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梗”,揭开日本神反转广告的套路
“结尾梗”是日综和日漫中经常使用的梗,用一个简单的对话来举例:
“你为什么来日本呢?”
“因为我喜欢日本的男孩子。”
“那你遇到不错的人了吗?”
“是的,昨天一见钟情后就成了我的男朋友。”
“男朋友是日本人吗?”
“是中国人。”
可以看出,结尾的神反转与前面话语所构成的矛盾是“结尾梗”的精髓,因为其带有无厘头的属性以及不可预知性,容易勾起大众的好奇心,所以很多日本广告都会采用“结尾梗”,增加广告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女主在前往面试的公交车上,给一位穿着亮眼袜子的老爷爷让了座,当她看到面试官居然穿着同样的红袜子的时候,不禁充满着好奇和期待抬头,难道…
好吧,并没有想象中的电视剧情节,都是巧合。女主面试完后,在离开前遇到了那位老人家,后面还有人喊着社长,难不成…
经历了多次“社长变更”游戏,女主此刻已经有点怀疑人生了,最后还是没有女主所期望的事情发生。所有的转机背后都是没有转机,这故事的不断反转倒有些“欧亨利式结局”的意味,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生活并不是演电影,没有那么多的奇迹剧本可写。结局反转,告诉大家“生活里没有那么多奇迹,但游戏里有”,你猜不到这是一个游戏广告。
看完这个广告,再结合文章开头的范例,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用“结尾梗”拍广告的套路,简单地说就是是情节反转四段论:处境艰难-产生误会-得知真相-改变行动。
女主要去面试,但她看起来信心不足。(处境艰难)
看到面试官的袜子和公交车上老爷爷的袜子一模一样。(产生误会)
抬头看到面试官并不是老爷爷。(得知真相)
后面社长的反复横跳都是遵循第二、第三步,最后女主玩游戏并弹出游戏广告。(改变行动)
用“结尾梗”的套路很容易颠覆观众的传统认知,从而达成反转的效果,并且前面有趣的剧情铺垫可以有效地降低观众对广告的抗拒感,让广告变得更有吸引力。
除此以外,为了加大结尾的冲击,广告还可以采取“平行蒙太奇”的表现方法,表现两个或以上的相互关联的情节,最后在结尾统一反转,冲击性更大,如下面这个日本广告。
视频分开两条线讲故事,主线一是讲述石油男的故事,因为男主自己会分泌出石油,因此不能碰火,让他对生日吹蜡烛有着深深的执念;另一条主线是火柴女的故事,与男主相反,因为自己会产生火焰,让她对火焰没什么好感。两个人因为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扰阴差阳错地遇到,故事在此交汇。正当男女主正要牵手成功时,突然发生反转,原来这是个绝缘油墨的广告。
可以看到,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让两个情节相近的故事并列表现,相互烘托,不断地渲染出悲伤的氛围,让最后的神反转更加让人措手不及。值得一提的是,平行的故事要注重情节的统一,并且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像短片中石油男渴望火,火柴女讨厌火就有着内在关联,石油和火柴两个不能接触的物品最后走到了一起,就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潜意识+误会的确是营造冲突的方法,明白了日本“结尾梗”的套路,就可以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神反转剧本。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