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支持中国饺子申遗,搞了个韩语版广告片
大家好,前段时间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让不少网友看了都觉得欣慰,并提出咱们国家还有更多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图源:微博热搜截图
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尚未有美食入选世界非遗名录,而韩国泡菜、日本和食之前都相继入选了。
所以随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已有2600年历史的饺子亦被网友们推至台前,认为其作为象征着团圆与祝福的中华传统美食,值得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图源:微博热搜截图
关注到网友们的热议后,饿了么趁势上线了一支广告片《我们支持中国饺子申遗》,温情讲述饺子对于中国人的特殊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短片除了面向国内的中文版和面向国际的英语版,还有一个令人玩味的韩语版。
饿了么
,赞790
网友们看完纷纷调侃:“用韩语就很有灵性。”

借势冬至传统节气
探寻饺子的深厚历史底蕴
冬至即将来临,吃饺子则是国人延续了上千年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为的是纪念医圣张仲景。
在民间口耳相传的说法里,苏秦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冬至不吃饺子就会烂耳朵。
饿了么的这支短片,开篇就提到了#春节申遗成功饺子也值得#的社会热门议题,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引出“我们支持中国饺子申遗”的品牌观点。

图源:饿了么短片截图
随着镜头的展开,大街小巷的饺子馆、家中包饺子、街头吃饺子等不同生活片段场景,都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触动了国人的集体记忆。
短片还沿着饺子的历史脉络,从历史发展、名字由来、哲学寓意、地域文化等多个角度,探寻饺子深厚的历史底蕴,以此迅速为短片注入深度文化内涵。
饿了么
,赞75
饺子是中国人的乡愁,人们不仅会在冬至、除夕吃饺子,也在回家、出远门的时候吃饺子。
而且由于南北方文化差异,南方人觉得饺子像元宝,可以带来财运;北方人则认为像耳朵,可以听到先祖的祝福;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的那个人接下来一年都会好运满满......

图源:饿了么短片截图
这些独特的说法和习俗,无疑将饺子与人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从而更愿意支持饺子申遗。
短片采用故事化叙述的表达方式,也避免了单调的说教式宣传,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接受和记住了关于饺子的文化信息,增强了广告片的传播效果。

以守护饺子文化为外衣
展现品牌的社会情怀
饿了么的这支短片围绕着饺子,层层渲染地串联起亲情、民俗情,从历史情感根基到现代生活日常,融入了既真实又接地气的传统元素。
在勾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穿插饿了么蓝骑士送饺子外卖的画面,全方位呈现饺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图源:饿了么短片截图
最后在片尾,品牌适时提及“2024年,约1亿人次在饿了么下单饺子”的信息,直观展示平台的贴心配送服务,使观众记住文化的同时关联到饿了么自身的服务优势。

图源:饿了么短片截图
置身其中的饿了么,不仅配送美食,更传递温暖、延续传统,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饺子」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借守护饺子文化展现品牌的社会情怀。
节气营销是饿了么一种创新的传播策略,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节气与品牌运营相结合,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黏性。
品牌于冬至来临之际推出《我们支持中国饺子申遗》,是在延续节气营销主线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议题挖掘出新内容,以食物为链接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针对性回应“偷文化”争议
品牌营销引发社会关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最近几年,韩国偷中国文化的动作越来越明目张胆了。
相较之前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挪用中国文化,如今的韩国人干脆装也不装了,直接偷到我们家门口来,然后用强盗逻辑向全世界宣告:“这就是韩国传统文化。”

图源:小红书网友
但有时候偷又偷不明白,所以闹出不少笑料。
毕竟中国文化需要依托于强大的故事内核与审美符号,并非靠剽窃就能拥有同款魅力。
近年来在文化申遗方面,韩国与中国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议,把咱们国内的传统文化改个名就拿去申遗,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图源:小红书网友@芝士小姐
此次饿了么特意制作韩语版广告片支持中国饺子申遗,也是对相关争议的一种针对性回应,展示了中国对自身文化的坚定自信,以及维护和传承本国文化的决心,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对中国文化的不当觊觎。

图源:微信网友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觉得,饿了么利用民族情怀搞品牌营销不太好,暗戳戳的讽刺有失风度。

图源:微信网友
总的来说,《我们支持中国饺子申遗》这条广告片的推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饺子申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热情,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支持饺子申遗的行动中来。
而且通过“支持中国饺子申遗”这一公益行为,饿了么展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美誉度,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