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Vauxhall“残忍”倒放童话,汽车广告还能这么拍?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流行起了视频倒放的毁童年系列:《西游记》倒放,变成了英雄末路东游去的悲剧;《情深深雨蒙蒙》倒放,变成了当红女歌手手撕渣男的女权逆袭剧……
终于,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丑小鸭》、《杰克与魔豆》也被倒放了,没有了一贯到底的完美结局,却用一顿顿的现实暴击,让人着迷。
暗黑系童话故事,竟意外带感?
如果有一本专门拍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书,我想里面的故事一定会是这样的。
《离婚的灰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王子向灰姑娘提出了离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选美舞会之后,就拿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并把她赶出宫殿。
灰姑娘的马车变成了南瓜,骏马变成了老鼠,仙女教母也消失了……从此,灰姑娘过上了终日在厨房里干活,被继母和姐姐们欺负的悲惨日子。
《丑小鸭的妄想》
湖面上有一只美丽又洁白的天鹅,它和其他天鹅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有一天,它们都飞走了,只留下天鹅一个人。
一天,天鹅从清澈的湖水中发现,自己实际是一只丑陋的鸭子。而周围的鸭子也开始欺负它,最后它变成了一颗蛋。
《破产男孩杰克》
杰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男孩。一天,他复活了一个巨人,并送给他一只会下金蛋的鹅,可巨人认为鹅原本就应该是他的。
于是,巨人疯狂地攻击杰克,直到杰克顺着一颗巨大的豌豆藤逃了下去。无力和巨人抗衡的杰克用神奇豌豆换了头牛,和妈妈过上了一贫如洗的生活。
男女双方不匹配导致的婚姻破裂,妄想太多就造成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善意之举未必会收到善意的回报……
这支残忍而真实的“成人童话故事”,是英国汽车制造商Vauxhall的广告创意,先用倒放的手法打破大众所熟悉的美好,将现实生活的黑暗面一一揭开,吸引关注;最后再顺势引出那句堪称点睛之笔的广告文案——“倒着来,一些事的结局会糟糕,这就是为什么Vauxhall将倒车相机作为所有车的标配。”
同样是汽车广告,
为什么Vauxhall的“倒放童话”值得夸一夸?
尽管这是一支来自英国的汽车广告,但放眼如今国内的汽车市场,这种“恶搞+动画+倒放”的广告形式,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1.战场下沉,但传播和营销没有下沉
随着中国车市整体的增速放缓,汽车品牌开始寻找新的增量市场,而据调查发现,这个最近的机遇点是在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的90后年轻人身上。
对于这一批年轻人来说,陌陌,微博,头条、和快手是他们常用的社交软件,因此,比起不是走鸡汤路线,就是玩技术流的传统汽车广告,品牌更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性化营销手法。
其中,类似“倒放童话”的具有一定的恶搞娱乐性的汽车广告更能赢得这批人的青睐,从而产生病毒性的传播。
2.面面俱到,不如专注于一
面对眼花缭乱的下沉汽车市场,购车小白要迅速相中爱车的困难程度节节攀升。
这时,品牌与其和他们大聊特聊汽车专业知识,不如专注于一个点,披上优质内容的外衣,展开广告宣传,反而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比如Vauxhall的这支广告,以倒放童话的“悲剧”,巧妙联想到倒车的“危险”,自然而然引出产品的倒车相机功能,尽管产品出镜不足15s,却轻松让消费者从千万的汽车品牌中记住了自己。
3.既要接地气,又要不失格调
消费升级时代,下沉市场的年轻消费者也理所当然有了多元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汽车品牌广告,不但要有亲和力,而且得让人觉得高大上。
而从Vauxhall的“倒放童话”创意上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它采用大众所熟悉的童话故事作为主体内容,辅以动画表现形式,亲和力和交互力MAX;另一方面,倒放作为如今社交媒体上的爆款运镜,凭借不一样的视觉冲击,给人以高大上的观感,再加上定格动画的广告画风,又给人以复古与精致的高级感。
从中国到全球,
关于汽车广告的一点思考
有人说,存量时代,中国汽车不仅需要苦练内功,更需要布局全球,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与之相应的,汽车广告创意,也需要寻找到无国界、全球人都能引起共鸣的切入点,比如耐克的Just Do It,华为的华而有为。
此番,从Vauxhall的“倒放童话”身上,我们或许又可以找到一些新的思路——有哪些元素本身就是无国界的存在,或许我们可以直接拿过来高级恶搞一下,毕竟,快乐也是无国界的。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