得妙趣横生。而将生活中的小插曲变成幽默桥段,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产品信息。

从创意构思来看,品牌将购车政策“一口价”与生活中的“一口”行为联系起来,这种关联式创意打破汽车广告传统的宣传模式,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消费者快速理解并记住品牌的优惠策略,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东风日产,促进产品销量提升。

抽象营销的破圈逻辑
和年轻人产生情绪共振
在社交媒体时代,抽象文化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货币,从中映射出他们对“反套路”、“解构严肃”内容的偏好。
贾冰的广告向来以幽默搞笑、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出圈,这正好契合了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趣味性的内容趋势。
回顾贾冰以往的抽象广告作品,比如伊利的春节广告中,他化身牛奶被印在纸箱上,经历各种过年送礼场景,情节设定新奇、笑点密集,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讨论和二次传播,形成极高的话题热度;

还比如贾冰在宝马X5的广告中一人分饰五角,不仅化用了“宝马X5”的产品名谐音梗,还从多个角度体验并传达品牌的全面产品力,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宝马X5车内空间宽敞和舒适驾乘体验的卖点。

这些抽象广告通过解构传统广告语言,以“无意义中的有意义”引发共鸣,契合年轻人“情绪价值>功能宣传”的消费心理。
此外贾冰有着极具辨识度的喜剧风格,为广告注入了灵魂。他那一口东北方言,天然带着诙谐幽默的韵味,将表情和肢体动作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最为重要的是,东风日产这条洗脑的抽象广告背后,是品牌洞察到消费者繁琐的购车比价程序,从而推出“一口价”的购车活动,用一个统一、透明的价格,换来消费者省力、省心、省钱的购车体验。

区别于其他强调豪华、科技感的汽车品牌,东风日产通过幽默抽象的广告风格,塑造出亲民、实在的品牌形象,并配合贾冰的演绎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独特记忆点。

审美疲劳与情绪透支
创意狂欢背后的潜在风险
尽管抽象广告以其荒诞、解构和强情绪化的风格,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成为品牌突围的利器,但其过度依赖“眼球效应”的基因也暗藏多重风险。
首先这类广告的“土味”、“无厘头”特质,与奢侈品、科技品牌的高端定位存在天然矛盾,强行融入无疑会损害品牌调性。
依旧拿贾冰的宝马X5广告来打比方,它虽然拉近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也引发“豪华感降级”争议,部分潜在客户因此转向竞品奔驰GLE的精英叙事。

当“一人分饰多角”、“打破第四堵墙”成为抽象广告标配,观众兴奋阈值被不断推高,逐渐同质化的抽象广告便会导致大众的审美疲劳和情绪透支。
其次抽象营销更像“烟花式创意”,依赖于对消费者的瞬时情绪刺激,缺乏连贯的价值观输出,因此难以积累长效情感资产。
例如伊利与贾冰合作的“镶脸牛奶箱”广告热度消退后,大部分用户只记住搞笑桥段,而非品牌的产品功能升级。

最后是贾冰对角色滤镜的消耗,徐江在剧中凶狠、张狂又带着几分喜剧色彩的疯批形象,在大众心中形成了独特的角色滤镜。
在东风日产的广告中,贾冰却是一个在甜品店贪吃、和女儿抢冰淇淋的幽默大叔,充满生活气息和喜剧感。这种巨大的形象反差,让观众难以将广告中的他与徐江联系起来,原本对徐江建立的严肃、凶狠滤镜无可避免出现裂痕。

当贾冰在抽象广告中的形象频繁于大众视野,同时徐江这一角色随着《狂飙》热度的逐渐消退,在观众日常记忆中的活跃度降低,抽象广告信息就会不断稀释观众对徐江角色的印象,进一步消耗徐江角色滤镜。
这种消耗是演员形象多元化发展与观众角色认知之间的必然碰撞,也反映出演员在演艺事业拓展中所面临的形象平衡问题。
总体而言,抽象广告的本质是“用不确定的形式表达确定性诉求”,其弊端并非否定创新价值,而是警示品牌:在注意力争夺战中,需以用户价值为圆心,技术、文化、伦理为坐标,绘制精准的创意象限。
唯有如此,抽象广告才能从“流量的兴奋剂”进化为“品牌的长效资产”。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