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摇粒绒当成小猫养,日本优衣库好疯啊
现在网上冲浪,感觉「发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面对着生活的不确定性,年轻人以各种奇怪的方式,来收获对生活的掌控感。



图源:小红书用户
日本优衣库发布了一则创意广告,用一种非常规的形式,去呈现产品卖点,平静的疯感背后,是品牌贴近年轻人的表达方式。
优衣库疯感广告
温馨中透着一丝诡异
短片的开头是消费者很熟悉的居家画面,片中的女主角正在和打电话聊天,看起来很安逸的样子。此时,可能还无法捕捉到这则广告的重点是什么。

但当她放下手机的时候,画面逐渐变得不对劲了。
她居然面带笑意地摸起了眼前的这坨东西——一只用摇粒绒衣服,团成的灰色小猫。看着这样认真撸猫的神奇和动作,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

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想问,优衣库,你的精神状态还好吗?
以服饰类比宠物触感
产品卖点的趣味化植入
不过,优衣库的这则广告,虽然疯是疯了一点,但利益点还是很明确的。

喜欢小猫的人一定忘不了猫咪的触感,你懂的,就是那种毛茸茸的,软乎乎的,还暖烘烘的感觉,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把衣服当成小猫来摸,毋庸置疑也成为服饰面料的直观展示,柔软、保暖、舒适,穿上身以后就像是抚摸小猫一般惬意。
通过模仿人们抚摸小猫时的愉悦感受,服装面料的亲肤质感也就跃然纸上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宠观念的改变,萌宠经济也在不断升温,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小猫小狗们不仅是宠物,还是一种情绪良方,治愈心灵、给予陪伴、消解孤独。
然而,受限于个人体质、家庭空间等原因,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具备养宠的条件。
但,这可难不倒那些天马行空的年轻人。
我还记得疫情期间的一则趣闻,讲的是大学生养纸箱小狗。
她们在校园里煞有介事地遛着纸箱小狗,画风非常朋克。

图源:玩物志
虽然看得人好笑又无奈,但旋即很快又接受了这个设定,没有真的小狗,纸箱小狗也可以是一种代偿,关键是,它们都能遛!
经典广告法则之一的3B原则将beast(动物)视为营销利器,纯真无邪、软萌可爱的小动物带有天然的亲近感,人们看到广告被激起的怜爱之心,被品牌广泛用于拉进与消费者的好感。优衣库巧妙借助小动物给人带来的体感和情感体验,以一种另类的形式,蹭上了萌宠营销的流量。
用发疯靠近年轻人
创造真实、生动的品牌体验
其实看到优衣库的这则广告,直观感受就是,强烈的荒诞感,简单来说,就是太神经了。。。
这让我想起今年春节前,蒙牛发布的一则究极魔性的广告「开年要强 健康自然好彩头」。

醒狮采青把梅花桩通通蹬掉不给自己留后路、把可能藏有硬币的饺子全部吃掉让概率性事件变成确定性事件、用开年第一声炮炸醒所有人、为了得到最好的彩头叠罗汉叠到最高的地方挂上红灯笼……当代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用发疯的方式释放精神压力,这些疯狂的片段可是大家脑海中设想过却无法实现的。

在蒙牛的这则新年短片里,广告制作者以炫酷的特效和丝滑的剪辑,将以上发疯片段化为现实,还在隐约透露「疯」感的同时为之配上了合理的「新年吉祥话」,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以后的你不用要强了,因为你的强来了。

面对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发疯成为最简单粗暴的解压方式,不少年轻人喜欢做出一些疯狂但大体上人畜无害的事情来排解自己的情绪,蒙牛洞察当下的社会情绪,把新年博得好彩头的各种民俗融入广告创意中,诠释出一种超前的精神状态,成功变身消费者的“精神代言人”。
此外,蒙牛也将产品卖点——“营养”融入到了每一个发疯的片段里,在表达对2024年美好期许的同时,用发疯的方式刺激消费者的神经,迅速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力。
都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然而,面对着快速更迭的网络兴趣点,年轻人群体中总是孵化出新型的交流方式,形成新的热门网络文化现象。
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进化,从最初的追求产品本身的信任感,到现在关注营销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感。
这也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圈粉年轻消费者,就需要了解并融入年轻人的喜好,懂得用年轻人的方式讲故事。
蒙牛和优衣库的广告,虽然一个疯得躁动,一个疯得平静,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闯入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